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7张PPT。第八单元 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第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以计算机网络、生态与人口等问题为例,了解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它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的突破为代表。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70年代初达到高潮,80年代以来以更迅猛的势头发展。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铀235原子的现代模型 电子计算机技术 航天技术 “多利”羊恩利克·费米
“中子物理学之父”人类第一座核反应堆 CP-1奥本海默 美国 “原子弹之父”尤里·阿列克谢耶维奇·加加林纪念碑第一位宇航员尤里·阿列克谢耶维奇·加加林 1961年4月12日莫斯科时间上午9时零7分,世界上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东方一号”在苏联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尤里·阿列克谢耶维奇·加加林在最大高度为301公里的轨道上绕地球一周。10时55分(108分钟)安全返回,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也标志着人类进入太空时代。苏联首次载人飞船飞行美国“阿波罗—11”号发射成功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尼尔·奥尔登·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看到的地球运往美国佛罗里达州梅里特岛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的航天飞机航天飞机返回地面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1997年我国每秒钟运行百亿次的“银河—Ⅲ” 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2000年我国研制成功高性能计算机“神威I”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硅谷 硅谷是名副其实的全球第一科技园,20世纪60年代中期,随着微电子技术高速发展而逐步形成的,拥有思科、英特尔、惠普、朗讯、苹果、雅虎、AMD等大公司。所产半导体集成电路和电子计算机约占全美的1/3和1/6。因特网将孤立的电脑用户与全世界联系在一起“信息高速公路” 由于全球电脑网络(因特网 Internet)可广泛用于电子通讯,人们将其称之为“信息高速公路”。它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极大地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自1994年10月,中国第一个公用数字数据网正式开通以来,网络已覆盖大中小城市。第一个中国人基因组图谱(“炎黄一号”)在深圳绘制完成 1990年7月,美国将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列入国家重大项目,拨款30亿美元作为研究经费。之后,美、英、德、日、法、中(“1%项目” 位于人类3号染色体短臂)六国联合实施“生命登月计划”。2003年4月14日,六国发表《联合声明》,宣告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英国爱丁堡罗林斯研究所伊恩·威尔莫特教授与第一只克隆哺乳动物“多利”2005年1月14日含人乳基因的双胞胎克隆奶牛在唐山新花奶牛场降生 2001年10月13日,由中国农业大学陈永福教授研究培育的克隆牛在深圳绿鹏公司转基因动物繁育基地顺利出生,标志着我国克隆技术水平已经步入世界先进行列。但小牛犊刚降生,饲养人员喂奶时不慎将奶呛入小牛犊的气管中,导致它在降生80分钟后夭折。
生物工程技术发展的意义
(1)加快了人类认识自我的进程;
(2)推动了生命科学和医学科学的革命性进程;
(3)为全人类的健康带来了福音。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计算机网络技术集中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快速、便捷、高度智能化和全球化的特点,也反映了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以及学科交叉渗透的特点。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网络社会和信息产业发展的先导和基础。信息产业的迅速崛起及创造的巨大产值,表明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计算机网络技术反映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了
怎样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
标志: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广泛运用
成就: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
特点: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速度加快
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最活跃因素
影响: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引起世界经济格局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
推动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1.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最突出的核心技术是 ( )
A.原子能技术 B.航天技术
C.生物工程 D.计算机网络技术
2.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 )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信息时代 D.计算机时代
3.克隆技术属于哪类科技领域( )
A.生物工程 B.计算机
C.航天技术 D.原子能技术DCA4. 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
A.新技术 B.战争
C.房地产 D.跨国公司A5.为什么说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信息社会到来的主要标志?
电子计算机通过与全球因特网的连接,已成为信息社会的窗口与平台。这是一个由计算机、通信网、数据库以及各种电子设备组成的巨大网络,它可将文字、声音、图像和影像等高密度信息,高速度、大容量和高精度地传送到每一个家庭、办公室、教室、图书馆和医院,为人们提供各种交互式多媒体服务。 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
——哥白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