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响度
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动幅度有关;还与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2)知道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发声体的振动频率与发声体的结构有关。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利用示波器演示声波的振动图像,形象地理解声音的频率和振幅,感受应用函数图像描述物理规律的方法,认识用图像法可以解决一些简单的物理问题。21教育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阅读《你知道吗》,增强关爱自己生命与健康、注意人耳的保护和环保的意识。
2学情分析
因为声现象与生活结合比较紧密,因而容易建立起知识体系。学生的理解难度也不是很大,鼓励学生多动手,动脑,动感官,对于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是有帮助的。21cnjy.com
3重点难点
知道声音的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动幅度有关。
响度还跟发生体的远近有关。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响度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1.情景
用不同大小的力击鼓,请同学仔细听声音的变化,同时观察鼓面上泡沫塑料小球跳动的情况。请同学描述观察和感受到的实验现象,从而引入课题响度。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
新课
2.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强弱程度
(1)问题
响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请利用桌上的器材设计实验证明你的观点。
(2)学生实验1
利用橡皮筋或音叉、轻质小球等探究响度与发声体振动幅度的关系。
(3)大组交流
小组派代表演示实验,并说明各实验分别表明了什么。
结论:响度与发声体振动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4)演示实验2
教师用示波器、音叉演示响度与发声体振幅的关系,学生进一步观察并体验响度与发声体振幅的关系。
(4)学生实验2
利用鼓或响铃,探究响度与离发声体距离的关系。
结论:响度与离发声体远近有关,距离越远,声音能量越分散,听到的声音就越轻。
(三)
知识拓展
3.拓展
(1)阅读课本,讨论增大响度的方法。
方法:增大发声体振动幅度;做成喇叭状,使能量集中等等。
(2)阅读课本,了解响度强弱的表示方法—分贝。
通过阅读讨论,增强学生关爱自己生命与健康,注意人耳的保护和环保意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