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县广雅中学九年级(下)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An
eye
for
an
eye
and
tooch
for
a
tooch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所确立的惩罚方式.这部法典诞生于( )
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中国
2.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的共同点是( )
A.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危机
B.结束了闭关锁国的状态
C.加强了资产阶级统治
D.学习了他国的先进经验
3.历史课上,同学们针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实战展开讨论,最后认定其实质就体现在“兴”上,你认为这个“兴”的涵义是指( )
A.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复兴
B.神学文化的复兴
C.封建文化的重新兴盛
D.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4.有学者认为,“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进行远航探险时才开始.”对“远航探险”的正确理解是
( )
A.打破了人类长期以来相对隔绝的状态
B.此前从未出现大规模的远航活动
C.宣扬了罗马教廷的声威
D.巩固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5.文献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哪一规定出自《权利法案》这一历史文献( )
A.结束了英王的君主身份
B.受到了伏尔泰启蒙思想的影响
C.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
D.保留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6.有学者这样评价近代英国:“它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成就都为世界其他地方提供了范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英国开创了一个新的文明.”以下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有( )
①利用议会限制王权
②最终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
③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
④创立了经典力学体系和进化论学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法国大革命波澜壮阔,影响深远.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攻占巴士底监狱
②罗伯斯庇尔掌权
③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④颁布《人权宣言》
⑤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A.④③②①⑤
B.①④③②⑤
C.①②④③⑤
D.①④②③⑤
8.拿破仑在他《给儿子的遗训》中说:“在法国、在欧洲,我注入了新思想;这些新思想是不会消失的.”从这句话中我们可看出拿破仑对法国的最主要贡献是( )
A.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B.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C.颁布《法典》,巩固资产阶级统治
D.率军远征俄罗斯
9.1776年,一群律师、商人、教士、种植园主、手艺技师们在被称为“现代世界中最富革命性的文件”上郑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他们保证要把生命贡献给北美独立事业,贡献给“一切人生而平等”的理想.他们签署的这个文件是( )
A.《共产党宣言》
B.《人权宣言》
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D.《独立宣言》
10.1784年2月22日,船长约翰 格林出于对华盛顿的尊敬,专门挑选华盛顿生日那天作为“中国皇后号”商船起航的日子…半年后,“中国皇后号”抵达广州,揭开了中美交往的序幕.约翰 格林船长如此尊敬华盛顿,是因为华盛顿( )
A.出资赞助这次远航
B.领导美国获得独立
C.当选美国首任总统
D.极力推进中美交往
11.评价和比较是学习历史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华盛顿、拿破仑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他们的历史活动都( )
A.赢得了民族独立
B.打击了封建势力
C.推进了民主政治
D.实现了国家统一
12.18世纪末,随着英国经济实力的增长,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人士对中国的态度多以侮辱和谩骂取代以前的尊重和颂扬,这是因为英国在这一时期( )
A.与中国签定了《南京条约》
B.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D.正在进行工业革命
13.2015年2月28日柴静上传的雾霾调查记录片《穹顶之下》24小时内的点击数破亿,影片指出烧煤炭是中国雾霾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以下发明中使煤炭得到广泛应用的是( )
A.珍妮机
B.蒸汽机
C.内燃机
D.电动机
14.它发表160多年来,一直是世界无产阶级进行社会革命的理C论向导,对我们今天进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仍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这里的“它”是( )
A.《独立宣言》
B.《人权宣言》
C.《共产党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5.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为美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下列关于这两场战争的相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
A.实现了国家独立
B.维护了国家统一
C.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D.废除了黑人奴隶制
16.2009年2月,在纪念林肯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美国总统奥巴马表达了对林肯的深深敬意.他说:“从很多方面来讲,是他让我的故事成为可能.”这样说的主要原因是林肯( )
A.维护了美国的统一
B.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C.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D.保存了美国的民主制度
17.“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19世纪60年代,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共同关注的民生问题是( )
A.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B.大力发展教育
C.提倡文明开化
D.解决农村土地问题
18.“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奇迹的时代,大车不需要马拉,新闻通过环绕地球的电线一瞬间传遍世界…”这样的生活最早应出现在( )
A.文艺复兴时期
B.工业革命时期
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
19.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形成的帝国主义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核心是( )
