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2.知道声音可以通过空气、液体和固体传播;3.初步了解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4.初步了解声音的传播就是能量的传播。能力目标:1.通过有关实验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2.通过对实验现象讨论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和表达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态度和方法。
2学情分析
在学生了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后,学生了解了耳能够听见声音,但是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声音能引起耳膜的振动呢?教材围绕这个问题安排了几个演示实验:发生的音叉放入水中,发声的音叉轻轻触击悬挂的乒乓球,自己讲话时用手触摸自己的喉部等。对于学生来说,物体发声的现象并不陌生,然而对于发声体的振动,为此创设情景让学生对物体的发声现象进行仔细观察,总结概括出结论。本节为声学的重点内容,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总结概括能力。
3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对有关实验进行观察,让学生概括总结出有关的结论。难点: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
4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引入:由上课铃声、老师“上课”为题。设问:你们为什么站起来?(声音,人耳可以听到声音是因为声音能够引起鼓膜的振动。)过渡:物体为什么会发出声音呢?新课教学:提问:你能通过什么方式发出声音呢?(学生动手试一试)活动1:2位同学合作,一个同学用两支笔把橡皮筋拉紧,另一位同学用手拨动它. 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你听到声音了吗?(听到)2.橡皮筋在做怎样的运动?(振动)3.声音是由什么产生的?(振动)活动2:用2只手指轻轻地放在你的喉部,请同学们齐声朗读“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仔细体会后回答问题:1.你感觉到喉部在振动吗?(振动)2.你知道是什么在振动?(声带)思考:发声的物体与不发声物体有何区别?(有无振动)进一步验证:音叉实验(注:观察什么现象)用橡皮槌敲击音叉,音叉会发出声音。用手触摸正在发生的音叉,手有什么感觉?描述这个感觉。用橡皮槌敲击音叉后,如果迅速把发声的音叉触及烧杯器皿中的水面,会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用胶带把乒乓球和线的一端粘在一起,线的另一端固定在铁架上,使乒乓球被悬挂起来。迅速将它与乒乓球轻轻接触,描述实验现象。怎样分析和解释观察到的现象呢?(对实验现象进行了放大,说明声音产生是振动的结果)学生分析总结:(板书)1.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的结果。(振动停止,声音消失)2.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教师引导:“你能举出一些声源吗?”(学生回答:口哨—空气、雨声—水、音乐—乐器)进一步总结:声源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过渡提问:声音是怎样从声源传播出来的呢?如:老师上课的声音是怎样传播到我们耳朵里的。活动1:以组为单位A站在课桌的一端,B用铅笔敲桌面,你听到敲声吗?说明了什么?(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你能举一些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的例子吗?活动2:A的一只耳朵用棉球塞紧,另一只耳朵贴在桌面上一 端倾听,B敲桌面的另一端.你还能听到敲击声吗?说明了什么?(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你能举一些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的例子吗?活动3:把一个正在发出声音的小收音机放在塑料袋里,用绳子扎紧袋口,再套上一个塑料袋扎紧扎紧袋口。先猜测一下当小收音机放在水中,我们还能听到声音吗?这说明什么?(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你能举一些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的例子吗?(板书)3.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思考:声音的传播能否离开物质呢?(真空)活动4:实验:将一只开着电铃放在密封的玻璃钟罩内,对钟罩抽气问题:1.你听到电铃声了吗?2.用真空泵抽出罩内的空气,当空气被抽出时,电铃声会减弱;当空气几乎被抽完时,你仍能听到声音吗?(不能)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吗?(不能)3.关掉真空泵,让空气慢慢重新进入罩内,现在你听到声音了吗?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吗?(能)思考:月球上没有空气,登月宇航员怎么交谈呢?(板书)4.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的物质。(介质可以是气体、固体、液体)过渡: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是使周围空气振动,那么振动的空气有能量吗?如果有,这个能量来自哪里?类比声音传播活动1:水槽中盛有平静的水面,水面上浮着一个软木塞。用铅笔有节奏地点击水面某处。观察水面出现什么现象?远处的软木塞怎样运动?(用笔点击水面后,由于笔的上下振动,引起水面的振动,水面出现波纹,而且波纹从中心向四周传播出去,引起远处的木塞浮动。但木塞只在原地附近浮动,并不向远处移动开去。)活动2: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音响的前方,当音响发出较强的音乐时, 观察烛焰的摇晃情况.(跟音乐一起舞蹈)说明什么?烛焰发生跳舞说明烛焰周围的空气在振动。(用手靠近音响喇叭去感受)(板书)声音的能量——声波:声音在空气中形成疏密变化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过渡:声音能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那么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否一样呢?传播速度是否与温度有关呢?观察图表,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结论:(1)20℃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2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6m/s.说明声速跟介质的温度有关.(2)20℃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20℃时大理石中的声速为3810m/s.说明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练习:第一次测定铸铁里的声速是在巴黎用下述方法进行的:在铸铁管的一端敲一下钟,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响声,第一次是由铸铁传来的,第二次是由空气传来的.管长913 m,两次响声相隔2.5 s,如果当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 m/s,求铸铁中的声速.课外活动:制作土电话。课堂小结:1.声音的产生(振动)---声音的传播(介质)——声音的能量(声波)2.对于声音你还想知道什么呢?(为下节课埋下伏笔)四、板书设计:1.2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的结果。(振动停止,声音消失)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声源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2.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的物质。(介质可以是气体、固体、液体)3.声音的能量——声波:声音在空气中形成疏密变化的波动向远处传播。4.声速
