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击队歌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了解弱起及弱起小节。
2、掌握弱起节奏的正确起唱,并能用轻巧、弹性有力的声音和急吸缓呼的换气方法演唱《游击队歌》。
3、了解《游击队歌》的相关文化及历史背景,感受抗日战争时期游击队战士英勇、豪迈的精神风貌。
2学情分析
本班共39人,七年级下学期年级男生已经进入了变声期,这个阶段唱歌课一定要正确引导同学科学演唱的发生方法。
多数部分学生能主动学习,深得老师赞赏。
3重点难点
1、掌握弱起节奏的正确起唱。
2、连续十六分音符处,演唱要清晰均衡,附点八分音符处要处理好。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情景导入
1、播放歌曲《歌唱祖国》,学生迈着自信、豪迈的步伐进入教室。师:正如歌曲《歌唱祖国》中所唱的那样,我们中华民族历经了种种苦难才得到解放。接下来请大家欣赏一部电影的精彩片段(播放电影《地道战》主题曲),你能说说影片反映的是我国哪个时期的历史背景吗?
生:——抗日战争时期。
2、师:在这期间,中国大地上涌现出了许多的抗日队伍,有八路军、新四军、还有一股武装力量,他们活跃在敌人的后方,给敌人出其不意的打击,你知道他们是哪支队伍吗?
生:——游击队。
3、师:今天,我们就学习一首反映游击队员战斗生活的歌曲——《游击队歌》。
活动2【讲授】新课讲授
1、初次欣赏,整体感受。
师:请同学们仔细的聆听,歌曲描绘了游击队战士怎样的音乐形象?
生:——机智、勇敢、灵活、顽强的英雄形象。
2、二次欣赏,分析歌曲。
师:同学们再来欣赏一遍这首歌曲,然后让我们从音乐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这首歌曲的创作特点?(聆听歌曲,从拍号、节奏、风格、旋律等角度探讨)
拍号
4/4拍
节奏
密集、活跃、富于变化。
旋律
轻快、流畅,充满旺盛的活力。
风格
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格。
师小结:《游击队歌》的节奏活泼、富于变化,曲调轻快、流畅,充满旺盛的活力,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格。
3、再次欣赏,划分结构。
师:歌曲的音域、力度在哪里发生了变化?可以将歌曲划分为几个乐段?反映了游击队战士怎样的思想感情?我们一起再次聆听这首歌曲找出答案。
生:——音域由低音区到中音区,力度由中弱到中强,所以分为两个乐段。
师小结:歌曲分A段(第1—8小节)和B段(9—16小节)两个乐段。歌曲表现了游击队战士神出鬼没,深入到敌人后方与敌人进行机智、灵活、英勇、顽强的斗争,生动刻画了游击队战士在敌后艰苦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深刻地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反击侵略者的顽强决心。
活动3【活动】学唱歌曲
1、音乐知识:
师:A段采用了什么节奏形式?
生:——弱起节奏形式。
师:那么你知道什么叫弱起或弱起小节吗?
讲解:歌(乐)曲或歌(乐)曲中的某一段由弱拍或强拍的弱位置开始的,叫做弱起。弱起的小节就叫弱起小节,或称不完全小节。弱起的歌(乐)曲的最后一小节多数也是不完全的。首尾两小节的拍子相加,为一完全小节,这是歌(乐)曲常用的一种形式。如:《歌唱祖国》就采用了这种形式。
2、节奏练习: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弱起节奏,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歌曲的基本节奏型,并一起边划拍子边读出这组节奏。
4/4
0xx
∣xx
xx
x
xxx
∣xx
xxxx
x.x
x∣
(注意:弱起节奏、十六分音符、附点八分音符)
3、视唱曲谱。
找一找,唱一唱。
师:下面,老师再来考考大家的眼力。请同学们找出歌谱中与这组节奏完全相同的旋律,并唱一唱。
4/4
0
55∣11
22
3
2
34∣31
2176
7.6
5∣
(注意:弱起小节的起唱、十六分音符要唱得均匀)
(2)比一比,唱一唱。
师:B段分两大乐句。第一乐句的旋律与A段形成鲜明对比,你能试着把它唱出来吗?
(自由练习,分组展示,相互纠正)
4/4
33
3
22
2∣3
23
21
76
5∣33
3
66
6∣2
22
3#4
5
比较:3
4
5
,3﹟4
5
师:4升高半个音使我们在演唱时能够联想到战士的气势怎样呢?
生:——战士的气势更加的高涨。
师:B段第二乐句与A段的第几乐句基本相似?
生:——B段第二乐句与A段的第二乐句基本相似。
师小结:B段第二乐句再现A段的第二乐句,所以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
(3)完整视唱全曲。(轻声、慢速、划拍视唱)
4、学生用Bang模唱曲谱。
师:刚才同学们的表现非常的棒。接下来,老师想请同学们用Bang(也就是模仿枪声)把这首歌的曲谱模唱一遍,看谁能唱出游击队员个个都是神枪手的气势。
5、填唱歌词。
师:同学们唱的真好!那你们能不能用刚才的状态把歌词再试着唱一遍?(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试着轻声填唱歌词)
6、教师伴奏,学生跟琴演唱歌曲。
(注意:声音有弹性、咬字要清楚、换气记号)
7、复听歌曲:
师:下面让我们再来听听游击队员抗战到底的决心吧。听后说一说:歌曲A、B乐段间情绪和力度有什么变化?我们应该如何演唱才能正确表达歌曲的深刻内涵?(放歌曲录音)
8、歌曲处理:
(1)A段表现游击战士勇敢机智,灵活善战,力度可弱些,但声音要轻巧、有弹性。
(2)B段表现游击战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有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力度可以稍微强些,应该带着一种坚定有力、充满必胜的信心来演唱。
9、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游击队歌》伴奏,并指挥全体学生齐唱。
10、运用不同的演唱方法演唱歌曲。
师:同学们,唱的真棒!你们的歌声让老师觉得格外的振奋!那么,这首歌曲还可以用什么形式演唱?(男女生分组,一领众合……)
活动4【活动】拓展欣赏,情感升华
师:同学们,《游击队歌》一经问世就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后又改编为芭蕾舞,被引用到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下面,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来欣赏。
(观赏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版本的《游击队歌》)
活动5【练习】联想创编
通过聆听、学唱、书画展示体验音乐过程,让学生用色彩描绘全曲,并用文
字阐述其色彩所表达的音乐内容和音乐情绪,学生相互交流,教师随堂课评
目的启发学生用所掌握的姐妹学科知识领会音乐,感受音乐,更好地学习音
乐。
活动6【作业】音乐与故事收集
通过学习歌曲《游击队歌》,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顽强斗争精神。通过参与、讨论和学习,同学们进一步理解了《游击队歌》的深刻内涵。我相信,这节课同学们学会的不仅仅是一首歌曲,而是找到了艺术审美的自信。请大家回去之后查找一下抗日战争的一些小故事和相关的音乐,下节课再一起交流,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