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课件+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4.9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课件+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0-27 20:06:41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第9课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
知道欧洲联合的趋势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1.欧洲的联合
  政治地理上的西欧有24个国家:希腊、意大利、圣马力诺、马耳他、西班牙、安道尔、葡萄牙、英国、爱尔兰、荷兰、比利时、法国、摩纳哥、德国、奥地利、瑞士、列支敦士登、卢森堡、芬兰、瑞典、挪威、丹麦、冰岛、梵蒂冈。
  战后初期的西欧,经济凋敝,困难重重。英国有一半以上的工业瘫痪,法国居民每天仅配给200克面包,联邦德国(据雅尔塔和波茨坦会议原则,德国分割为四区,由苏、美、英、法占领,其中美、英、法合并为“西占区”,即“联邦德国”)工人一月的工资只能买一条香烟。
战后德国一片废墟
德国现代化的汽车生产线
德国奔驰  德国奥迪   
德国宝马  德国大众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美国之所以要援助欧洲,是因为此举对美国称霸世界有利可图,可以防止西欧各国向共产主义转变,可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可以对苏联进行遏制,可以保持战后优势。
(2)借助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欧洲之父”让·莫内
(3)各国政府采取各种干预经济生活的措施
  从1951年开始,联邦德国的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在20世纪50年代,联邦德国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7.5%,速度超过美、英、法,仅次于日本。
  1960年,联邦德国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
000多亿马克,成为西方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和欧洲头号经济大国,直到1968年才被日本超过。
  至20世纪70年代,联邦德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重已从1948年的3.6%跃升到10.1%。
欧盟的成立与发展
1951年,欧洲一体化先驱让·莫内和法国外长罗伯特·舒曼首先提出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法国、意大利、联邦德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六国正式签署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即《巴黎条约》),从而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中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1957年3月25日法、意、德、比、荷、卢六国签署《罗马条约》
  1958年1月,欧洲经济共同体(西欧共同市场)和欧洲原子能联营(原子能共同体)宣告成立。1965年4月8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达成协议,将成立的三个共同体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但三个组织仍各自存在,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布鲁塞尔条约》于1967年7月1日生效,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
欧共体总部大厦(比利时布鲁塞尔)
欧共体宣传画
欧共体形成原因:
①经济实力的增强;
②为摆脱经济依附美国的局面;
③为提高国际地位。
产生的作用:
①加强了成员国之间的合作;
②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
③提高了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
宗旨:
①共同增进欧洲团结和联合;
②保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③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25个欧洲联盟成员国
欧盟旗帜
1973年后,英国、丹麦、爱尔兰、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先后加入欧共体,成员国扩大到12国。
  1993年11月,欧洲共同体更名“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1995年,奥地利、芬兰、瑞典加入,成员国增至15国。
  2004年5月1日,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亚、马耳他和塞浦路斯10国正式加入,欧盟增至25国。
  至2007年1月,共有27个成员国,总面积432.2万平方千米。2013年,克罗地亚加入欧盟。
  5月9日为“欧洲日”。
  欧盟的统一货币为欧元(Euro),1999年1月1日正式诞生。除英国、希腊、瑞典和丹麦外的11个国家于1998年首批成为欧元国。2000年6月,欧盟在葡萄牙北部城市费拉举行的首脑会议批准希腊加入欧元区。2002年1月1日,欧元正式在欧元区12国流通,后成为欧元区单一法定货币。到2013年,欧元区共有18个成员国。
欧洲单一货币——欧元(?
代码EUR)
2.日本的崛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在1947年5月3日正式生效施行的《日本国宪法》(即“和平宪法”)的指导下走上了战后重建、经济恢复、高速发展、繁荣富裕的和平发展道路。对日本社会进行民主改革,借以清除日本社会中的封建色彩,清除日本军国主义分子赖以发动战争的土壤。
(1)实行民主化改革
日本国会
日本国民衷心谋求基于正义与秩序的国际和平,永远放弃作为国家主权发动战争、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为达到前项目的,不保持陆海空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
——《日本国宪法》第9条
战后恢复中的日本农村
  日本战后坚持“科技立国”,为了扭转战后经济技术落后的局面,制定了“吸收型战略”的经济发展模式,积极引进国外新技术,广泛采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革新和创造。
(2)重视科学技术
1953年电视开始在家庭普及
1964年10月1日日本新干线通车
  日本长期坚持智力投资,非常重视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尤其重视工科教育,侧重于应用理论教育,以促进整个社会的应用性开发研究。1950年,日本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率就已达99%;1970年,高中学生考进大学的已达23.6%。
(3)注重教育和人才培养
  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东端,是一个四面临海的岛国,本土资源相对匮乏。国土由北海道、本州、九州、四国4个大岛和6
848个小岛组成,东西宽300千米,南北长3
500千米。境内多山,海岸线全长33
889千米。
(4)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
建设在海上的日本机场
战后初期美国援助日本的物资
日本一纺织厂车间
(5)美国大力援助和扶持
日本经济的繁荣
1964年第18届东京奥运会奖牌
  第18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于1964年10月10日~24日在日本东京举行。这届运动会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第一次在亚洲召开,1964年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复兴70周年。参加本届奥运会的有94个国家和地区的5
140名运动员,其中女选手为683人。
1964年第18届奥运会在东京举行
20世纪50年代东京附近的街市
战后日本新貌
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与西欧相比有哪些共同点?你觉得其中哪些经验值得中国借鉴?
(1)共同点:得到美国援助,善于引进和吸收外国先进科学技术,注重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2)经验:必须坚持和贯彻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在改革中必须坚持求实与创新。
欧洲的联合
日本的崛起
西欧经济发展原因
西欧联合的原因和过程
欧盟地位
战后初期日本的经济社会状况
战后日本经济的崛起
战后日本经济腾飞的原因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1.欧盟成立于
(  )
A.1951年
B.1958年
C.1967年
D.1993年
2.西欧国家成立欧洲共同体的原因是(  )
A.调节西欧国家内部矛盾   
B.抗衡苏联
C.经济上完全依附美国    
D.重振西欧和提高国际地位
D
D
3.关键词: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政治联盟、经济货币联
盟。由此,你能联想到的是


A.欧洲联盟
B.华沙条约组织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亚太经合组织
4.有人断言:欧洲曾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发源地,但是从
今天的形势看,欧洲再次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几乎
不存在了。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应是(

A.联合国作用加强
B.两极格局已经结束
C.欧洲联盟的建立
D.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潮流
A
C
5.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下列有
关表述正确的是(

①完全依靠本国力量,取得战后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20世纪70年代成为超越美国的经济大国
③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实行“科技立国”政策
④随着经济发展,谋求政治大国的欲望膨胀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D
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
——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