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第八单元 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第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1.时间:20世纪_______年代。
2.范围:起源于_____,波及西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进而又逐渐向许多
发展中国家扩展,最终形成了世界范围的科技革命。
3.标志:人类在原子能、_______、航天技术、_________等领域取得
了重大突破,标志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四五十
美国
计算机
生物工程
4.领域:
(1)电子计算机。
①地位: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___________
_____的发展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
②意义:国际互联网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由此进入
_______的社会。
(2)生物工程。
①基础: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细胞学、微生物学等学科。
②以_________尤为引人注目。
计算机网络
技术
信息化
克隆技术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1.特点:
(1)涌现了大量的科学成果,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_______的速度,
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2)科学技术的_________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
术的革命。
(3)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
中,_________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生产力
各个领域
科技进步
2.影响:
(1)推动社会_______空前发展。
(2)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
(3)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_______。
生产力
多极化
【比较记忆】
☉第一次工业革命兴起于18世纪60年代,以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为主要标志,能源是煤炭,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于19世纪70年代,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能源是电力和石油,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为核心,能源是原子能、太阳能等,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史料解读】
信息技术已成为过去10年里在经济上所取得的更快的生产周期、更高水准的产品质量和低通货膨胀等特点的主要贡献力量。
——比尔·盖茨
【解读】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尤其是信息技术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第三次科技革命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知识构建】
A:_______ B:_______
计算机
多极化
【历史线索】
以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为标志和以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为核心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科学技术各领域间相互渗透,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这次科技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改变着世界面貌,它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第三次科技革命再次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
科技革命改变着人类世界,推动着世界的一体化进程。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围绕“三次科技革命”进行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向“距离”挑战】
(1)请写出A、B两个时代的名称。
提示:A:蒸汽时代;B:电气时代。
(2)图①②交通工具分别以什么为能源 图③反映的是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提示:图①煤炭;图②石油;图③第三次科技革命。
【向“生命”挑战】
克隆技术在拯救珍稀濒危动物、攻克遗传性疾病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如用它复制人类,则将可能给人类带来灾难。
(3)克隆技术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哪一领域的成就 你认为克隆技术是否应该有所限制,是否应该克隆人呢
提示:生物工程。应该有所限制,不应克隆人。①克隆技术在拯救珍稀濒危动物、攻克遗传性疾病、研制高水平新药等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②从社会角度看,克隆技术一旦应用于人类,无疑将是一场灾难,会产生道德和伦理等问题。因此,人们应当制定法律或相应的规定来加强管理,限制这项技术的使用范围。
【向“行为”挑战】
(4)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有的中学生自制力比较差,沉溺网络而不能自拔,以致荒废学业,影响了自己的健康成长。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思想上:①认识到过于迷恋网络、沉溺网络游戏等有害身心健康。②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充分发挥网络的有利一面,提高抵御各种不良信息的自觉性等。
行动上:①青少年应自觉遵守《网络文明公约》。②青少年应有节制地上网。③青少年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等。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一课一练·提素能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它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
B.它具有范围广、影响大的特点
C.它起源于美国
D.它给人类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基本分析能力。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
2.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战;德国人研制成功的液体燃料火箭用于空袭英国;1946年,美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投入使用,最初用来计算炮弹弹道。以上史实表明 ( )
A.战争客观上加速了新科技革命的到来
B.科技革命是战争的导火线
C.只有德国和美国将科技运用到战争中
D.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基本分析能力。通过关键信息“用于实战”“用于空袭英国”“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等可判断战争客观上加速了新科技革命的到来。
3.(2015·泉州中考)科技革命推动社会发展。下列职业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相关的是 ( )
A.电力工程师
B.汽车司机
C.软件工程师
D.飞机驾驶员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基本分析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B、D均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右图现象的出现得益于 ( )
A.原子能技术
B.航天技术
C.生物工程技术
D.计算机网络技术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图片反映的是“网络长椅”,由此判断D符合题意。
5.国际互联网的出现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由此进入 ( )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工业时代
D.信息时代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识记能力。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信息化的社会,即信息时代。
6.互联网将地球缩成一张小小的网,在这张网里,你可以发布信息、阅读新闻、寻医问药,甚至在线购物交易等。这说明互联网 ( )
①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②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③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
④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基本分析能力。互联网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相关,由此判断④表述有误。
7.下列科技成就按其发明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电子计算机 ②蒸汽机 ③内燃机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②③①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识记能力。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内燃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电子计算机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8.克隆羊“多利”是世界上第一只克隆哺乳动物,它主要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哪一领域的成就 ( )
A.电子计算机领域
B.原子能领域
C.现代生物技术领域
D.空间技术领域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识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物工程中,克隆技术尤为引人注目。
9.科学技术成果的商品化周期在19世纪为50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为3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缩短为7年,70年代以后只需3至5年。这充分表明 ( )
A.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B.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因素
C.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D.科学技术是经济增长的唯一因素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基本分析能力。通过关键信息“科学技术成果的商品化周期”“30年”“7年”“3至5年”等可判断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10.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三次科技革命的共同影响不包括 ( )
A.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C.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D.把人类带入“电气时代”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和比较能力,A、B、C是三次科技革命的共同影响,而D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拓展延伸】三次科技革命影响的相同点
(1)积极影响: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极大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促使世界格局发生变化。
(2)消极影响: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国家加快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加剧了当地的贫穷与落后;第三次科技革命进一步扩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导致战争、环境、资源、网络犯罪等一系列问题。
二、非选择题
11.当前,我们正处于人类迄今所知的规模最大的科技革命之中,这一革命对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影响比早期工业革命更深刻、更迅速。下面让我们共同回顾科技革命发展的历程。请阅读材料:
材料一 1846年,英国煤炭产量已经达到4
400万吨,成为欧洲乃至全世界第一大产煤国。从此,英国到处建立起大工厂,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缕缕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 ——《重新定义世界和我们的生活:低碳之路》
材料二
材料三 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不断引发新的创新浪潮。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新的科技革命既给我们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使我们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
——温家宝《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英国到处建立起大工厂和哪一历史事件密切相关 这一时期英国工厂机器使用的动力是什么 英国中世纪恬静的田园生活被打破后,人们出行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2)依据材料二指出,这次工业革命发现的新能源是什么。图一的发明者是谁 从此,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什么新时代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的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并依据上述材料指出这场科技革命有什么特点。
(4)依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请你谈谈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解析】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工厂的出现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有关,此时机器以蒸汽机为动力,火车和汽船的发明使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范围更为广阔。第(2)题,通过材料二中的图片可判断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发现的新能源为电力,爱迪生发明了电灯,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第(3)题,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为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缩短了知识变为财富的过程;科技的各个领域之间互相渗透;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第(4)题属主观开放性问题,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1)工业革命。蒸汽机。利用火车、汽船等新的交通工具远行,人们的出行更快捷,更远了。
(2)发现的新能源是电力。爱迪生。“电气时代”。
(3)核心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特点:一是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缩短了知识变为财富的过程;二是科技的各个领域之间互相渗透;三是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4)科技进步能大大加快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能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科技进步能改变各国的经济结构和促进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等。(言之有理即可)。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