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学习主题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一)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2分).
1.蒋介石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与此相关的重大事件是( )
A.重庆谈判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北平和谈
2.下边这幅漫画《磨好刀再杀》所反映的是蒋介石哪一政策( )
A.“攘外必先安内” B.“不抵抗政策”
C.‘‘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D.“假和平,真内战”
3.看下图,毛泽东等赴重庆谈判的根本目的是( )
A.争取国内和平 B.争取民主党派支持
C.严惩侵华战犯 D.驱逐美国在华势力
4.毛泽东等赴重庆谈判的根本目的是( )
A.争取国内和平 B.争取民主党派支持
C.严惩侵华战犯 D.驱逐美国在华势力
5.下边是某同学整理的资料卡片,请为这张卡片选择合适的题目( )
A.孟良崮上火如潮 B.千里跃进大别山
C.大军合力战淮海 D.百万雄师过大江
6.内战全面爆发的时间是( )
A.1945年8月 B.1946年6月 C.1947年3月 D.1945年l0月
7.1947年3月至6月,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转战陕北,粉碎敌人进攻的主要战术是( )
A.阵地战 B.“蘑菇”战术 C.地道战 D.地雷战
8.抗战胜利之后,美国的对华政策由援华抗日变成扶蒋反共,导致美国政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美国企图变中国为它的附庸国 B.国民党统治的日益崩溃
C.中共武装力量不断发展壮大 D.民主运动的高涨
9.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下列哪支队伍先后参加过其中的两大战役( )
A.东北解放军 B.华北解放军 C.中原解放军 D.华东解放军
10.历史照片是见证历史、保存历史信息的载体。右图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是( )
A.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B.解放军转战陕北
C.国民党政权覆灭 D.淮海战役胜利
11.截断东北敌人退向关内以及标志东北全境解放的军事行动分别是( )
①攻占锦州 ②长春解放 ③攻占沈阳 ④攻克黑山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2.参加淮海战役的解放军是( )
①东北解放军 ②中原解放军 ③华东解放军 ④华北解放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十大元帅中参加淮海战役的有( )
A.林彪 聂荣臻 B.刘伯承 邓小平 C.刘伯承 陈毅 D.陈毅 谭震林
14.揭开了解放战争全国性战略反攻的序幕是( )
A.孟良崮战役开始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开始 D.渡江战役开始
15.下列符合右侧材料中“基本任务”的军事行动是( )
A.挺进大别山 B.发动辽沈战役 C.解放北平 D.解放南京
16.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是在( )
A.三大战役后 B.渡江战役后 C.南京解放后 D.全国大陆解放后
二、填空题(每空l分,共15分)
17.___年___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_______解放区发动进攻,________内战爆发。
18.___年,______、_____率领_______解放军主力,向国民党统治区发动大规模进攻,千里跃进大别山。21教育网
19.从l948年9月到l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了举世闻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战役。 www.21-cn-jy.com
20.解放军在________战场上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21.由于中共的积极争取,北平国民党军队在著名将领、总司令______的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最终北平获得和平解放。21·cn·jy·com
22.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进行________作战,23日_________解放。
三、连线题(7分)
23.①彭德怀贺龙 a.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
②毛泽东周恩来 b.西北人民解放军
③刘伯承邓小平 c.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转战陕北
24.①刘伯承、陈毅、邓小平 a.平津战役
②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b.淮海战役
③林彪、罗荣桓 e.辽沈战役
④毛泽东、朱德 d.渡江战役
四、材料分析题(46分)
25.观察图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万急,延安
毛泽东先生勋鉴: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能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主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蒋中正
上段材料大致应该是什么时间出现的,说明理由。(2分)
图一和材料中的意思相符吗?说明了什么?(5分)
共产党人为什么要去“陪都”?(3分)
(4)“共同商讨”有何结果?最终结局又怎样呢?(5分)
26.阅读毛泽东的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回答问题。(10分)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诗中的第一句和第二句分别指的是哪一事件?(3分)
诗中的第五、六两句是用典故的手法,此典故中指的是古代何人的事情?(3分)
第八句中“沧桑”意指世事变化大,在当时有何具体表现?(4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1分)
材料一:现在的实际情况告诉我们,要真正收获抗战果实,还必须经过五年以至十年的奋斗。在这五年十年中……从这忧患痛苦的环境中,打开一条出路,才可以确保我们国家的自由和独立。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l945年11月14日蒋介石《整军与建军》
材料二:同胞们!国家的危亡与个人的灾祸,是十分迫切了!共匪必败和反共必胜的道理,亦是十分明白了……十一年前南京撤守政府西迁,乃是我们政府长期抗日战事的起点,今日南京撤守,政府南移,更成为我们中国反共斗争的唯一转机……达到最后成功的境域。
——l949年4月27日蒋介石《蒋总裁为南京撤守告全国同胞书》(1)材料一的“奋斗”真实含义是什么?(4分)2·1·c·n·j·y
(2)材料二中的“道理”正确吗?为什么?(4分)
(3)材料二中“十一年前南京撤守政府西迁”指的是什么事件?(3分)
(4)“今日南京撤守,政府南移”最终到了何处呢?(2分)
(5)材料一和材料二有何联系,请简要说明。(8分)
参考答案
一、l.A 2.D 3.A 4.A 5.B 6.B 7.B 8.A 9.A l0.C
11.B l2.B l3.C 14.B l5.A l6.A
二、l7.1946 6 中原 全面
18.1947 刘伯承 邓小平 晋冀鲁豫
19.辽沈 淮海 平津
20.淮海
21.傅作义
22.渡江 南京
三、23.
24.
四、25.(1)抗日战争刚刚结束之时。因为材料中有“万急,延安”以及“倭寇投降”等表述。
(2)不相符。说明了蒋介石真内战,假和谈的丑恶行径,也证明其和谈目的是为内战的准备争取时间,欺骗人民。21cnjy.com
(3)是为了揭露美蒋的阴谋,以利于团结和教育广大人民。
(4)签订了《双十协定》。但是蒋介石在美国扶蒋反共反动政策的支持下执意发动内战,最终协定被撕毁。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6.(1)渡江作战南京解放
(2)指的是楚汉之争中项羽的事情。
(3)当时三大战役基本上将国民党的主力消灭,而随后的渡江作战将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蒋家王朝推翻。
27.(1)应指打击和消灭包括共产党在内的进步力量。
(2)不正确。南京的解放标志着蒋家王朝的覆灭。
(3)指抗战时期的l938国民党政府撤离南京,而以重庆作首都。
(4)台湾。
(5)蒋介石集团由于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而与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的共产党发生冲突,最终发动了反动的内战,而共产党则积极的组织了一次次战役,最终解放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