让世界充满爱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让世界充满爱》的学唱及同主题音乐作品的欣赏让学生深入感受“让世界充满爱”的真挚情感。
2、能够以柔和、统一、真挚的情感及满怀深情的声音学唱《让世界充满爱》。并通过分析、实践,处理歌曲;加深对音乐情感的感受和体验。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一般十五六岁,正值青春期(即心理萌动期);对流行音乐、通俗歌曲感兴趣;部分学生能识谱,乐于动手,动脑。针对学生所处的特殊年龄阶段(青春期即心理萌动期),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教师在这堂课中仅是引导者,参与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本课以“爱”为线索,通过歌曲的演唱和同主题音乐作品的欣赏,使学生感受音乐与心灵的沟通;在学唱歌曲的过程通过分析,讨论,体验,使学生意识到各音乐要素在表现歌曲内在感情上的作用,让学生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搜集、组织材料,用生动具体的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重点难点
用真挚的情感及满怀深情的声音学唱《让世界充满爱》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让世界充满爱
一:组织教学
学生在翁倩玉《爱的奉献》音乐背景下走进音乐教室。
二:感受爱(情景导入)(3分钟)
多媒体展示有关爱心的画面,
A抗洪抢险
B汶川地震
C希望工程
教师在背景音乐《让世界充满爱》的旋律中下动情解说:提问:这组画面共同说明了一个怎样的情感主题?
学生讨论发言:(有爱就有奇迹、世界需要爱、我们人人献爱心,让世界充满爱。)
师小结,展示主题《让世界充满爱》
(设计意图:这是一首流行歌曲,学生接受起来非常容易,唱对旋律不成问题。但是单从歌词字面看,由于八年级学生正值青春期,即心理萌动期,很容易曲解歌词含义,单纯想到男女之情,使害羞的女生不好意思开口唱,大胆的男生瞎起哄,影响课堂效果。所以在导入时就让学生在头脑中明了“爱”的含义。)
三:歌唱爱(20分钟)
1、介绍作者及相关知识
导语:刚才我们观赏的画面的背景音乐,是著名的音乐人郭峰为1986年世界和平年
作的一首组歌
(课件出示:郭峰图片及生平介绍)
(课件出示《让世界充满爱》曲谱)
2、多媒体播放《让世界充满爱》,学生整体感受全曲。
思考:A歌曲是几拍子的?
B曲式结构如何?
3、复听全曲思考:(媒体显示)演唱情绪,力度,音色如何?
讨论,处理歌曲(情绪,力度,音色)
师:歌曲三部分在力度上是怎么变化的?情绪上有什么对比?我们分别用什么样的音色来演唱这三部分?
讨论与归纳:(媒体显示)
力度:A段mp——B段mf——A(再现)段mp
情绪:A段:温馨、亲切
B段:热切、真挚、充满期待
A(再现)段:是第一段的再现,抒情地,如歌地
音色:A段:轻柔的,深情的
B段:坚定的,热情的
A(再现)段:轻柔的,深情的
4、有感情的随钢琴演唱全曲。
5、弱起小节
老师分别用弱起和非弱起两种方式范唱第一小节,让学生选择,更符合歌曲整体意境的一种唱法
生:弱起的唱法更符合歌曲的情绪,因为弱起给人以亲切,温暖,柔和的感觉
学生模仿老师的范唱
6、变化演唱形式,有领有合。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媒体课件让学生真切感受音画之美,激发学习热情主动探究新知,用心去唱歌。)
四感悟爱(3分钟)
欣赏多媒体,
爱心感悟:
A音乐的情感来源于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B音乐形式千姿百态,爱——人类永恒的主题,永远不变。
(设计意图:通过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唤起学生沉睡的心灵,这世界太需要爱了)
五拓展爱(15分钟)
1、分小组活动
A写作组在纸片上写一句话(和爱有关的),表达自己这节课的感悟和体会。
B讲故事主题“爱心”,故事必须是真实的,要有连贯性,富于吸引力,能感染人;
C小制作群策群力做一个爱心礼物(可延伸到课外,仅说设计就行)
D演唱组用多种演唱形式动情演唱全曲
2、才艺展示
展示小组作品,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给学生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
六聆听爱——欣赏《爱的奉献》
1、导语:都说爱是人类共同的语言,你能用几种语言来表示“爱”
生:中文——爱;英文——LOVE;拉丁语amour;芬兰语:RAK
2、欣赏歌曲《爱的奉献》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爱是人类共同的语言。)
七:小结爱(2分钟)
1、(在《感恩的心》歌声中):爱,让世界大同;爱,带来和平;爱,带来欢乐和希望;那么请不要吝啬你的爱,献出你的爱让世界因为你而更加温暖。
2、学生在歌声中走出音乐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