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力 教案 (3)

文档属性

名称 3.3力 教案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10-29 14:33: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3力
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知道力是一个物体对另外一个物体的作用。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效果是相互的。
(3)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体验感受力的存在。
(2)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归纳出力的概念,体会归纳法的应用。
(3)通过亲身体验和实例的分析,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通过生活中实例的分析与归纳,认识力的作用效果,并且会解释有关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生活和实验中力现象的观察、思考,初步建立起力的概念,然后利用理论解释力的现象,感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体验物理研究的乐趣。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体验互助团结的力量,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3)认识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激发学习物理的热情。
2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上海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三章第三节的知识。本节内容是力学知识的入门基础,学生从生活的推、拉、提、压、吸等各种活动中对力的体验以及对力所产生现象的观察,积累了大量对力的存在、力的相互作用、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大小等感性认识。但由于力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存在更多的只是感性层次缺乏理性的思考,所以课堂教学设计的中心应围绕帮助学生突破对这些抽象的理论性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对生活中存在的大量实例、图片与视频中力的现象进行观察思考,使学生经历力的概念的形成过程,感受归纳法在探究中应用。教学中结合学生们的亲身体验,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力的作用效果及力的相互性,使学生感悟观察、实验、推理、概括的重要性,认识并学会物理研究的方法,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3重点难点
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
难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对力的认识
1.观察图片的情景
2.尝试活动
(1)学生体验弹簧拉力器;
(2)学生体验提水桶。体验用力时肌肉的紧张感
活动2【讲授】最初对力的认识
人最初对力的认识是来自于肌肉的紧张感。
活动3【活动】进一步认识力
用身边的学习用具做一至两个用力的实验,并且用语言描述这个实验。
结合你的实验,观察屏幕上的图片,与老师、同学们共同分析和归纳,得出结论:
结论:力是
物体

物体
的作用。
与老师、同学们一起讨论,边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是不是只有人才能产生力呢
2、有力的作用时至少有几个物体
3、物体不接触是否能产生力呢
活动4【活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甲小车上放一只条形磁铁,乙小车上放一只铁棒(块):
(1)按住甲小车不动,看到乙小车,此时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2)按住乙小车不动,看到甲小车,此时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3)继续观察演示实验与图片、视频,得出结论:
结论:大量事实说明如果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乙物体对甲物体也____(“施加力”或“不施加力”),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的,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总是出现。
我们把力的这种现象称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
活动5【活动】力的作用效果
利用身边的学习用具,做几个实验,对一个物体施加力,观察物体产生怎样的变化 填入表格:
1、表格
序号
施力物体
作用方式
受力物体
受力物体发生的变化
1
2
3
4
5
展示你的实验现象,并与老师和同学们共同讨论,分析归纳出实验结论:
结论:力的作用效果是:(1)力使物体。(2)力使物体。
活动6【讲授】小结
整理今天我们所学的力学知识,并运用知识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