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课《繁星》精品备课资料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课《繁星》精品备课资料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27 19:36:1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繁星
语言知识积累
【音形积累】
【字词】
1、难读字词。
半明半昧 ( mèi ) 摇摇欲坠 ( zhuì ) 萤火虫 ( yíng ) 静寂 ( jì )
霎眼 ( shà ) 纳凉 ( nà ) 模糊 ( mó ) 仿佛 ( fǎng )
2、多音字。
mó(模糊) xiāng (相似)
模 相
mú(模样) xiàng (相貌)
sì (似乎) jué (觉得)
似 觉
shì(似的) jiào (睡觉)
3、形近字。
萤 yíng (萤火虫) 纳 nà (纳凉) 堕 duò (堕落)
荧 yíng (荧光屏) 呐 nà (呐喊) 坠 zhuì (下坠)
4、近义词辨析。
(1) 梦幻 梦境24
这两个词都有“梦中情景”的意思。其差别是:“梦幻”指梦境和离奇古怪的幻想。例句:海上的夜空是梦幻一般的世界。“梦境”指梦中的情境。例句:恍如梦境。3
5、词语释义。C
纳凉:乘凉。Y
繁星:众多星星。I
半明半昧:表示不是很明亮,也不是很昏暗。昧:昏暗。4
霎眼:眨眼。C
沉睡:睡得很熟。f
怀抱:胸前。e
静寂:非常安静。o
【成语】
密密麻麻:又多又密(多指小的东西)。V
摇摇欲坠:形容非常危险,就要掉下来或垮下来。E
[前瞻·预测]L
1、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k
纳凉 静寂 密密麻麻 半明半没g
模湖 霎眼 星群蜜布 欲坠遥遥B
错别字
改 正/
答案:
没——昧;湖——糊;蜜——密;遥遥——摇摇。/
教材文体感知V
【品思题目】P
“繁星”是没有月亮的夜空景象。有月亮的夜晚,不见繁星,那叫“月明星稀”。在“繁星”这个题目下,一般该描写星多,星亮,夜空景象以及作者的感受。本文,就写了星多到密密麻麻,给作者光明、温暖、慈爱、无比亲切的感觉。作者紧扣“繁星”,因感生情。“繁星”是文章的题目,是作者观察的天体形象。作者的一切感受,都因繁星而生,一切亲情、友情,都因感而发,直至对“天上巨人”的向往,都是通过视觉感悟出来的。x
这篇文章选自巴金的《海行杂记》。1923年,19岁的巴金和三哥毅然冲破封建家庭的樊笼到了上海、南京、考入东南大学附中补习班。在学习期间,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著名的“五卅”运动对他影响很大,他的民主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1927年1月15日,他乘法国邮船“昂热”号离沪赴法。他去法国是为了学习经济学,“向西方找真理”,进一步研究无政府主义理论,考察欧洲的社会运动。2月18日,“昂热”号邮船抵达马塞。19日,巴金抵巴黎。在邮船航行期间,巴金撰写了《海行杂记》38则。《繁星》即其中的一则游记,写于1927年1月。c
【走近作者】Q
巴金,(1904~2005.10.17),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四川成都人。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人物,立志做社会活动家的他,却成为小说家、散文家。新时期之后历任多届作协主席,可谓德高望重。其作品感情丰沛,故三部曲式大部头之作甚多,后期作品用笔趋于沉实,其长篇小说《寒夜》堪称杰作。=
? 研习教材重难点=
语篇结构分析
本篇抒情散文按照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依次从“从前”“三年前”“如今”“有一夜”四个片段,状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表达了作者酷爱夏天的深切感受。抒发了“我”由此产生热爱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感受,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美的享受。
文章首先描写“我”最爱看繁星,回忆从前在家乡夜晚望星天的情景和感受,并为全文定下了感情的基调。
接着回忆“我”三年前在南京读书时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进一步写“我”最爱看繁星的情趣和收获。
然后描写“我”在海上观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这是全文的重点,状写“我”每晚在美的环境中观看繁星所产生的种种美的感受。按照“仰望——欲睡——沉睡”的思路渐次展开。
最后写“我”在别人指点下认识了状如“巨人”的星座,感受到了“巨人还在跑”的乐趣。
语篇脉络梳理
从前4587478
母亲
三年前 看繁星 朋友
母亲
如今 巨人
重点语段品读
1、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品味】“柔和的”、“静寂的”、“梦幻的”,作者运用了排比,依次从触觉、听觉、幻觉的角度,由浅入深地渲染了海上的夜的柔美、静谧和奇妙。
【体会】它们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一气呵成,充分渲染了海上之夜的种种美感,使我们受到强烈的感染。
2、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品味】因为船在移动,看起来像星星在移动,星又很低,作者便用“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比喻“我”眼睛模糊时所见的无数星星摇摇欲坠的情态,十分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体会】专注出神,以致视静止的星星为飞舞着的萤火虫,以动喻静。你有过这种眼睛模糊时的感觉吗?你也能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那时所见到的情态吗?