A.德国和英国
B.奥匈帝国和美国
C.意大利和法国
D.德国和俄国
20.东亚不安宁的地区局势以及日本首相安倍在2014年达沃斯论坛上把今日中日关系作一战爆发前英德关系的论调,使100年前那场战争再次成为热点话题.下列有关~战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战爆发的标志是萨拉热窝事件
B.一战是各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
C.战争告诉我们应该珍视和平、热爱和平
D.一战使各国人民深受苦难,促进了各国人民的觉醒和革命运动的高涨
21.17﹣18世纪,欧洲兴起的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让真理来代替迷信,让正义来代替偏私,让平等来代替强权,让人权来代替压迫。”这股思想的杰出代表是( )
A.莎士比亚
B.但丁
C.达 芬奇
D.伏尔泰
22.2011年发生的日本大地震导致核泄漏、核污染,再次引起人们对原子能利用的持续关注,如何利用科技成果造福人类成为热议的话题.历史上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的是( )
A.相对论
B.《物种起源》
C.微积分的创立
D.进化论
23.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阳光灿烂。出现“阳光灿烂”的原因是( )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实行新经济政策
D.成立“苏联”
24.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 )
A.废除粮食税,实行余粮征集制
B.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消灭地主阶级
C.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D.推行计划经济,重点发展重工业
25.对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苏联的某种经济政治体制,有学者认为:从富兵强国的角度来说,成绩是辉煌的,但从社会全面发展来说,是不成功的.该体制是( )
A.战时共产主义主义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罗斯福新政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26小题13分,27小题12分,共25分.)
26.当前,我们正处于人类迄今所知的规模最大的科技革命之中,这一革命对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影响比早期工业革命更深刻、更迅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6年,英国煤炭产量已经达到4400万吨,成为欧洲乃至全世界第一大产煤国。从此,英国到处建立起大工厂,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缕缕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
材料二:以爱迪生为代表的美国众多发明家们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并成为创造财富的源泉。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美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迅速赶上并超过在过去两个世纪里一直走在前面的欧洲强国。
材料三
科技方面,英国工业界满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坐享其成的思想日趋严重……
在新技术成果应用方面英国日趋落后。政府在科技投入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经费少,实验设备不足,管理混乱,科技人员地位低和待遇差成为普遍现象。﹣﹣《世界通史》
材料四
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时期英国工厂机器使用的动力机器的发明者是谁?英国中世纪恬静的田园生活被打破后,人们出行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2)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2项重要发明。材料中可以看出美国迅速崛起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对我们今天的民族复兴有何启示?
(3)根据材料三,概括导致英国经济地位衰落在科技方面的原因。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请你举一例论证科学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存在“潜在的危险”。谈谈人类应如何应对科学“潜在的危险”。
27.改革是一个国家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在古代、近代和现代,不同的国家正是通过一次次的改革不断崛起。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兹依照本法令……所指导的办法,将用以束缚定居在地主领地上的农民和家务农奴的农奴制度永远废除。﹣﹣《废除农奴法令摘录》
材料二
1869年,(日本)第一次使用电报连通了横滨和东京。1872年,连接这两座城市的第一条铁路竣工。1870年,这个国家有了第一台纺纱机。﹣﹣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
应当把商品交换提到首要地位,把它作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杠杆。……同时,实行商品交换可以刺激农民扩大播种面积和改进农业。﹣﹣《关于新经济政策问题的决议草案》
材料四“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法令”是由哪位沙皇颁布的?依据材料概括该法令的核心内容。
(2)材料二反映了日本哪一次改革的成果?材料二中的成果与改革的哪一项内容有关?
(3)材料三中的“新经济政策”是由谁领导实施的?此材料认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使“苏联的模式僵化了”的领导人是谁?其模式的特点是什么?
(5)你能从上述改革中获得哪些重要的启示?
2015-2016学年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县广雅中学九年级(下)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An
eye
for
an
eye
and
tooch
for
a
tooch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所确立的惩罚方式.这部法典诞生于( )
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中国
【考点】《汉谟拉比法典》和古巴比伦文明.
【分析】本题考查古巴比伦文明的相关知识.
【解答】本题设问法典诞生的地点,题干的关键信息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汉谟拉比制订了一部法典,即《汉谟拉比法典》,是现存的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在同等级的公民中实行同态复仇法,即“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故选B.
2.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的共同点是( )
A.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危机
B.结束了闭关锁国的状态
C.加强了资产阶级统治
D.学习了他国的先进经验
【考点】日本的大化改新;日本明治维新.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的比较.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摆脱半殖民地的危机、结束闭关锁国的状态、加强资产阶级统治都是明治维新的影响,大化改新是学习了中国,明治维新是学习了西方,故两次改革都学习了他国的先进经验.
