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4张PPT。刍议中考化学试题命制的真实性中考命题的基本原则中考命题的基本思路一般是依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命题,有利于落实学生达到九年义务教育的标准,有利于学生在高中阶段能更好地学好化学。立足于初中化学核心知识架构,注重于初中化学重要观念体系,并以此作为构建试卷的重要指导思想与基本命题原则。问题1:仪器选择不合理自然科学的研究就是实验、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认识的过程,测量是化学实验的重要手段之一,而精确度和有效数字是测量的重要基础内容。有些试题对仪器的精确度是忽略的。t ℃时,向一支盛有0.15 g熟石灰的烧杯中加入50 g水,充分振荡后静置,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的白色固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上层清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t ℃时,熟石灰的溶解度为0.3 g
C.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小于50.15 g
D.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于0.3%我们在使用天平时,必须考虑天平分度值的选择,其依据是称量结果精确度的要求,一方面要防止用精度不够的天平来称量,以免准确度不符合要求,另一方面也要防止滥用过高精度的天平来称量,以免造成浪费。另外应该注意的是同一实验应使用同一台天平和砝码。 在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等质量的烧杯,在两只烧杯里分别加入5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将天平调节至平衡;然后向左右两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下列各组物质,充分反应后,天平发生偏转的是(AD)
A.1.8g铝粉和1.8g 铁粉 B.4.2g碳酸镁和2g硝酸银
C.5.6g铁粉和5.6g 锌粉 D.10g碳酸钙和5.6g氧化钙问题1:实验操作不切实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做的实验一定要直接呈现给学生。有些实验课堂上不能完成,但在课后或在实验室、化工生产中可以完成。但一些计算题涉及的实验背景在通常情况下根本无法实现。 现有80g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钠溶液,若要使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20%,则应蒸发水 ▲ g。(无晶体析出)环保部门对某工厂的废水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废水中含少量硫酸。取一定量废水用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已知废水中的其它成分不与氢氧化钠反应),至pH等于7 时,消耗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40g,同时测得反应后溶液质量为138g。请计算该工厂排放的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随着酸碱中和反应的进行,溶液的pH会发生变化,对于强酸、强碱的中和,开始时由于被中和的酸或碱浓度较大,加入少量的碱或酸对其pH的影响不大。但接近滴定终点(pH=7)时,很少量(0.04mL,约一滴)的碱或酸就会引起溶液pH突变。此时指示剂明显的颜色变化表示反应已完全,即反应到达终点。在pH为4.3~9.7以内变色的指示剂,都保证准确度。 问题3:正确选项不严谨问题4:实验现象不真实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实验研究高炉炼铁的化学原理,设计了如图1实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