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及答案24(大道之行也)
课题
24.大道之行也
编写时间
9.24
主备
审 核
课 时
1课时
【学习目标】
1.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语。
2.通过合作探究,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3.体会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大胆最求理想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
1.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语。
2.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自学导航】
一、预习点兵。
1.查阅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内容。
(1)《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的答问的著作。
(2)儒家经典著作是“四书”“五经”。“四书”是《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五经”是《易经》,《书》,《诗经》,《礼经》,《春秋》。
2.给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jǔ)能 矜(guān)寡 男有分(fèn) 货恶(wù)其弃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大道之行也(施行)
(2)讲信修睦(和睦)
(3)不独子其子(以……为子)
(4)男有分(职分)
(5)女有归(女子出嫁,归宿)
(6)货恶其弃于地(扔,丢弃)
(7)力恶不出于身(憎恶)
(8)外户而不闭(大门)
(9)是谓大同(指理想社会)
4.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作解释。
(1)选贤与能 与通举;选拔。
(2)矜寡孤独 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二、疏通文意。
结合注释翻译,记下疑问,合作释疑。
三、研读与赏析。
1.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主要特征是什么?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特征的?
①满足生存需要——人人都能受到社会的关爱
②
满足发展需要——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③满足精神需要——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3.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孔子的“大同“说的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也就是要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人人平等的社会。
四、拓展学习。
1.“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之处?
桃花源中的生活现象和“大同”社会的理想是一样的。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小孩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老有所终”“幼有所长”。
2.说一说,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个什么样的社会?
【自主练习】
1.对照注释独立解决以下词语的意思。
(1)大道( )之行( )也 (2)选贤与( )能
(3)讲信修睦( ) (4)皆有所养( )
(5)男女有分( ) (6)货恶( )其弃于地也
(7)不必藏( )于己 (8)谋( )闭而不兴
(9)故( )人不独亲( )其亲
2.翻译下列句子。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3)力恶其不出于己身也,不必为己。
3.大道的内涵是指(用原文填) 。
4.阅读并回答问题。
管宁、华歆(均三国时人)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无异,华捉(拾)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有蓬的华丽车子)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华歆(xīn) 掷(zhì)去 轩冕(xuān miǎn)
(2)解释下列词语。
锄菜(除地种菜)
片金(一块金子)
同席(同坐在一张席子上)
废书(扔下书)
(3)翻译句子:
①宁读如故。
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认真读书。
②子非吾友也。
你不是我的朋友。
【学习反思和总结】
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把它写下来。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