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经济大危机 学案ppt版+习题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4 经济大危机 学案ppt版+习题 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0-27 19:48:26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第4课
经济大危机
一、经济大危机
1.原因:
(1)根本原因: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直接原因:1924—1929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繁荣”一时,造成
生产的相对过剩。
2.爆发:1929年,在_____爆发,然后席卷整个_____________。
美国
资本主义世界
3.特点:_________特别广、_________比较长、_______特别大。
4.影响:
(1)人民群众深受其害。
(2)经济危机引起_________,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涉及范围
持续时间
破坏性
政治危机
二、罗斯福新政
1.背景:
(1)经济危机下,各国纷纷寻找出路。
(2)1933年,_______就任美国总统,为对付危机,宣布实行新政。
2.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_________________,
以消除经济危机。
罗斯福
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3.措施:
(1)工业:对工业的调整是新政的中心措施,实施《_______________》。
(2)金融业:大力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
(3)农业:让农民缩减大片耕地,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付款补贴。
(4)公共工程:大力兴建公共工程,政府拨款修建(如“田纳西水利工程
中的水坝”)。
国家工业复兴法
4.作用:取得明显的效果。
(1)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
(2)_____________得到调整、巩固、发展。
(3)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_______________得到加强。
(4)美国_________的权力明显增强。
(5)在美国和世界_______________上具有重要意义。
资本主义制度
宏观控制与管理
联邦政府
资本主义发展史
【比较记忆】
☉经济大危机发生在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而非全球。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注意发挥市场作用。
☉“新政”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史料解读】
  我们的国家过去经得起考验,今后还会经得起考验,复兴起来,繁荣下去。因此,首先,允许我表明我的坚定信念: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一种会使我们由后退转而前进所需要的努力陷于瘫痪的那种无名的、没有道理的、毫无根据的害怕。
——罗斯福总统1933年就职演说
【解读】这段话表达了罗斯福总统领导美国人民摆脱危机的坚定信念。
【知识构建】
A:_________   B:___________
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
【历史线索】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世界处于相对稳定时期。经济的“繁荣”却激化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引发了资本主义历史上最深刻、破坏性最大的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在大危机沉重打击下,各国都在寻找出路。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使经济缓慢恢复过来,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和指导经济的先河。
   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人们陶醉于经济的繁荣,以为进入了千年盛世。1929年初,新总统胡佛在就职演说中宣称“我们对国家的未来毫不忧虑,它光辉灿烂,充满希望”。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华尔街股票市场的崩溃,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了。
【倾巢之下无完卵】
材料一
(1)结合材料一指出1929年由美国开始的这场危机的特点。这场危机给资本主义各国的政局带来怎样的影响
提示:特点:涉及范围特别广(资本主义世界范围的经济萧条);破坏性特别大(萧条的强烈程度空前);持续时间比较长(延续时间的长久都是空前的)。影响: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力挽大厦于将倾】
材料二 罗斯福应对危机的一系列政策后来被称作“新政”(NewDeal),
其核心是三个R:改革(Reform)、复兴(Recovery)和救济(Relief)。罗
斯福的“新政”并非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一场为保证资本主义制度的
稳定发展,在资本主义经济肌体内部进行的一场“伤筋动骨”的大手术。
——蔡跃蕾、张伟《史海回眸:罗斯福“新政”复兴美国》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三个R”的具体措施。结合新政的目的和结果谈谈你对罗斯福新政“是一场为保证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发展,在资本主义经济肌体内部进行的一场‘伤筋动骨’的大手术”的理解。
提示:改革:对工业的调整。复兴:大力整顿银行、整顿农业。救济:大力兴建公共工程。罗斯福新政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使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比较发展求真谛】
材料三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两个伟大人物进行了两次重大的制度创新,即列宁在苏俄采取新经济政策,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
(3)有人认为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有很大的相似之处,都属于成功的政策。你认为二者有何相似之处
提示:①二者都是在国家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时推行的。②二者都发挥了国家干预经济的职能。③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调整生产。④都一定程度上使国家渡过了危机。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一课一练·提素能
一、选择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协调了列强在欧洲、东亚和太平洋等地区的矛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出现了一个短暂的经济繁荣时期,这一时期指的是(  )
A.1919-1924年
B.1924-1933年
C.1924-1929年
D.1929-1933年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特别是在1924-1929年间,资本主义世界基本上处于相对稳定的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一时。
2.(2015·襄阳学业考)1929—1933年,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爆发于
 (  )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美国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929年,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然后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3.1931年,在美国纽约州的一所小学里,有一位教员劝一个小女孩回家吃点东西,可小女孩有气无力地说:“不行啊,我们家是轮流吃饭,今天该我妹妹。”这表明
 (  )
A.罗斯福新政没有效果
B.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与中国人不同
C.美国即将爆发经济危机
D.经济危机使美国人民生活极其艰难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1929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1933年,美国实行新政,故A、C错误。由题中“我们家是轮流吃饭”可见选D。