课件33张PPT。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奇妙的声音现象视频欣赏:海啸奇迹几种物体的声音爆炸声
掌声
鸽子声
孩子哭声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声音……声是怎样产生的? 用小锤轻敲音叉,有什么现象?再用手握住音叉,又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学生实验(研究课题: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根据你现有的器材设计实验,几人为一组,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小鼓,鼓锤,纸粒将纸粒撒在鼓面上,敲响小鼓,纸粒在鼓面跳动。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综合以上几个实验,你知道什么
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一、声音的产生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 停止,发声也停止。2、发声的物体叫声源。板书:振动振动 振动可以发声.如果将发声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这样就可以将声音保存下来.唱片上记录声音的沟槽你知道吗1.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_产生的.振动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______.声源3.____体、_____体_____体都能发声。固 液 气小露锋芒二、声音的传播人耳可伏在荒野的地上听到远处的马蹄声,学生在教室里能听见老师的讲课声。
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声音又是怎样传播的呢?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水波 → 声波 类比法1、学生在教室里能听见老师的讲课声→通常声音是通过 传播到人耳的2、 能传播声音3、人耳可伏在荒野的地上听到远处的马蹄声 能传播声音空气(气体)水(液体)3、土地(固体)二、声音的传播: 声音能靠一切固体、液体、气体等物质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常简称为介质。思考题 : 如果没有介质,例如在真空中声音
能否传播?板书: 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现象: 玻璃罩中的手机的声音随着空气逐渐抽出,手机的声音越来越小.推理:因为真空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分析: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二、声音的传播: 声音能靠一切固体、液体、气体等物质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常简称为介质。板书: 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真空不能传播声音。1.声音可以在____体、___体____体中传播. 固 液 气2.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科学上把这样的物质叫做______。 声音_____(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介质不能你会的!几种物质的声速(m/s) 思考题: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
播的速度是否一样快呢? 1、 。
2、 。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声速还与温度有关声音在固体中 的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在液体,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最慢。通过上表你获得的信息是:声音在(15oC)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熟记: 三、回声对着高山喊话、在大礼堂中大声讲话等都会出现回声现象。
为什么有时能听见回声,有时又听不见呢?
听到回声的条件是什么?
离障碍物至少要多远?
回声到达耳朵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分开。
听到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耳朵比原声晚0.1s以上,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要17m。 回声作用:
1、为什么在屋里讲话比在操场上讲话听起来响亮?
思考: 因为屋里障碍物近,讲话的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使声音响亮。 回声可以加强原声,可以测量距离(回声定位).
声呐(回声定位原理)思考题 : 利用回声可以测海底的深度,判断海中物体的存在,请想一想利用回声测海底的深度需要先知道什么?然后怎样计算?答: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v,从发出声音到接收回声所用的时间t。海水深度S的计算公式为S=vt/2
课后作业:一艘轮船用声呐装置对海底垂直发出声音,8s收到回声,已知声音在海水的传播速度是1500m/s,求此时海底的深度。1、如图,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挂在线上的小球,会发现小球多次被弹开,这个现象表明 ______________ 。如果将这个实验拿到月球表面上去做,你会观察到______(一样、不一样)的现象。 2、如图,两个完全相同的音叉相隔不远相对放置,当敲响右边音叉后,左边的音叉也会发声。如把此装置拿到月球表面上去做,你会观察到_______(一样、不一样)的现象。发声的物体在振动一样不一样看
看
谁
最
棒3.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只有固体和液体的振动才能产生声音,气体的振动不能产生声音
B.声音传播不需要媒介物,真空也能传声
C.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D.当温度不变时,不同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相同的D4.一只电铃放置在玻璃罩内, 接通电路, 电铃发出声音, 当用抽气机把玻璃罩中的空气抽掉时, 将发生 ( )
A、电铃的振动停止了 B、只见电铃振动, 但听不到声音
C、电铃的声音比原来更加响亮 D、不见电铃振动, 但能听到声音B5.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下列描述较确切的是( )A、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且通过箭筒听到的声音较响B、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液体中传播的快,且通过箭筒听到的声音较响C、声音在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的快,且通过箭筒听到的声音较响D、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的快,且通过箭筒听到的声音较响 D6.老师在教室内上课时,听不到回声的原因是 ( )。
A、教室窗户开着,没有回声 B、教室长度不足,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
C、教室长度不足,不产生回声 D、教室各堵墙的回声相互抵消了B7.人在岸边走动时,会惊动水下游着的鱼,这个过程中鱼听到的声音主要是靠什么物质传播的。 ( )
A、大地和空气 B、水和空气
C、大地和水 D、大地、水和空气C课外实践:自制土电话小结: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二、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三、回声
回声可以加强原声,可以测距。
请计算:当你和同学去爬山时,你大声呼喊远离你680m处的同学,你发声后多久他才能听到你的声音?解:同学听到声音的时间为
t=s/v=680m/340m/s=2s
答:发声后2s同学才能听到你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