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案
一.教学思路设计
复习课不仅要"温故",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能系统化和条理化,达到巩固记忆的目的;更重要的是"知新",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加深,提高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本节课,我以问题探究、寻求方法为主线,让学生在整理知识、归纳知识中,进一步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本节课的教学思路为:
提出问题1
→整理知识→提出问题2→观察现象→归纳结论→提出问题3→完
善结论→切身体验→解决问题1
二.教材分析
光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部分内容,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本章的核心,也是初中物理重点知识点之一,历年中考中都要涉及到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作为一节复习课,学生们已经知道了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因此本节课重点是要通过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利用多媒体演示及学生的参与来突破像随物体的移动而如何变化这一难点。
三.学情分析
凸透镜成像规律对于学生而言,是学习中的难点。在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往往无从下手,存在一定困难。但是,这部分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却相当紧密,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在温故复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机械地记忆凸透镜成像规律,不能很好地融会贯通,导致在解决实际问题(如物距变化时,像如何变化,像距如何变化)时遇到障碍。
为突出重点,在提出问题后,我选用了动画课件,直观形象地展示凸透镜成像的动态变化规律,帮助学生理解该知识点。同时,采用课件演示和学生表演的方式,力争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实践活动,自己整理、归纳凸透镜成像的动态变化规律。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学会运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典型问题的分析,感受凸透镜成像规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通过多媒体展示及自身的参与,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多媒体展示现象并归纳结论,提高复习课的兴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通过自身的参与过程,形成相互合作和分享的意识。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学难点:凸透镜成像的动态变化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节课是利用照相机拍照所涉及到的问题来引入课题。创设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观察现象
切身体验
归纳结论
解决问题。
本节课突出的重点是凸透镜成像规律。通过例题分析,知道如何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这类问题,并进一步巩固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记忆。
本节课突破的难点是:当物体在焦点以内、焦点以外的位置发生变化时,像的位置及大小如何变化。方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多媒体课件,总结结论。再通过例题,并观察课件,进一步完善结论,最后解决问题。
七、课前准备
学生在课下复习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教师要设计好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凸透镜成像的Flash动画演示,还要准备好一部数码相机以及凸透镜成像的相关实验器材,检查教室的窗帘是否完好,要保证这节课的教学不受外面强光的影响。
八、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引入:同学们用照相机拍过照片吗?现在用照相机给后面的同学拍照,但发现像太小,该如何做可以使像变大?提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生思考多媒体课件展示归纳结论提出问题进一步完善结论请学生表演解决引入的问题学习收获
(1)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2)当2f>u>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
>2f;(3)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和物在透镜的同侧。问题:某同学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当他将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调节到屏上出现一个清晰的像时,发现光屏上的像比较小,为了获得较大的像,在不改变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他应进行的操作是:(1):
;(2):
直至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为止。结论:当物距变小时,像距变大,像也变大。反之,则像距变小,像也变小。问题: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5厘米,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凸透镜50厘米处向透镜处移动时,则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如何变化?(1)当物体在焦点以外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也变大。反之,则像距变小,像也变小。(2)当物体在焦点以内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小,像也变小。反之,则像距变大,像也变大。课堂练习1: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透镜30厘米处向15厘米处移动时,则
(
)A、像变大,像距变大
B、像变小,像距变小C、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大D、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小课堂练习2: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5厘米。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透镜40厘米处向5厘米处移动时,则(
)A、像距变大,像也变大B、像距变小,像也变小C、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先变小后变大D、像先变大后变小,像距先变大后变小
对比照片小结:不管成实像还是虚像,像和物体移动的方向一致,同时,若像距变大,像也变大,像距变小,像也变小。
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学生回答学生思考、回答学生观看,并归纳结论学生回答几个学生上讲台表演凸透镜成像的动态变化学生回答学生拍照
九、板书设计
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
(2)当2f>u>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
>2f;
(3)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和物在透镜的同侧。
初步结论:当物距变小时,像距变大,像也变大。反之,则像距变小,像也变小。
完整结论:(1)当物体在焦点以外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也变大。反之,则像距变小,像也变小。
(2)当物体在焦点以内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小,像也变小。反之,则像距变大,像也变大。
总结:不管成实像还是虚像,像和物体移动的方向一致,同时,若像距变大,像也变大,像距变小,像也变小。
十、教学反思
课前过高的估计了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掌握程度,造成了在引入时不够顺利。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让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动态变化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并结合这一认识总结凸透镜成像的动态变化规律。总体来看,这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能够通过总结的规律来解决课前引入的问题。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识到善于处理好教学中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及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相像力和创新精神,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参考资料】
上海市中学物理课程标准
上海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