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击队歌
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游击队歌》作于1937年年底,首次演出受到八路军总司令高级将领的热烈欢迎,随后便流传到全国各地。1942年拍摄的影片《自由中国》曾用此歌做插曲。此外,曾为大型纪录片《华北是我们的》做配乐。1964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用它做重要素材。至今,这首歌仍然保持着久唱不衰的魅力。歌曲的节奏活跃,富于变化,曲调轻快、流畅,充满旺盛的活力,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格。歌曲生动地刻画了游击队战士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的群体英雄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反击侵略者的坚强决心。
2学情分析
考虑到时代和社会的影响,现在绝大多数中学生热衷于流行音乐,对于民族民间音乐,特别是红歌并不感兴趣。而现如今的流行音乐内容较为单一,多以男女情爱为主题,缺乏高尚的文化底蕴和应有的审美价值。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是缺乏辨别和鉴赏能力的,单调的偏爱,欣赏和传唱流行音乐,不仅达不到音乐审美高尚情操,净化心灵,完善品格的目的,而且会受到一些歌词内容的影响,导致思想消沉和不良情绪,进而影响了学习和健康成长。红歌,它是一种音乐,更是一种文化。红歌是音乐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年轻的一代,希望的一代。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非常需要像红歌这样优秀的音乐文化熏陶。调查发现传唱红歌可以让学生了解历史,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启发学生勤奋学习,健康向上,热爱生活。
3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游击队歌》的相关文化及历史背景,感受抗日战争时期游击队战士英勇、豪迈的精神风貌。激发学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感兴趣,提高学生对音乐文化的辨别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增强集体主义精神,给孩子们的心灵注入正能量。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视觉图像法,对比演唱法,创编表现法等方法带领学生学习歌曲,感受歌曲。
(三)知识与技能
1、能够辨别歌曲的演唱形式,用保卫祖国,憎恨,轻蔑侵略者的感情演唱《游击队歌》。
2、能用轻巧、弹性有力的声音与他人一起背唱《游击队歌》。
3、能积极参与听赏、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并从中体验上音乐课的乐趣。
4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感受歌曲的情绪,表现歌曲的内容。
(二)教学难点
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背唱《游击队歌》。
5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情景导入
播放《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师生一起跟唱,在复习歌曲的同时,再次让学生感受军旅歌曲整齐,有力,豪迈,向上的特点,其中表现了人民军队豪迈雄壮的军威,具有一往无前的战斗风格和摧枯拉朽的强大力量。
教师:军旅歌曲大多反映了军人热情、乐观、坚强、豪迈的性格,同时,它表现了人们对军人的一种情感。一些经典的革命歌曲常常传承着一定的历史和文化,讲述着一段难忘的流金岁月。1937年年底,音乐家贺绿汀在救亡演剧一队工作,在山西临汾八路军办事处写了一首歌曲《游击队歌》,首次演出受到八路军高级将领的热烈欢迎,至今保持久唱不衰的魅力。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首脍炙人口的军旅歌曲。
活动2【讲授】新课教学
听赏不同演唱形式的《游击队歌》
1、听赏《游击队歌》(合唱)。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结合所了解的历史,谈谈歌曲的时代背景,游击队员的作战方式,学生眼中的抗日战争。(影视作品;地道战、平原游击队、铁道游击队等)。
教师小结:这是一首描写抗日战争时期的歌曲,歌曲生动地刻画了游击队战士在艰苦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机智、灵活、勇敢、顽强、豪迈的人民英雄形象。抗日战争时期,游击队战士深入敌人后方,在平原上,在铁道上,配合八路军作战,当时人们都相信,抗日战争一定能胜利,因为真理在我们广大人民手中。
2、观看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片段,再一次听赏《游击队歌》。引导学生分析歌曲旋律和节奏的特点,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3、聆听《游击队歌》(轮唱),进一步感受歌曲的表现形式以及音乐的艺术魅力。帮助学生区分合唱与齐唱、轮唱与重唱、领唱与独唱。
4、作者简介:贺绿汀(1903—1999),原名贺楷,当代著名音乐家、教育家,湖南邵阳人。(1931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早年参加湖南农民运动和广州起义。先后任武昌艺术专科学校教员,明星影片公司音乐科科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宣传队音乐教员、延安中央管弦乐团团长、华北文工团团长。)半个世纪以来,贺绿汀共创作了三部大合唱、二十四首合唱、近百部歌曲、六首钢琴曲、六首管弦乐曲、十多部电影音乐以及一些秧歌剧音乐和器乐独奏曲,并著有《贺绿汀音乐论文选集》。1999年4月27日在上海逝世。主要音乐作品有《天涯歌女》、《四季歌》、《游击队之歌》《嘉陵江上》、《牧童短笛》等,管弦乐《森吉德玛》、《晚会》等。
活动3【活动】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游击队歌》,引导学生发现歌曲的节奏特点—弱起节奏,并简单讲析。
2、随琴用Lu音模唱旋律,声音要求轻巧、有弹性。
3、学生按节奏有感情地朗诵歌词。
4、学生跟琴唱词,在演唱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按正确的发生方法,清晰均匀的吐字,用富有弹性和轻快有力的声音表现作品。
活动4【活动】分析歌曲结构
1、引导学生为歌曲分段落。(主要依照歌词大意)
2、歌曲第一乐段的旋律、节奏特点,采用什么样的声音演唱?(节奏:紧密轻快、舒展有力。表现游击队员不畏艰险、英勇善战的革命精神。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学生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演唱第一乐段的旋律。)
3、第二乐段旋律、节奏有何变化?表现游击队员怎样的精神风貌?用什么样的情绪演唱。(节奏由紧密变为宽松,旋律给人一种豪迈有气势并且乐观向上的感受,学生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第二乐段的旋律,然后完整演唱全曲,注意歌曲的情感和力度表现。)
活动5【活动】创编表现
声势节奏创编:师生共同创编简单、富有动感的声势节奏,通过跺脚、拍腿、拍手等动作,使学生学会灵活地运用身体的节奏动作为歌曲伴奏。
1、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自行讨论并组织演唱的方法和形式,分组表演后,相互给予评价,营造出竞优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教师最后对学生的表演和设计做出准确客观的评价。
活动6【活动】小结
1、采用提问法,让学生对本课做出分析和小结。(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补充)
2、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游击队歌》,了解了《游击队歌》的相关文化及历史背景,通过音乐实践活动,获得了愉悦的感受与美的体验,最后,请同学们再一次演唱《游击队歌》,并用声势节奏为歌曲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