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1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教案
1教学目标
通过实验、观察和描述,知道任何发声体都在振动,感受“观察”在探究规律中的重要作用,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初步认识“把不易观察的实验现象进行放大”的实验方法——放大法。通过利用身边的学习或生活用具进行简单的物理实验设计,体会物理学习的乐趣。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振动是通过介质以疏密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空气中的声速还与气温有关,真空不能传播声音。21cnjy.com
2教材分析
本章“声”是学生进行物理学习的第一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学生刚接触物理知识,本章节的设计起到了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体验物理学习乐趣的意图。本节课是在科学课中有关声音内容的基础上,继续建立声波概念的一节课。21·cn·jy·com
3学情分析
我们生活在充满各种声音的世界中,声音是我们互相沟通的一种基本方式。学生非常熟悉声音的一些现象,但是对它的本质、规律、应用还不十分了解。所以,学生要想真正从知识层面理解声音的意义,就必须要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了解声波的产生与传播过程。
4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声波的产生原因及声波的传播条件、过程;本节课的难点是声音以疏密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5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信息的传递主要借助于哪几种方式呢?
提问:我们进行信息传递主要借助于哪种方式
说明:声音是信息沟通的一种基本方式
引出新课内容:声音是怎样产生并传播的
活动2【讲授】声波的产生与传播
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发出声音,并观察发出声音的物体具有怎样的共同点;解释“振动”的含义
提问,如果振动停止,物体是否依然能发出声音
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声音停止,这就表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给出“声源”的定义,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声源可以是固体或液体或气体
提问:如果振动现象不明显,我们应该如何观察实验
提出问题,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
1、发出声音的物体,一定在振动吗 一定
2、物体振动,我们一定会听到声音吗 不一定,比如煽动手掌等
提问:远处的声源发出声音后,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呢
演示实验:
小铁球的振动是可以传播的;
将橡皮膜绷紧覆在玻璃杯杯口上,在上面撒一些塑料泡沫屑,敲击碗
得出结论:发声体的振动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播放视频:发声体的振动如何在空气中传播
空气是由一个个的空气粒子组成的,把粒子放大到我们能够看得到的程度……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发声体的振动是以疏密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的;发声体振动的传播叫做声波
提问:声波只能在空气中传播吗
引导得出结论:声波可以在不同的介质中进行传播。
给出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引导学生得出关于声速的初步结论
提问:声波可以在不同的介质中进行传播,那么在真空中可不可以传播呢
播放视频
活动3【练习】课堂练习
(1)指出下列发声现象是什么振动的结果:悠扬的钟声、美妙的小提琴声
明亮的笛声、海浪的波涛声、气球破裂时的爆裂声
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发出声音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小宇、小丽的拍手声,惊吓得金鱼在鱼缸中逃窜。
关于这种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能说明水可以传声
B只能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C只能说明玻璃可以传声
D不能说明玻璃一定可以传声
(3)把正在走动的闹钟放在密闭的玻璃罩中,用抽气机抽去罩内的空气,在抽
气过程中,听到闹钟的声音()
A越来越响
B越来越弱
C没有变化
D都有可能
(4)在得出“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的结论时,我们观看了“玻璃罩抽真空”的视频。同学们能不能利用手边的实验器材来设计一个简易的实验装置,证明此结论呢 试验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21教育网
活动4【作业】作业
完成学习活动卡P16-17中的小实验和活动,并口头描述实验现象(家长拍摄)
完成校本作业中的《声》习题1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