故选D.
3.历史课上,同学们针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实战展开讨论,最后认定其实质就体现在“兴”上,你认为这个“兴”的涵义是指( )
A.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复兴
B.神学文化的复兴
C.封建文化的重新兴盛
D.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考点】文艺复兴运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有关知识的认识.
【解答】兴起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为核心,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文艺复兴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冲击了教会的陈腐说教,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故选D.
4.有学者认为,“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进行远航探险时才开始.”对“远航探险”的正确理解是
( )
A.打破了人类长期以来相对隔绝的状态
B.此前从未出现大规模的远航活动
C.宣扬了罗马教廷的声威
D.巩固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要理解并熟记.
【解答】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人类长期以来相对隔绝的状态,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开始了.
故选A.
5.文献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哪一规定出自《权利法案》这一历史文献( )
A.结束了英王的君主身份
B.受到了伏尔泰启蒙思想的影响
C.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
D.保留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考点】《权利法案》.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应重点掌握《权利法案》的内容.
【解答】据所学知识,为限制王权,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规定国王必须依法行使权力,无权废除法律,征税需经议会同意,议员有政治活动的自由.这样,英国虽然保留了王位,但王权受到法律限制,国家政权实际由议会执掌.一个新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政权在英国建立起来.
故选C.
6.有学者这样评价近代英国:“它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成就都为世界其他地方提供了范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英国开创了一个新的文明.”以下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有( )
①利用议会限制王权
②最终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
③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
④创立了经典力学体系和进化论学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考点】史实辨析题;《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近代科学家.
【分析】本题考查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成就.
【解答】①内容指的是英国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的内容;②最终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的是美国;③内容指的是从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完成带来的影响;④创立了经典力学体系和进化论学说分别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和生物学家达尔文的贡献.因而①③④符合题意.
故选D.
7.法国大革命波澜壮阔,影响深远.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攻占巴士底监狱
②罗伯斯庇尔掌权
③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④颁布《人权宣言》
⑤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A.④③②①⑤
B.①④③②⑤
C.①②④③⑤
D.①④②③⑤
【考点】《人权宣言》;法国大革命.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应重点掌握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
【解答】①攻占巴士底监狱发生在1789年7月14日,是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
②罗伯斯庇尔掌权:1792年9月22日,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自由、平等、博爱”成为共和国的政治口号.次年,法王路易十六被判死刑,送上断头台.此后,以罗伯斯比尔为首的雅各宾派掌握了国家政权.
③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是在1792年9月22日.
④颁布《人权宣言》是在1789年8月.
⑤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是在1804年.
正确的顺序应该是①④③②⑤.
故选B.
8.拿破仑在他《给儿子的遗训》中说:“在法国、在欧洲,我注入了新思想;这些新思想是不会消失的.”从这句话中我们可看出拿破仑对法国的最主要贡献是( )
A.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B.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C.颁布《法典》,巩固资产阶级统治
D.率军远征俄罗斯
【考点】评价华盛顿与拿破仑.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拿破仑贡献的准确识记.
【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大革命结束后,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为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颁布了《法典》.《法典》又称《民法典》.
故选C.
9.1776年,一群律师、商人、教士、种植园主、手艺技师们在被称为“现代世界中最富革命性的文件”上郑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他们保证要把生命贡献给北美独立事业,贡献给“一切人生而平等”的理想.他们签署的这个文件是( )
A.《共产党宣言》
B.《人权宣言》
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D.《独立宣言》
【考点】《独立宣言》.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美国独立战争的相关内容.
【解答】根据材料中的“1776年”、“把生命贡献给美洲独立事业”、“一切人生而平等”可以判断是《独立宣言》,因为《独立宣言》是1776年7月4日颁布的,宣扬的是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思想,宣告了美国的独立.《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时间是1848年,《人权宣言》是1789年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是1862年颁布.
故选D.
10.1784年2月22日,船长约翰 格林出于对华盛顿的尊敬,专门挑选华盛顿生日那天作为“中国皇后号”商船起航的日子…半年后,“中国皇后号”抵达广州,揭开了中美交往的序幕.约翰 格林船长如此尊敬华盛顿,是因为华盛顿( )
A.出资赞助这次远航
B.领导美国获得独立
C.当选美国首任总统
D.极力推进中美交往
【考点】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美国的独立战争的相关知识.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追:华盛顿领导了北美的独立战争,带领北美殖民地人民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美国的独立.
