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反射定律 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2.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3.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2.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的
3.经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的探究活动体验
4.通过观察,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2学情分析
光的反射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小学科学中已经有一定的认识,本节内容的难点是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出反射定律,以及应用光的反射定律来解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作光路图的能力要求是比较高的。反射定律是光学中的重要定律,是理解平面镜、球面镜作用的基础,也是本章的重点知识。
3重点难点
重点
光的反射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
光反射规律探究的过程及结论的概括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新课导入
1、我们为什么能够看见电灯和烛焰?
2、在漆黑的房间里,我们怎样才可以看见水杯等物体?
3、他们并不是光源啊,那怎么能看见呢
4、所有的物体都能够反射光,所以我们能够看见不发光的物体,这就是光的反射现象。
活动2【导入】新授课
光的反射
实验探究
6、咱们就一起探究光的反射规律,介绍现有的实验器材,如何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
7、如何显示和确定光的传播方向
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自选三个入射角度进行实验(不要改变入射点),画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及作出发线,巡回指导
画图
8、为了方便同学们描述实验现象,我们给这些线和角度取个名字,教师在黑板上画图,要求学生指出名称。
分析论证
9、有没有同学描述一下你总结的规律
质 疑
分析评估,指导纠正,积极鼓励
【板书】二、光的反射定律
两角相等;两线分居;三线共面
10、入射角增大,反射角怎样变化?
11、法线处于两线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12、两线分居法线两侧,有没有特殊情况呢?此时入射角为多少呢?
13、还有没有特殊情况呢?
14、有没有同学总结一下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的这条定律的使用条件?
【板书】二、光的反射定律
两角相等;两线分居(O0<ⅰ<900);三线共面
15、同学们一起把课本上的光的反射定律一起大声朗读一遍
活动3【讲授】新授
交流与合作
16、总结、评价探究方法
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17、当我们沿原反射光线的路线向入射点o射出一道光线,那么新反射光线将从哪儿射出呢?
18、教师演示光路可逆实验,设置两道光源,同学们观察到什么现象?
【板书】三、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19、实际生活中有很多现象可以说明光路可逆的例子,譬如在一面镜子里,你看见了你同学的眼睛,那么无论这么镜子多么的小,你的同学肯定也能看见你的眼睛,这就是光路可逆。光路可逆的例子我们将在以后的习题中会遇到。
总结,引入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光的反射定律和光路可逆非常有用,我们可以用其来解释生活中有趣的现象,譬如当一束光射到镜子上,当反射光射进我们的眼睛里时,我们会觉得很耀眼,而当一束光射向一张白纸时,却不怎么耀眼,这是怎么回事呢?(此处教师用手电筒照射镜子,再照射白纸,对比),接下来咱们画图解释
两种反射且都遵守光的反射规律
光路作图说明与练习
先画一条横线,当作镜子,再画一条波浪线,再分别画相同四条平行入射光线,这就相当于手电筒射出来的光(注意两条线应该大,且波浪线夸张点,平行光线要有较大间隔)。镜面光滑,先作第一条平行光线的法线,再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同理可画出第二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由数学关系,可推知剩下的两条反射光线肯定和之前的两条反射光线平行,再依据平行画出剩下两条光线,可知反射光线也是平行的,像这样的反射,我们把它称之为镜面反射。而在波浪线处,我们首先说明白纸表面虽看起来平行,实则凹凸不平,可以把每个入射点处看做非常细微的平面,并且作出该平面,再作出第一条入射光线的法线,依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出反射光线,同理作出剩下三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我们发现反射光线的方向怎么样?
像这样的反射,我们就把它称之为漫反射
20、现在请同学们总结一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异同点
相同点: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不同点:镜面反射出光线是一束平行的光线(这一束光全部进入我们的眼睛,我们觉得耀眼),而漫反射出的光线则是向四面八方的(故而我们四面八方都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只有部分光进入我们的眼睛,故不耀眼)
关于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生活中还有一些现象,譬如黑板反光,是怎么回事呢?该如何解决呢
STS
教师将事先搜集到的有关光污染的文章结合本地实际做简单介绍
巩固迁移训练
课本后的习题
小结
布置任务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