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7课《麦琪的礼物》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7课《麦琪的礼物》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28 13:52: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礼物诉真情 妙思现风格
——《麦琪的礼物》教学设计
根据大纲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着重培养学生的小说鉴赏能力,在整体上把握小说文本的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品味小说语言,领悟小说的主题。同时,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本文的故事情节相对而言比较简单,以高二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完全可以自行理清小说的情节,并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有一个初步的感知,故而,我确定本课的
教学目标为:
A、了解有关欧亨利的文学常识。
B、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梳理概括情节。
C、引导学生自主分析主人公的形象,体味“人性美”。引导学生关心体贴他人。
D、分析小说的人物描写方法,重点突出行动和神态描写。
E、把握欧亨利的写作风格,使情节跌宕起伏的悬念,出人意料的结尾。
这五个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思维——迁移拓展——回归整体。
教学重难点:
C、D是教学重点。
E又是教学难点。
三、教法: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制定了本课主要采取的几种教学方法:
A、拓展探究法。引导学生在文本感知的基础上,深入探究自己的感悟,以及发现的问题。
B、讨论法。引导学生自主讨论分析他们的感悟及问题。互相补充归纳。
C、比较法。引导学生自己写一个结尾与原文比较,体会欧亨利式结尾的效果。
D、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以上的方法突出发挥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
四、学法:
A、探究法。主动参与,互相学习。
B、质疑法。主动提出教材中有价值的问题。
C、总结归纳法。将讨论分析的结论归纳总结。
D、情感体验法。回到生活中体会类似的真挚情感。“让学生带着社会生活的体验走进课堂”解读课文,“让学生带着对社会的理解”走向生活,让学生在感悟中体验爱的真谛,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爱,学会去关爱他人。
以上方法突出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
五、教学过程:
1)导入课文
要研究独特的“欧 亨利手法”,应首先了解独特的欧 亨利创作生涯——这是我们要步入迷人的欧 亨利艺术殿堂进行探索的必经之路。因此,我先由日常的礼物来引起学生的情感的亲身体验再导入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探究的热情。
2)作者简介。
3)明确故事情节,以一副对联的形式考察。
4)老师导学“读小说,第一感觉很重要。读完课文后,你一定会觉得文章某些地方令你怦然心动、过目不忘。或者是它的某个片段细节,或者是它的感人思想,或者是它的富有新意的写作构思。请大家来说说你的感悟及疑问,比一比,看谁说得有水平,有深度。
研讨、解决问题。(学生发言,分析,生生间展开对话,相互补充。教师引导,梳理,补充,总结,拓展。)
5)总结梳理,回扣目标:
请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我以上的教学设计主要要体现的是学生作为阅读主题的独特个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这一篇欧亨利的名篇,了解欧亨利其他短片小说的大致风格。也希望学生通过学习这一篇构思巧妙的小说,在以后的小说阅读练习中,能够说清楚悬念与“欧亨利式”结尾的妙处。
六、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这几年我们常看到一则广告,“今年爹妈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送礼是中国人的习俗,在农村,二两糖,一瓶酒,表达的是亲朋之情,于你们,一张贺卡,一个笔记本,表达的是同窗之谊。你们也一定收到或送过那饱含浓浓深情的礼。
(解说:由学生的亲身体验引出下面的故事,为走进欧亨利的故事做情感铺垫。)
这里有一个感人的圣诞礼物故事:在1899年的圣诞节即将来临的日子里,美国一所监狱里,一位囚徒,正在为无钱给心爱的女儿买圣诞礼物而发愁。他冥思苦想着可以挣到钱的办法。忽然,他想起从前办过的《滚石》讽刺幽默杂志,他所写的一些幽默小品和风趣故事,很受市民们的喜爱。为什么不再试试呢?于是他在监狱准备迎接圣诞节的忙碌中,偷闲匆匆写下了一篇小说:《口哨狄克的圣诞礼物》。小说获得很大成功,引起了极大轰动。这位囚徒终于得到了丰厚的稿酬,如愿以偿地让女儿在圣诞节得到了心爱的圣诞礼物。
从此后,这位囚徒一发而不可收,成了和契诃夫、莫泊桑齐名的短篇小说大师。同学们能够猜出他的笔名吗?欧 亨利。
(解说:小说的特点之一就是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教师用关于作者的故事来导入,正好切合小说的特点,同时又可以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探究的热情:这位由囚徒到作家的人是谁?他的创作风格是什么?)