故选B.
11.评价和比较是学习历史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华盛顿、拿破仑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他们的历史活动都( )
A.赢得了民族独立
B.打击了封建势力
C.推进了民主政治
D.实现了国家统一
【考点】评价华盛顿与拿破仑.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资产阶级革命.应重点掌握华盛顿和拿破仑的共同贡献.
【解答】A.赢得了民族独立的是华盛顿领导的美国独立战争,拿破仑没有这一贡献.
B.打击了封建势力这是拿破仑的贡献,华盛顿没有这一贡献.
C.华盛顿颁布了《独立宣言》宣传了资产阶级的平等和自由,推进了民主政治的进程,拿破仑颁布了《拿破仑法典》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第一部民法典,为后来许多欧洲国家借鉴和效仿,也推进了民主政治.
D.实现了国家统一是华盛顿领导的独立战争,拿破仑没有这一贡献.
故答案选C.
12.18世纪末,随着英国经济实力的增长,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人士对中国的态度多以侮辱和谩骂取代以前的尊重和颂扬,这是因为英国在这一时期( )
A.与中国签定了《南京条约》
B.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D.正在进行工业革命
【考点】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应重点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
【解答】工业革命的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上半期完成.工业革命是生产技术上划时代的变革,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直接导致了工厂企业形式的出现,促进了城市的兴盛和城市人口的增长.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革命后成了强大的工业国.英国强大后,为了牟取暴利,对中国走私的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故选D.
13.2015年2月28日柴静上传的雾霾调查记录片《穹顶之下》24小时内的点击数破亿,影片指出烧煤炭是中国雾霾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以下发明中使煤炭得到广泛应用的是( )
A.珍妮机
B.蒸汽机
C.内燃机
D.电动机
【考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认识.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由于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蒸汽机的发明和大量应用,煤炭作为新能源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一定程度上使环境遭受到了巨大的破坏.
故选B.
14.它发表160多年来,一直是世界无产阶级进行社会革命的理C论向导,对我们今天进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仍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这里的“它”是( )
A.《独立宣言》
B.《人权宣言》
C.《共产党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考点】《共产党宣言》.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相关史实,属于基础题.
【解答】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分析了阶级和阶级斗争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独立宣言》、《人权宣言》、《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文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为美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下列关于这两场战争的相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
A.实现了国家独立
B.维护了国家统一
C.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D.废除了黑人奴隶制
【考点】美国两次资产阶级革命的比较.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美国历史上两次资产阶级革命.应重点掌握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内战的相同点.
【解答】A.实现了国家独立是华盛顿领导的美国独立战争,不是美国内战.
B.维护了国家统一的是林肯领导的美国内战的目的.
C.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这是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内战的共同点,美国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美国内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进一步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D.废除了黑人奴隶制,这是美国内战的影响,与美国独立战争没有关系.
故选C.
16.2009年2月,在纪念林肯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美国总统奥巴马表达了对林肯的深深敬意.他说:“从很多方面来讲,是他让我的故事成为可能.”这样说的主要原因是林肯( )
A.维护了美国的统一
B.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C.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D.保存了美国的民主制度
【考点】美国南北战争的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美国南北战争.
【解答】学生要学会古今联系.奥巴马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黑人在美国历史上的地位十分低下,绝大部分是奴隶出身.黑人也被成为黑人奴隶,是没有公民权利的,在美国内战中,林肯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给予黑人法律上平等的地位.
故选B.
17.“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19世纪60年代,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共同关注的民生问题是( )
A.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B.大力发展教育
C.提倡文明开化
D.解决农村土地问题
【考点】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比较.
【分析】本题考查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在民生问题上的共同点.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国的农奴制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但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用赎买的方式得到一块份地,日本的明治维新也允许土地买卖,两国都解决了农村的土地问题,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两次改革共同关注的民生问题都是解决农村土地问题.
故选D.
18.“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奇迹的时代,大车不需要马拉,新闻通过环绕地球的电线一瞬间传遍世界…”这样的生活最早应出现在( )
A.文艺复兴时期
B.工业革命时期
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材料中的“电线”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根据材料中的“通过环绕地球的电线”可知,这样的生活应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因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电力的广泛应用.
故选C.
19.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形成的帝国主义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核心是( )
A.德国和英国
B.奥匈帝国和美国
C.意大利和法国
D.德国和俄国
【考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知识点,应把握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有关知识.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一战前形成的帝国主义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结合所学知识:伴随着帝国主义国家矛盾的加剧,一战前,形成了以德国为核心的同盟国集团和以英国为核心的协约国集团.
