鳟鱼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唱歌曲《鳟鱼》,能够从歌词,旋律中感悟人世间的单纯,善良与欺诈,邪恶并存的事实,明白正义必须与邪恶进行斗争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聆听,感受,对比,探究等方法,是学生了解音乐故事,感受歌曲音乐形象。
3.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舒伯特,格里格的简要生平及其主要代表作。
(2)能够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鳟鱼》。
2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能够自然流畅的演唱歌曲《鳟鱼》。
2.教学难点
能用音乐要素分析歌曲形象。
3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1.初听歌曲
(1)聆听歌曲《鳟鱼》提问:
a.这首歌曲分为几个乐段?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b.钢琴伴奏塑造了什么形象?
(2)总结:
a.歌曲由两个乐段组成。歌词描写狡猾的渔夫搅浑了河水,使小鳟鱼迷失了方向而受骗上当的故事。作者用渔夫代表当时的统治者,用小鳟鱼比作群众,表达了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对自由的向往。
b.钢琴伴奏采用了流水般的伴奏音型,塑造了小溪中的鳟鱼悠然自得游动的形象。
活动2【讲授】2.简介舒伯特
(1)教师或学生简介舒伯特及其代表作品。
(2)教师补充:
19世纪初叶的奥地利是欧洲封建反动势力的大本营,舒伯特就是在这样黑暗的环境中生活和进行创作的,他笔下的“鳟鱼现象”是他所处时代的真实写照。词作者舒尔巴特因政治上的原因曾被关进监牢,此间他创作了很多诗,以表达他对自由的向往。
活动3【练习】3.音程练习
(1)用“搭桥构唱”的方法练习带有变化音“ ”的音程。
(2)用柯尔文手势练习减五度音程。
活动4【练习】4.发声练习
(1)教师提出练声要求:积极的歌唱状态,打开口腔,声音圆润。
(2)学生跟随教师的钢琴伴奏做发声练习。
活动5【练习】5.学唱歌曲
(1)学生随琴跟唱歌谱。教师应提示学生注意“1升4” 和“7427”的音准。
(2)学生视唱歌谱。
(3)学生填词演唱。教师提出要求:注意歌唱时的咬字,音色圆润。
(4)教师伴奏,学生以稍慢的速度演唱歌曲。
(5)教师提问:
①两段歌词在演唱时情绪上有何变化?
②哪些音乐要素造成了前后两段情绪上的对比?
(6)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①第一段情绪活泼欢快,第二段在情绪上略显不安,表达了一种伤感和惆怅的情绪。
②力度和音色的变化造成了前后两段情绪上的对比。
(7)教师启发学生表现歌曲。
①教师提问:前后两段在力度和音色上怎样设计?
②教师补充:两种不同的情绪和力度表现,使人感受到鳟鱼命运的戏剧性。
(8)学生尝试用不同的力度、音色、情绪演唱歌曲。
(9)学生分组演唱歌曲,并相互评价。
活动6【活动】6.欣赏童声合唱《鳟鱼》
教师提问:同样一首歌曲,它们在表现手段上有什么不同?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活动7【活动】7.总结 本节课,通过聆听、赏析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我们能体验、感受到音乐的情感特点,认识到歌曲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并能初步理解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认识到舒伯特把钢琴伴奏作为艺术歌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意义,从而形成了奇特的钢琴与人声的二重奏。舒伯特为艺术歌曲所作出的辉煌贡献,不是我们在短短的一节课中能够完全解读的,还需要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去品味和领略他独特的艺术魅力。
课件16张PPT。鳟 鱼唱歌请聆听歌曲《鳟鱼》。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是由诗歌与音乐结合而共同创造艺术形象的一种音乐体裁,其名称因浪漫主义音乐家舒伯特的作品而确立,成为一种独立类型的歌曲种类。它结合了优美旋律和人声两个最具有感染力的音乐元素,使艺术歌曲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欣赏性。 艺术歌曲通常在音乐会上表演,多为独唱,一般都有精心编配的钢琴伴奏,对演唱技巧有较高的要求。请画拍唱歌谱。请注意方框中音的音准。请随琴画拍唱歌谱。请自主练唱歌词。请随琴演唱第一段歌词。请自主练唱第二段歌词。请随琴演唱第一、第二段歌词。请随琴演唱第二段歌词。艺术歌曲的特点。诗歌与音乐的完美结合
钢琴伴奏占有重要地位
结构精致严谨
歌曲内容丰富
演唱者具备较高的演唱技巧与艺术修养请聆听歌曲《鳟鱼》钢琴伴奏。感受钢琴伴奏
在塑造歌曲形象中所起的作用。歌曲的深刻寓意 《鳟鱼》是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1817年根据德国诗人舒巴尔特的抒情诗创作的艺术歌曲,采用变化分节歌的形式创作。
《鳟鱼》这首诗把当时的统治者比作搅浑河水的渔夫,把群众比作上当受骗的小鳟鱼,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愤慨和不满。它以叙事的手法描写了不同人物的心理活动,向人们揭示了善良与单纯往往被虚诈与邪恶所害,使人们懂得正直必须向邪恶做坚决斗争才能生存的道理。歌曲借对小鳟鱼不幸遭遇的同情,抒发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统治者的憎恨,是一首寓意深刻的作品。请结合歌词,想一想应该怎样演唱第一、二段歌词才能更好地塑造歌曲形象?请随伴奏演唱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