3、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品味】这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在作者的眼里,天上那许多认识的星星都和人一样,有眼睛,有嘴巴,有思想,它们走近“我”,同“我”交谈。这样写,将“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文字表达中含有柔柔之情,也体现了作者对意境的追求,使人感觉身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萌其情,产生无穷遐想。
【体会】“我”认识的星,也可能认识“我”,因为彼此熟悉,赋予了星星人的思维和情感,所以会仿佛看见它们“对我霎眼”,听见它们“小声说话”。作者处在一种对星星依恋和忘情的状态中。反复品读充满童话色彩的语句,体验一下作者的感受,此情此景中,你还会看见什么?听见什么?
4、① 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② 好象他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和我谈话一样。
③ 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品味】第一句写作者小时侯望星天的感受——甜蜜、温馨,侧重于表达对星天的依恋之情。第二句写作者三年前望星星的感受——亲密、投机,侧重于表现与星星的伙伴之情。第三句写作者如今在海上望星星的感受——惬意、信赖,侧重于表现与星星的知心之情。
【体会】同作者一起融入星夜,仰望星天,体味作者的情感。先把摘出来的三句话分别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去领会,理解它们各自的含意,再逐句品味其中蕴涵的作者的感情:对繁星的热爱,对光明的追求。
5、有一夜,那个在哥伦波上船的英国人指给我看天上的巨人。他用手指着:那四颗明亮的星是头,下面是身子,这几颗是手,那几颗是腿和脚,还有三颗算是腰带。经他这一番指点,我果然看清楚了那个天上的巨人。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品味】 一个“看”字,提醒呼唤着读者,能够引起读者的注意,自觉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感情上也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一个“呢”字,不仅有种惊叹的情感,也表明动作正在继续进行中,显得更加富有动感。“跑”字既写了巨人星座的外在形状,也暗示了船正在行走,同时也流露出作者所涌动的激情。句中的“那个巨人”指英国人指给“我”看的天沙锅内那个像举人般的星座。
【体会】你有过“月亮走,我也走”的生活体验吧!这个“看”,这个“呢”字怎样阅读才能声情并茂呢?
【对话·争鸣】有人认为这一段似乎是多余的,可以删去。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为什么?
剖析:从全文结构以及本小节去前三小节内在的关系角度去考虑,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答案:
A、同意。文章第一至三段,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产生了一系列的感想,抒发了“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而第四段写了“我”有一夜在船上观看巨人星座,笔调平淡,少有描写,缺乏情趣,所以是多余的。
B、不同意。如果说文章第一至三段是从面上泛看繁星,那么,第四段就是从点上特写星座。而且,第四段的谴词用字也很讲究,如“跑”字,用得极好。
整体感悟鉴赏
  1、由实到虚,虚实结合,是本文写作上显著的特点。
作者描写的对象,一是眼前的景物,二是由眼前的景物产生的联想和想像。我们可以分别找出这两类描写对象,体会它们之间内在的联系,由此体悟作者种种感受的真切和精妙。例如第3段,共十句话,前三句主要写海上每晚观看繁星的夜景,为后面写作者的感受张本。从第四句开始,主要写“我”在舱面上仰望星空产生的种种奇妙的感受:星空越来越低,星星越来越近,它们正对“我”友好地眨眼,同“我”小声地说话,于是,我回到了童年,成为一个小孩子,睡在母亲的怀里,微笑着,沉睡着……从中感悟作者的童心、童趣。对人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极具层次感的结构。
初看文章,在总起一笔后,按照“从前”、“三年前”、“如今”的时间顺序叙写。细细探究,不难发现,文中对星星的描述是一个递进的描写:首段是遥远的记忆,第2段是年纪稍长时对星星的认识与记忆,第3、4两段则是当时对星星的深厚感动与仔细赏玩。文章对星星的描述,感受由浅入深,描摹由粗到细,抒情由朦胧笼统到细腻感人,印象由模糊到具体,极具层次感,有一唱三叹之美。
3、课文运用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方法。
比喻,如“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将“我”的眼睛模糊时所见的无数星星摇摇欲坠的情态,比做“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十分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拟人,如“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活”。在作者的眼里,天上那许多认识的星星都有眼睛、有嘴巴、有思想,它们走近“我”,同“我”交淡。这样写,将“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命笔含情,追求意境,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萌其情,产生无穷的遐想。
排比:如“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依次从触觉、听觉和幻觉的角度描写海上之夜令“我”产生的种种美感。它们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一气呵成,充分渲染了海上之夜的柔美、静谧和奇妙,使读者受到强烈的感染。
疑难问题探究
1、课文第一段有“望着星空,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第三段又有“这时候我忘记了一切”独立成句。一篇短文,两次忘记一切,不感觉重复和单调吗?
