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课件 (12)

文档属性

名称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课件 (1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10-27 20:13: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凸透镜成像》复习2016年2月26日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会聚平行于主光轴不变过焦点AA’凸透镜成像实验中需要什么实验器材?如何放置?在光具座上从左到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为了使像呈在光屏中央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
当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厘米处,成 像;
当物体向凸透镜靠近22厘米时,成 像。倒立缩小的实正立放大的虚蜡烛放在离凸透镜20厘米的主光轴上,在透镜的另一侧
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 ,则凸透镜的焦距为多少?u=20cmf<u<2ff<20cm<2f10cm<f<20cm例题1例题2一凸透镜的焦距在10—20厘米之间,当物体距透镜25
厘米时,所成的像一定是 像. 10cm<f<20cm2f=22cmu>2ff=19cm2f=38cmf<u<2f倒立缩小的实像倒立放大的实像倒立的实例题3u=25cm
物体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透镜另一侧
离透镜10厘米的光屏上成一倒立缩小的像。当
物体移至凸透镜前8厘米处,所成的像一定是   
              像。
物体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透镜另一侧
离透镜10厘米的光屏上成一倒立缩小的像例题4v=10cmf<v<2ff<10cm<2f5cm<f<10cmf=6cm2f=12cmf=9cm2f=18cmu<f正立放大的虚像f<u<2f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的u=8cm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 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透镜
30厘米处向15厘米处移动时( )
A 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小 B 像变小,像距变小
C 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大 D 像变大,像距变大例题5D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透镜
30厘米处向透镜处移动时,则下述凸透镜所成像的变
化情况中,正确的是 (  )
A像始终变大。 B像始终变小。
C像先变小后变大。 D像先变大后变小。例题6D试一试(2013年)在焦距为5厘米、10厘米或15厘米的凸透镜中选择一个放置于光具座的A 点处, 如图所示。将蜡烛、光屏分置于光具座上透镜两侧,调整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与烛焰的中心在 高度。先后两次将蜡烛放置在距B 点5 厘米处,保持透镜在A 点位置不变,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大小不同的两个像。比较两次所成的像,当蜡烛置于光具座上 厘米刻度处时,所成的像较大,实验中所用透镜的焦距可能
是 厘米。 同一355和10某小组同学在做“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过程中
发现:当发光物体与光屏之间的距离L确定时,将凸透镜
从发光物体处缓慢向光屏移动的过程中,有时能在光屏
上成两次清晰的像,有时只能成一次清晰的像,有时不
能在光屏上成像。为了研究产生这些现象的条件,该小
组同学进行实验,并将每次实验中的相关数据及现象记
录在下表中。
例题7(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5、6、7)的第一
次成像数据中像距v随物距u的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
可得出的结论:
               。
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 随物距u的增大而减小。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或2、或5、或6)的第一
和第二次成像数据中物距与像距的关系及相关条件,
可得出的结论:同一凸透镜,当     一定,
移动凸透镜能在光屏上成两次像时
            。
物屏距离L 第一次成像的物距是第二次成像的像距 (3)继续分析比较表格中物屏距离L与凸透镜焦距f的
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
在 条件下,移动凸
透镜,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次放大的像和一次缩小的像。物屏距离L大于该凸透镜的4倍焦距 烛焰发出的光,经凸透镜在屏上生成一实像.如果
在屏上所生成的像再大些,并保持清晰.应( )
A把凸透镜适当向屏移动,其他不动.
B使屏适当远离透镜,其他不动.
C把凸透镜向烛焰适当移近,并适当减少屏和凸透镜
 间距离.
D把烛焰向凸透镜适当移近,并适当增大屏与凸透镜间
 距离.例题8D某同学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凸透镜焦距为10厘米,
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放在15厘米刻度 处,
为了在光屏的中心找到像,应调整光屏的 ,
移动光屏过程中,眼睛应注意观察 ,
为了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缩小的像,光屏应在光具座
的____________厘米刻度范围内移动(选填“50-60”
“60-70”或“大于70”)高度光屏上的像是否清晰6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