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测定物质的密度
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3、会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在比较、归纳实验数据和小组交流合作的基础上建立密度的概念,认识建立科学概念的思维方法,认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新课导入的过程中,感受物理知识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
2、经历实验探究活动,初步具有小组合作、交流分享的团队意识。
2学情分析
本节学习密度及物质密度的测定。密度是第六章的一个核心概念,和比热容一样是反映物质特性的物理量。密度是学习压强、浮力知识的基础,是重要的基础知识。
完成本节内容需要有质量、体积等知识基础,同时还需要有质量测量和体积测量等实验基础。本次实验数据处理中涉及到的正比例函数的有关知识在数学中已经学过,也是本节课的知识基础。21教育网
初二的学生在第一学期中已经学习了质量和体积测量的有关知识,但相隔时间较长,所以需在课前进行有关知识的简单复习。初二的学生虽然还没有较好的掌握探究的方法和思维,但也初步具有分析实验现象、归纳总结结论的能力,可通过本节课进一步得到加强。本节以学生已有的“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这一经验引入,通过经历“探究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过程,得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定值”和“不同的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在此基础上形成密度的概念。21cnjy.com
本节的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在实验的过程中,学会通过客观现象探究其背后隐含的客观事实,认识形成物理概念的科学探究方法,体验合作探究和小组间的分享对于科学探究的重要性。www-2-1-cnjy-com
3重点难点
重点:密度的概念。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难点:密度概念的形成过程。
4教学过程
【导入】1.情景:
播放《警惕“金元宝”诈骗》新闻视频,引出生活中经常需要鉴别物质。
【活动】学生活动
利用物质的某种特性来鉴别:铁块和铝块,一杯水和一杯酒精、铁丝和铅丝,金牌是否纯金。说明根据颜色、气味、硬度等特性可以鉴别物质但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从而引出我们需要一种新的鉴别物质的方法-----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密度。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活动】学生活动
1、学生活动:用两手同时掂量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感受它们质量上的差异。
结论: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相同。
2.演示实验:将体积不同的大、中、小三个木块两两组合,放在已经调好的天平左右两盘,观察现象。
结论:同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越大。
提出猜想: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可能存在某种定量关系
3、探究实验
(1)学生实验:“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分小组利用给定的器材进行实验,记录体积与质量的数据。各小组把本小组测得的实验数据汇总,在已建立好的m-V坐标系中描点、连线。21·cn·jy·com
(2)小组交流
根据m-V图像进行小组讨论,各小组选派代表阐述结论,得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定值”和“不同的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的结论。www.21-cn-jy.com
【讲授】教师活动
4、密度定义、公式和单位
结合上述过程得出密度的定义、公式:密度=质量/体积,介绍密度的物理量符号ρ,并由定义式导出密度的国际单位:千克/米3。简单介绍“千克/米3”与常用单位“克/厘米3”之间的换算关系。21·世纪
教育网
5.密度也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阅读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知道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进一步加深对密度是反映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自身的质量与体积均无关的理解。2·1·c·n·j·y
【讲授】讲授
(三)
知识应用
运用已学知识讲述如何鉴别“金元宝”的真伪。
(四)课堂小结
请大家回顾一下我们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谈谈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练习】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
1、
叫做密度,计算公式:
,国际单位是
,读作
,常用单位是
。
1千克/米3
=
克/厘米3
1克/厘米3
=
千克/米3
2、水的密度ρ水
=
1×103千克/米3
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
3、密度是物质的一种
,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
,可以利用测密度的方法来鉴别物质。
4、一杯液体的质量为24克,体积为30毫升,这种液体的密度为
kg/m3,若将其倒掉一半,则剩下一半的密度为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5、一块冰化成水后其密度
,质量
,体积
。(均填变大、变小、不变)。
6、因为密度ρ、质量m和体积V的关系式为ρ=m/V,所以(
)。
(A)对于不同的物质,m越大,ρ越大
(B)对于同种物质,ρ与V成反比
(C)对于同种物质,ρ与m成正比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