故选A.
20.东亚不安宁的地区局势以及日本首相安倍在2014年达沃斯论坛上把今日中日关系作一战爆发前英德关系的论调,使100年前那场战争再次成为热点话题.下列有关~战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战爆发的标志是萨拉热窝事件
B.一战是各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
C.战争告诉我们应该珍视和平、热爱和平
D.一战使各国人民深受苦难,促进了各国人民的觉醒和革命运动的高涨
【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本题主要考查点.
【解答】此题可以使用排除法,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的导火线,而不是一战爆发的标志.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
故选A.
21.17﹣18世纪,欧洲兴起的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让真理来代替迷信,让正义来代替偏私,让平等来代替强权,让人权来代替压迫。”这股思想的杰出代表是( )
A.莎士比亚
B.但丁
C.达 芬奇
D.伏尔泰
【考点】启蒙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的知识.
【解答】A、B、C选项都是14﹣16世纪文艺复兴的杰出代表.而17﹣18世纪,平等、人权等都是启蒙思想家的思想,其中,伏尔泰是杰出代表.
故选D.
22.2011年发生的日本大地震导致核泄漏、核污染,再次引起人们对原子能利用的持续关注,如何利用科技成果造福人类成为热议的话题.历史上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的是( )
A.相对论
B.《物种起源》
C.微积分的创立
D.进化论
【考点】近代科学家.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爱因斯坦与相对论的有关内容.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创立,推动了整个物理学理论的革命,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由此打开原子时代的大门.
故选A.
23.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阳光灿烂。出现“阳光灿烂”的原因是( )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实行新经济政策
D.成立“苏联”
【考点】苏俄新经济政策.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相关知识.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阳光灿烂”.
【解答】俄国自1914年到1920年,战争一直不断,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为了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苏俄被迫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随着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挫伤了农民生产了积极性,1921年,列宁领导实施了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故选C.
24.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 )
A.废除粮食税,实行余粮征集制
B.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消灭地主阶级
C.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D.推行计划经济,重点发展重工业
【考点】苏俄新经济政策.
【分析】本题考查了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
【解答】据所学知,1921年实施的新经济政策,解除了大部分小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改变由国家垄断贸易的做法,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由此可知C项符合新经济政策的内容.A项实行余粮收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B项和D项属于斯大林执政时期的内容.
故选C.
25.对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苏联的某种经济政治体制,有学者认为:从富兵强国的角度来说,成绩是辉煌的,但从社会全面发展来说,是不成功的.该体制是( )
A.战时共产主义主义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罗斯福新政
【考点】斯大林模式.
【分析】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的影响.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斯大林模式使得苏联工业生产迅速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起到了重大作用,但由于其高度集中的体制,使得苏联发展长期畸形,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故选C.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26小题13分,27小题12分,共25分.)
26.当前,我们正处于人类迄今所知的规模最大的科技革命之中,这一革命对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影响比早期工业革命更深刻、更迅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6年,英国煤炭产量已经达到4400万吨,成为欧洲乃至全世界第一大产煤国。从此,英国到处建立起大工厂,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缕缕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
材料二:以爱迪生为代表的美国众多发明家们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并成为创造财富的源泉。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美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迅速赶上并超过在过去两个世纪里一直走在前面的欧洲强国。
材料三
科技方面,英国工业界满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坐享其成的思想日趋严重……
在新技术成果应用方面英国日趋落后。政府在科技投入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经费少,实验设备不足,管理混乱,科技人员地位低和待遇差成为普遍现象。﹣﹣《世界通史》
材料四
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时期英国工厂机器使用的动力机器的发明者是谁?英国中世纪恬静的田园生活被打破后,人们出行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2)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2项重要发明。材料中可以看出美国迅速崛起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对我们今天的民族复兴有何启示?
(3)根据材料三,概括导致英国经济地位衰落在科技方面的原因。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请你举一例论证科学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存在“潜在的危险”。谈谈人类应如何应对科学“潜在的危险”。
【考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1)本题考查瓦特发明的蒸汽机及交通工具的进步.
(2)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的主要发明及美国崛起的原因和给我们的启示.
(3)本题考查英国经济地位衰落在科技方面的原因.
(4)本题考查科技对人类的双重作用及人类如何应对科学“潜在的危险”.