句不离段。第一段是写“从前”,大概孩提时代,在家乡夏夜纳凉,最爱看繁星,那时“忘记一切”属于遥远的回忆;“这时”是当前,在海上,“忘记一切”是现在时。都是实情,并非虚构。
再看表达效果,亲情更浓。“从前”望繁星,“忘记一切”,惟独感到仿佛回到了母亲怀里,那是孩童单纯而温馨的体验。“如今”在海上望着繁星,经过了一番描写,在柔和、静寂、梦幻的意境中,以“这时我忘记了一切”独立成句,是强调,突出,较长的停顿。蓄足了势,托出“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过去时和现在时相呼应,抒发对母爱的感念,只会觉得真切、深沉。
2、第三段末尾说“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沉睡着”和“觉得”是否有矛盾?
前一句写“沉睡着”,后一句又写“我”“觉得……”这样写看起来有矛盾,其实并不冲突。前一句写“我”“沉睡着”,说的是“我”睡的神态:在星的怀抱中面带微笑地熟睡着;后一句写“我”“觉得……”是讲“我”把自己当作一个小孩子睡在母亲的怀里,感到无比舒心、安详和陶醉,交代了“我”“沉睡”的原因。这样写,由果到因,因果相映,既富有情趣,又启人遐思。
3、作者把星星、星天写得仿佛有生命似的,你能找出这样的语句,并说说为什么在作者心目中星星、星天会变得像有生命似的呢?
这样的句子有:“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好象他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和我谈话一样。”“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首先,作者胸中有真情,他热爱星空,热爱大自然,在他的心目中,繁星是母亲,是朋友,繁星象征着光明,在星空下,他感觉温馨、亲切、甜蜜、惬意整个身心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其次,作者笔下含真情。作者由眼前的景物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表现了自己真切独特的感受。在作者的眼里,天上那许多认识的星星都有眼睛、有思想,它们走近我,同我交谈。
课外合作探究
1、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道“一切景语皆情语。”观看景色时人们因心情、身份等因素的不同感受也不同,你看繁星时有哪些感受?
提示:回答本题,应先回忆自己观察繁星的方法和感受,再阅读课文,看看巴金是怎样观察繁星的,有哪些感受,用笔圈点勾画;然后两相比较,说说彼此的异同;还可以说说其他作者对星空的观察和感受,比较不同之处。
2、宇宙无比奇妙,生活绚丽多彩。自从有人类以来,人类对星空就充满了种种奇妙的幻想,也因此从未停止过对宇宙奥秘的探索,你知道哪些人类探索宇宙的活动?说出来与大家共享。
提示:如:1964年,“阿波罗”飞船问世。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飞船载着3名宇航员,飞离地球,划破长空,满载着人类的希望,向着人们向往已久的“月宫”飞去。
? 开拓学习新视野
品味语言之美
含英咀华
诗中的星星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李商隐《嫦娥》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李白《夜宿山寺》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日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情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
妙语珍藏

在一本比利时短篇小说集里,我无意间见到这样的句子:
“星星,美丽的星星,你们滚在无边的空间,我也一样,我了解你们……是,我了解你们……我是一个人……一个能感觉的人……一个痛苦的人……星星,美丽的星星……”
我明白这个比利时某车站小雇员的哀诉的心情。好些人都这样地对蓝天的星群讲过话。他们都是人世间的不幸者。星星永远给他们以无上的安慰。
在上海一个小小舞台上,我看见了屠格涅夫笔下的德国音乐家老伦蒙。他或者坐在钢琴前面,将最高贵的感情寄托在音乐中,呈献给每一个人:或者立在蓝天底下,摇动他那白发飘飘的头,用赞叹的调子说着:“你这美丽的星星,你这纯洁的星星。”望着蓝天里眼瞳似地闪烁着的无数星子,他的眼睛润湿了。
