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内能 教案 (17)

文档属性

名称 5.3内能 教案 (17)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10-31 08:54: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3内能 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及其实质,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是等效的。
2)通过对改变物体内能多种方法进行分类,感受比较、归类的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3)通过小组实验,增进学生之间交流与合作的意识;通过人体内能的应用,激发勇于创新的兴趣。
教材分析
有关内能,在学习分子动理论时已经学习过,内能涉及物体内部,比较抽象,也是学习热机和能量守恒定律的基础.同时,本节知识涉及大量生活实际,做好本节课的教学工作,有利于让学生建立“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和习惯。
学生分析
经过前面分子动理论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内能及相关知识,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通过探究改变内能的一些相关方法,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对改变内能方式的感性认识,最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学习方式的选择:在“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的学习中,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实验,用实验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用证据表达观点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以实验为基础”的意识及分析归纳的能力;在“改变内能两种方式的实质及等效性”的学习中,采用对比法,将“气体对外做功”与“压缩气体做功”进行对比,将“点燃火柴的两种方式”进行对比,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联系与理解;在“内能的应用”学习中,采取举例、解释实验现象的方式,让学生深刻理解内能并能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使物理回到生活,提高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及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改变内能的方式。
难点:对改变内能各种方法进行归纳为两种方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资源准备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
1、导入新课
复习回顾内能的知识
思考、回答
PPT
为新课铺垫
新课
2、改变内能的方式及实质
问:怎样改变一根铁丝的内能
引导方法归类
改变内能的方式
做功,热传递
内能的变化
内能增加,内能减少
能的方面
转化,转移
点燃火柴,你有什么办法?
演示实验:空气压缩引火仪
活动1:改变铁丝的内能
阐述方法
摩擦,2)火烧
弯折,4)捶打
热水烫6)冰块冻
交流:请将这些方法按照共同特征进行分类
1.学生一般会将其中一些归为“热传递”,引导学生通过做功的两个条件归纳为“做功”
2.六年级科学上学过能可以发生转化和转移,然后引导学生从能的方面进行归类。发现这两种分类方法的结果相同,进行总结:做功的实质是能的转化,热传递的实质是能的转移。
思考回答:
擦燃、引燃
解释现象,得出结论
活塞压缩气体—活塞对气体做功—活塞的机械能转化为气体的内能—内能气体增加,温度升高—粉末燃烧
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
PPT
铁丝,
火柴,
小锤子,砂纸,
冰块,
热水
火柴,
空气压
缩引火

发散思维并提高归纳总结的能力,理解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理解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少。理解改变内能两种方式的实质。
巩固新知,加深理解,提高学生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意识和成就感。
思考:若增加物体的内能,有哪些方式?
若要减小物体的内能,有哪些方法?
组织学生活动2:气球内气体对外做功,感受温度变化并解释
总结:减小物体内能的方法
放热
物体对外界做功
改变内能两种方式的等效性
4、应用
1)判断下列物理现象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
锯条在石块上摩擦,锯条发热;
热铁块投入冷水中,铁块温度降低;
一壶开水放在地上,开水变为温水;
用锤子反复击打一个铁片,铁片温度升高;
用打气筒往车胎内打气,打气筒变热;
100℃的水加热变成等质量100℃的水蒸气
交流点燃火柴的方法,思考、表述观点及总结归纳
吸热
外界对物体做功
学生能回答出来放热
解释现象,得出结论
气体向外排出—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气体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气球变凉
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减少
通过对前面例子的归纳引导其效果上的相同
思考回答
做功
热传递
热传递
热传递
做功
做功
气球
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
训练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
通过实验说明结论,学习改变内能两种方式的等效性
巩固新知,加深理解,提高学生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意识和成就感
2)列举生活中物体内能改变的实例
3)神十的返回舱
4)人体内能的应用等
交流回答
介绍相关的科技前沿技术,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
总结新知
PPT
总结,理清学习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