【解答】(1)由材料一的时间“1846年”可知,这一时期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厂机器使用的动力机器是蒸汽机,它的发明者是瓦特.伴随着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以蒸汽为动力的新式交通工具火车、汽船出现,人们的出行更快捷,更远了.
(2)由材料“以爱迪生为代表的美国众多发明家们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并结合所学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主要发明有,爱迪生发明了电灯,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等.由材料“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美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迅速赶上并超过在过去两个世纪里一直走在前面的欧洲强国”可知,美国迅速崛起的主要因素是强大的科技实力.最后一问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进步、技术创新是一个国家崛起并永葆竞争力的核心动力和不竭之源;要与时俱进,激励、保护发明创造;重视人才,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加大对科技的投入等.
(3)由材料三“科技方面,英国工业界满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坐享其成的思想日趋严重…”“在新技术成果应用方面英国日趋落后.政府在科技投入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可知,导致英国经济地位衰落在科技方面的原因有英国满足现状,坐享其成,不重视技术创新和应用,科技投入少等.
(4)由材料四和所学知,火车的出现,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地便利,但煤炭的大量使用也极大地污染了环境.最后一问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各国协作应对环境、气候危机等.
故答案为:
(1)瓦特;利用火车、汽船等新的交通工具远行,人们的出行更快捷,更远了.
(2)电灯、飞机.科技实力.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进步、技术创新是一个国家崛起并永葆竞争力的核心动力和不竭之源;要与时俱进,激励、保护发明创造;重视人才,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加大对科技的投入.(言之有理即可)
(3)英国满足现状,坐享其成,不重视技术创新和应用,科技投入少等.
(4)例如:火车的出现,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地便利,但煤炭的大量使用也极大地污染了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各国协作应对环境、气候危机.(其它意思相近的表述也可给分)
27.改革是一个国家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在古代、近代和现代,不同的国家正是通过一次次的改革不断崛起。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兹依照本法令……所指导的办法,将用以束缚定居在地主领地上的农民和家务农奴的农奴制度永远废除。﹣﹣《废除农奴法令摘录》
材料二
1869年,(日本)第一次使用电报连通了横滨和东京。1872年,连接这两座城市的第一条铁路竣工。1870年,这个国家有了第一台纺纱机。﹣﹣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
应当把商品交换提到首要地位,把它作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杠杆。……同时,实行商品交换可以刺激农民扩大播种面积和改进农业。﹣﹣《关于新经济政策问题的决议草案》
材料四“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法令”是由哪位沙皇颁布的?依据材料概括该法令的核心内容。
(2)材料二反映了日本哪一次改革的成果?材料二中的成果与改革的哪一项内容有关?
(3)材料三中的“新经济政策”是由谁领导实施的?此材料认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使“苏联的模式僵化了”的领导人是谁?其模式的特点是什么?
(5)你能从上述改革中获得哪些重要的启示?
【考点】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苏俄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1)本题考查俄国1861年改革的相关知识.
(2)本题考查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知识.
(3)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及其内容.
(4)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的相关知识.
(5)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解答】(1)由材料一“兹依照本法令…所指导的办法,将用以束缚定居在地主领地上的农民和家务农奴的农奴制度永远废除”可知,这反映的是俄国1861年改革.所以材料一中的“法令”指的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的“二一九法令”,由上面材料可知,该法令的核心内容是废除农奴制.
(2)由材料二中的时间“1869年”“1872年”等可知,这一时期正处于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所以材料中这些成就的取得与明治维新有关.据所学知,明治维新时期在经济上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所以才出现了材料中日本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
(3)据所学知,新经济政策是1921年在列宁的领导下实施的.由材料“应当把商品交换提到首要地位,把它作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杠杆.…同时,实行商品交换可以刺激农民扩大播种面积和改进农业”可知,材料认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实行商品交换.
(4)由材料四邓小平的话“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可知,材料中的“模式”指的是斯大林模式,所以使“苏联的模式僵化了”的领导人是斯大林.据所学知,斯大林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5)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改革可以推动社会的发展;改革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改革要遵循客观规律;摒弃落后,学习先进;改革要结合国情,立足现实;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勇于探索和创新等.
故答案为:
(1)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
(2)明治维新;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3)列宁;实行商品交换.
(4)斯大林;(政治经济)高度集中.
(5)改革可以推动社会的发展;改革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改革要遵循客观规律;摒弃落后,学习先进;改革要结合国情,立足现实;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勇于探索和创新等.(符合题意,答出任意2点即可)
2016年10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