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案 (1)

文档属性

名称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案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10-28 11:05: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案
【设计思想】
体现“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这一教学理念,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从中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习的兴趣;
2.通过探究活动,获得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会用观察、比较、列表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对科学的兴趣,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拉近生活、社会、科技与物理的距离;
2.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3.渗透科学、技术、社会(STS)教学的指导思想。
【教学器材】
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放大镜、刻度尺、
【教学重点】
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学难点】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请同学回忆以下概念:凸透镜、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这些美丽、迷人的照片是怎样的来的?照相机镜头是凸透镜,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
[提问]同学们,为什么同一个凸透镜,有时成放大、正立的像,有时成缩小、倒立的像 是什么因素影响了所成像的正倒、大小呢
[猜想]成像的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是否是影响凸透镜成像情况的主要因素
推进新课
根据前面同学们观察到的现象,请同学们猜想一下,什么情况下凸透镜成倒立的像,什么情况下成正立的像。为了表述得比较清楚,我们先来熟悉以下几个概念:放大、缩小、倒立、正立、实像、虚像。
(一)课件展示实验装置图。
[阅读]学习教材“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部分的内容。
[交流]比较教材上的实验探究的方法。
(二)设计实验、制定计划、进行实验
器材:蜡烛、凸透镜、光屏、火柴、光具座。
步骤:
1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距座上,即透镜在中间
2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要在一直线上且使三者中心应大致在同一高度。
3、利用上节课测得的凸透镜的焦距10cm;
4、将蜡烛放在2倍焦距之外,移动光屏,找出清晰的像,观察像的情况,记下物距与像距;填入表格
组织学生把猜想与实验结论结合在一起进行归纳总结:
物距
像的性质
物、像与透镜的位置
像距
光屏能否接收到
备注
u
正立还是倒立
放大还是缩小
实像还是虚像
v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异侧
f

(三)分析与论证: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
之外时,成缩小、

像。这是照相机的原理
(四)
[交流与讨论]
1.思考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2.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当物距变化时,像距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在讨论的基础上完成上表。
(五
)[归纳]
1、成实像时,u越小,v越大,像越大。物距越小像越大。(像进物退,像变大,反之像变小。)
2.凸透镜成像动态变化规律:
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也变大.
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也变小.
(六)[即学即练]
1.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实验前,应调节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像能________.若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位置,在光屏上也得不到清晰的像,其原因可能是:(1)________或________,(2)________.
[作业]
顶尖课课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