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篮曲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摇篮曲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6-10-27 13:08:32

文档简介

摇篮曲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感受到母亲养育自己的不易,从而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父母、回报社会。 2、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和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摇篮曲》。 3、①通过聆听、学唱、才艺展示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感受并体验速度、力度等重要音乐要素,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②学生通过回忆自己童年听过的“摇篮曲”、学唱勃拉姆斯的《摇篮曲》、欣赏东北民歌《摇篮曲》,从中悟出“摇篮曲”这种体裁在表现音乐情绪和音乐情感方面的异同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重点难点
1、重点:把握摇篮曲的特点,体会思想感情。
2、难点:通过学习,自己创作简单的摇篮曲。
3教学过程
一、对比欣赏,引入新课
1、介绍作者勃拉姆斯
2、欣赏勃拉姆斯《摇篮曲》
3、思考交流:播放完《摇篮曲》后,提出了问题:这段音乐给你的什么感受?学生进行讨论、发言,谈自己这段音乐的感受。
二、复听音乐、加深感受
1、复听舒伯特《摇篮曲》,提出问题:通过课件再播放一遍勃拉姆斯的《摇篮曲》我采用“闭目法”,力图消除视觉干扰,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全神贯注地倾听音乐,用心感受音乐。并在欣赏后运用多媒体提出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大胆发言,谈自己所想,给学生信心,让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并产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
2、加深感受,情感升华
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赞扬,然后运用多媒体播放出母亲在安慰孩子入睡的画面,配乐进行小结。通过这种形式,使学生对摇篮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感受,情感得到了升华。
3、随录音学唱《摇篮曲》
三、实验体会、得出结论
1、欣赏《宝贝》、《舒伯特摇篮曲》、《月光光》片段。运用图乐结合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对比欣赏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总结摇篮曲的特点。
2、师生探讨、发表见解,通过三首乐曲的对比欣赏,我引导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参与学生共同讨论交流。
四、巩固与创新性运用
1、欣赏《东北摇篮曲》
2、小结:播放完,我告诉学生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哪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摇篮曲。刚才我们听到的就是由民歌改编而成的摇篮曲。然后小结出摇篮曲具有摇荡的韵律感,节奏比较平稳的歌曲,我们都能用做摇篮曲。这种形式能够使学生产生创作机制,为下个环节作铺垫。
3、创作性学习(1)集体改编《月光光》(2)鼓励和启发学生根据熟悉的歌曲进行自由改编摇篮曲。
4、展示与表演:鼓励学生上来表演并进行及时的鼓励和赞扬,并在表演中让学生体会到了做爸爸妈妈的艰辛。
五、结束语:
通过这节音乐课,老师相信大家都能更加热爱音乐、热爱生活;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都能更加关心和爱戴我们的爸爸妈妈;通过今天这节音乐课,在座的每位同学都能在学校这个大摇篮中,努力的锻炼自己、健康的成长,长大以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报答我们最伟大的母亲——祖国。
课件14张PPT。摇篮曲 妈妈哄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
后来形成一种独立的音乐体裁。
摇篮曲舒伯特

速度:稍慢;
力度:轻柔、舒缓;
情绪:优美、抒情;
聆听摇篮曲 感受意境 说说特点歌曲分为两个乐段,哪些乐句是相同的 ?第一乐段第二乐段1 = F 这首《摇篮曲》是几拍子? 摇篮曲
东北民歌
月儿明风儿静 树叶儿遮窗棂啊 蛐蛐儿叫铮铮 好比那琴弦儿声啊 琴声儿轻 调儿动听 摇篮轻摆动啊 娘的宝宝闭上眼睛 睡在那个睡在梦中啊 讨论:比较两首歌曲有什么不同?不同: 前者直接抒发感情,旋律舒展、大方;
后者通过环境描述含蓄地表达感情,曲调极富中国民族特色。
____母爱改编舒伯特《摇篮曲》的歌词,变成为一首《献给妈妈的摇篮曲》 愿你珍惜母爱!愿你报答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