4.他在1933年就任总统的时候,正是美国处在空前经济恐慌之时,但他用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他”是指美国总统 (  )
A.林肯
B.罗斯福
C.杜鲁门
D.尼克松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对付经济危机,他一上任,就宣布实行新政。
5.罗斯福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陷,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这表明
 (  )
A.罗斯福新政改变了资本主义制度
B.罗斯福新政能彻底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内部调整
D.罗斯福新政解决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综合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题干材料的含义,通过阅读题干,可以了解到罗斯福不是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只是进行内部的调整,故选C。
6.(2015·扬州模拟)1933年,罗斯福新政期间,迪士尼动画片《三只小猪》上映,主题曲“我不怕大灰狼”鼓舞了美国人民战胜危机的士气。罗斯福新政中最主要的反危机措施是 (  )
A.缩减农业生产
B.实施《国家工业复兴法》
C.恢复银行信用
D.发展对外贸易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为了使美国摆脱危机,1933年美国开始实行罗斯福新政,其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为此颁布实施了《国家工业复兴法》。
7.(2015·淮安中考)为保证《国家工业复兴法》的实行,罗斯福以印第安人的神鸟“蓝鹰”为标志,发动了“蓝鹰运动”,凡遵守该法的企业悬挂“蓝鹰”标志。下列有关“蓝鹰运动”表述正确的是 (  )
A.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
B.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C.促进高新技术的发展
D.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罗斯福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是为了防止因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
8.(2015·南昌模拟)古语说:“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罗斯福新政中体现这一特点的措施是 (  )
A.实行社会救济
B.兴办公共工程
C.调整农业政策
D.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罗斯福新政中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是“授人以渔”的做法。
9.(2015·郑州模拟)1933年6月16日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了《国家工业复兴法》,揭开了“新政”的大幕。最终,美国得以“浴火重生”。下列对“浴火重生”理解错误的是 (  )
A.“浴火”的“火”是指经济大危机
B.“重生”是以政府干预经济为前提
C.“重生”指恢复和发展了美国经济
D.“重生”后美国的社会制度改变了
【解析】选D。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罗斯福新政,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结果使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并没有改变美国的社会制度。
【知识拓展】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罗斯福新政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一定范围内的调整,以利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它不可能触动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所以这次改革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但它减轻了危机对美国经济的破坏,使美国经济逐渐恢复,对缓和社会矛盾、遏制国内法西斯势力的抬头,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二、非选择题
10.仔细观察下面四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图相关的历史问题。
(1)图片一、二、三反映了历史上哪一事件 这一事件爆发的时间和地区各是什么
(2)图四中人物是     。对这一事件,他就任总统后马上宣布实行新政。在实行新政的过程中,他采取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3)请你简要介绍新政的作用和影响。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题目所选图片全部来自课本,其中图一、二、三都显示了1929—1933年经济危机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解答第(1)题时不但要注意图片,而且要特别注意图片下面的文字说明,这样更能够把握图片的真正含义。解答第(2)题首先要认识图四的人物为经济危机期间上任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其次要注意题目的基本要求。第(3)题比较简单,答案都来自所学知识,根据要求回答即可。
答案:(1)经济大危机;1929年;美国。
(2)罗斯福 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
(3)作用和影响: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11.某校九年级三班的同学对美国的历史很感兴趣,以“美国的崛起”为主题展开了探究活动。他们选取的材料如下:
材料一 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遥遥相望。有人说,是华盛顿创立了美国,是林肯拯救了美国。
材料二 南北战争后的30年对美国来说,是勇于创新的时代,也是开始腾飞的时代……美国率先进行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到1894年,美国工业产值已跃居世界首位。
材料三 1933年底,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给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信中写道:“如果您成功的话,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将在各处试行,而我们将以您就职的那一天作为新纪元的第一页。”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大国崛起·美国》
请回答:
(1)华盛顿和林肯分别领导了美国历史上哪次著名的战争
(2)美国充分抓住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遇,实现了经济的腾飞。请列举美国在这次工业革命中的两项重大发明。
(3)材料三中“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指的是什么 这一方法有何特点
(4)在活动总结会上,三班班长准备作《美国崛起的启示》的发言,请你为他拟一个发言提纲。
【解析】本题以美国的崛起为主线,考查了美国独立战争、南北战争、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罗斯福新政等知识点,第(1)~(3)题立足所学基础知识回答即可,第(4)题属于开放性题目,可从美国独立战争、南北战争、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罗斯福新政与美国经济迅速发展之间内在联系去分析归纳,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华盛顿领导了独立战争,林肯领导了南北战争或美国内战。
(2)爱迪生发明电灯,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答福特发明四轮汽车,建造第一条汽车生产流水线亦可)
(3)罗斯福新政。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4)发言提纲:一个国家的振兴和发展要取得民族解放和独立;必须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必须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科技;必须不断改革和创新。(言之有理即可)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