我了解这个老音乐家的眼泪。这应该是灌溉灵魂的春雨罢。
在我的房间外面,有—段没有被屋瓦遮掩的蓝天。我抬起头可以望见嵌在天幕上的几颗明星。我常常出神地凝视着那些美丽的星星。它们像一个人的眼睛,带着深深的关心望着我,从不厌倦。这些眼睛每一霎动,就像赐予我一次祝福。
在我的天空哭星星是不会坠落的。想到这,我的眼睛也湿了。
——巴金《龙·虎·狗》4587478
聆听名作弦音
香港之夜
巴金
我们搭小火轮去广州。晚上十点钟船离开了香港。
开船的时候,朋友洪在舱外唤我。我走出船去,便听见洪说:“香港的夜很美,你不可不看。”4587478
我站在舱外,身子靠着栏杆,望着渐渐退去的香港。
海是黑的,天也是黑的。天上有些星星,但大半都不明亮。只有对面的香港成了万颗星点的聚合。
山上有灯,街上有灯,建筑物上有灯。每一盏就像一颗星,在我的肉眼里它比星星更亮。它们密密麻麻地排列着,像是一座星的山,放射着万丈光芒的星的山。
夜是静寂的,柔和的。从对面我听不见一点声音。香港似乎闭上了它的大口。但是当我注意到那座光芒万丈的星的山的时候,我仿佛又听见了那无数的灯光的私语。船在移动,灯光也跟着在移动起来。而且电车汽车上的灯也在飞跑。我看见它们时明时暗,就像人在眨眼,或者像它们在追逐,在说话。我的视觉和听觉混合起来。我仿佛在用眼睛听了。那一座星的山并不是沉默的,在那里正奏着出色的交响乐。
我差不多到了忘我的境界……
船似乎在转弯。星的山愈来愈窄小了。但是我的眼里还留着一片金光,还响着动人的乐曲。
后来船驶进群山的中间(我不知道是山还是岛屿),香港完全给遮住了。海上没有灯,浓密的黑暗包围着我们的船。星的山成了一个渺茫的梦。 我还呆呆地站在那里,我想找回那座星的山,但是我什么也看不见。外面的空气很凉爽,风吹得我的头有点受不住了,我便回到舱里去。舱里人声嘈杂,是一个完全不同的胜界。我把脚踏进舱里的时候,我不禁疑惑地问自己:我先前看见的难道只是一个幻景?
[点评]
《香港之夜》是一篇写景的散文。作者在船上看夜景,随着船的开行移动,望着渐渐退去的香港,视线由近而远,开始了对香港之夜的记叙和描绘。
香港临海、靠山、顶天,加上夜晚万家灯火如群星闪耀,真是一幅美丽的画!作者犹如高明的画师,捕捉香港之夜的特点,用优美的文字把美妙的景色描绘出来。
文章开头淡淡地勾勒出香港夜景的轮廓,然后转入重点细描与着色。作者发挥联想,采取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夜景充满活气,令人为之陶醉、神往。由观景而生情,作者依恋美妙的景物,而依恋的情怀又起到衬托美妙景色的作用。情景交融在《香港之夜》中有着很好的体现。
闲看时尚旋风
跑出自己的速度
纪广洋
  这是一次别开生面的短跑比赛:在本来很平坦的操场的地面上,每隔1—2米扯上一根长长的绳索,整个赛区就像一页横格纸,参赛者将被蒙上双眼从上面跑过去,而又不能踩到绳索(若踩到了绳索就自动放弃比赛)。
正式比赛之前,所有的参赛者都被召集到操场上。让他(她)们参观,熟悉一下“地形”,也可以预习式地在上面跑一跑,找找感觉,以便记住绳索的位置,做到心中有数。
然后,所有的参赛者都被领进一间屋里,全部蒙上双眼。
发令枪响过,正式比赛开始。
绝大多数的参赛者都是小心翼翼地跑动着,惟恐踩着绳索被淘汰。只有一位小伙子,不顾一切地飞快地跑向终点。结果,他成了第一名,夺得了冠军。原来,在所有的参赛者被领进屋、蒙上双眼后,那些绳索就已经被全部撤除,路面上没有一处障碍。其他的参赛者尽管都未被淘汰,可一一成了短跑比赛的“创纪录”者,所用时间之长无法想像。当培训师问那个小伙子,他当时是怎么想的。小伙子爽快地回答:“情愿犯规、被淘汰,甚至摔倒、栽跟头,也得跑出自己的速度……”结果,他又获得了最佳心态奖。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人们所遇到的最大障碍,往往不是所处的环境和外在的条件,而是自身过多的“经验”和“常识”,并由此而产生的种种顾虑、猜忌。于是过分谨小慎微地行动,把自己的内心完全地牵绊住,往往造成了一种怯弱、畏惧和猜疑的习性。只有认清和克服了这种经验性、假设性的“妨碍心理”,我们才有可能专注高效地工作、轻松愉快地生活。
  当别人受挫的时候,我们其实应当做一个“视而不见”的人,为他留下恢复自尊的时间和空间
点评 有一句话说得好:只有能够战胜了自己的人,才能够战胜一切。有时候想想真的是有道理的,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往往并不是那么艰难,而是我们自己把他想象得太困难了,以至于束缚了自己的手脚。所以,有时候敢于违反一定的规则,撑脱自己的束缚,说不定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