二、新课过程:
1、作者介绍:
欧 亨利(1862—1910),原名威廉 锡特尼 波特尔,是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生于美国一个医师的家庭。年轻时,在家乡一家药房当学徒,后来到西部得克萨斯州做过牧童、会计员、土地局办事员和银行出纳员。在银行工作期间,由于出纳制度不完善,短缺了一笔现金。为了避免受审,他离乡背井到中南美流浪了几年,后来得到妻子病危的消息,回家看望,终于被捕,在俄亥俄州监狱坐了三年的牢。狱中以“欧 亨利”为笔名创作短篇小说。出狱后到了纽约,专门从事写作,定期为报刊撰稿。
??坎坷岁月,不幸遭遇,流浪生活,监狱禁闭,以及和多种多样的人接触,给了欧 亨利丰富的创作题材。他一生共创作了三百篇短篇小说和一部长篇小说,著名的短篇小说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和《最后的藤叶》等。他的小说从各个角度揭露了资本主义的黑暗,描写了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和苦痛。他的小说以诙谐幽默见长,擅长描写大都市里小人物的不幸命运和美好品质。往往在幽默中揉进辛酸,形成“含泪的笑”的独特风格。小说情节生动,构思巧妙,结局往往出乎意料,而又符合真实,令人赞叹。
(解说:要研究独特的“欧 亨利手法”,应首先了解独特的欧 亨利创作生涯——这是我们要步入迷人的欧 亨利艺术殿堂进行探索的必经之路。为了方便学生做笔记,将上述内容的概要投影出来。)
欧 亨利是个编故事的能手。他能将一个简单的故事说得引人入胜。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小说也是一个关于圣诞礼物的故事。让我们走进他的名篇《麦琪的礼物》(多媒体:在平安夜的音乐声中打出课题,)
2、整体感知,把握情节:
请大家回忆一下故事情节,并用精炼的语言概括情节,补充完整这副对联。
(解说:以上是对小说的整体感知。按照整体阅读的原则,说大意,明主题,同时也训练学生迅速摄取要点的能力,概括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上联:德拉满头秀发换表链链回表去
参考:下联:杰姆祖传金表变发梳梳有发无
横联:圣洁的爱(真挚的爱、深情的爱)
(解说:本文讲的是一个简单的故事,高二的学生已经学过大量的诗词,完全具备依照内容对对联的能力,同时,这种方式也是检验学生预习是否落实的最快捷、最有效的手段。)
3、具体研析,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教师导学:
读小说,第一感觉、第一印象很重要,它是进一步理解、评价作品的基础。读完课文后,你一定会觉得文章某些地方令你怦然心动、过目不忘。或者是它的某个片段细节,或者是它的感人思想,或者是它的富有新意的写作构思。请大家来说说你的感悟及疑问,比一比,看谁说得有水平,有深度。
学生发言,分析,生生间展开对话,相互补充。
教师引导,梳理,补充,总结,拓展。
可能提出来的感想和疑问有:
1)细节描写。(学生品味,交流,教师点拨。由此分析出人物形象)
2)被德拉与杰姆的真情打动。
3)作者在文末围绕礼物这样议论到:“在所有馈赠礼物的人当中,他们俩是最聪明的。在一切接受礼物的人当中,像他们这样聪明的人也是最聪明的”,有什么含义?
4)既然家境贫寒,为什么还要购买礼物?
5)故事非常引人入胜,一个接一个的悬念读起来扣人心弦。
6)作者为什么在文章快结束时才交待故事的结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解说:以上设计着眼寻找一些恰当的切入点。根据这些切入点,可以一线以串珠,拎起全文。真挚的感情,巧妙的构思,都已寓于这些问题之中了。
文章的妙处尽量由学生自己体会,问题尽量要由学生思考提出。此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学生如果提得不够深入和全面,教师应启发之,诱导之,有效地调控课堂进程,指导学生学习。)

研讨、解答上述问题:
对1)的可能分析:
精彩的小说,一定不乏精彩的细节描写。细节,展现人物形象,细节,能够打动读者。请学生可能会找出的相关细节。
德拉买发梳前的内心活动: 方法:分析行动、神态描写背后的心理
(8——10段)
站在镜前,两眼“晶莹透亮”——为自己卖头发的办法而高兴。
“20秒内”她的脸“失色”了——金发毕竟是自己心爱的,舍之能不心痛?
“解开”“披散”——“神经质”地梳起——一连串的动作,表现内心极度痛苦
眼睛不留着“晶莹的泪光”,“飘然”走出——作出决择后的轻松
品析:心理描写细腻而富有层次,将德拉卖掉金发前的复杂心理活动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们分明看到了一个为了心爱的人而舍弃自己心爱之物的女性的执着与美丽。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德拉人物形象:勇于自我牺牲,无私奉献,善良体贴,美丽淳朴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拓展:
小说的人物形象是高考的一个常考点,可通过对细节描写(外貌、神态、心理、语言、动作等)的分析来把握人物性格。要想使自己文章中的人物栩栩如生也应该学会通过人物的言行、外表照亮人物的内心,使文章血肉丰满。

2)、3)是对文章主题的挖掘,可能的分析:
两样值得自豪的东西都失去了,换来的却是不再对对方有用的装饰品,他们的美好愿望就这样落空了,他们并没有痛哭不止,而是“含泪的微笑”。
德拉:把那套发梳紧紧地抱在怀中,隔了好久,抬起迷蒙的双眼,笑了。
杰姆:倒在小床上,双手枕着头,微笑着。
他们之所以笑是因为他们都收获了真情,收获了为对方敢于付出、可以牺牲一切的爱。这份纯真的相濡以沫的感情正好是他们为彼此赠送的最珍贵的圣诞礼物。

教师导学:结合生活,拓展主题
杰姆和德拉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但在温暖的感情面前,贫困已经变得微不足道。生活再苦再难,只要有温情,心里是甜的,开口是笑的。我们的心被他们彼此拥有着对生活的热情和对对方的深爱而打动,更为他们彼此能够彼此用行动来表达这种深爱所打动。
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是否也被自己的亲朋好友的真情打动过?是否也用自己的行动回报过他们?
调集学生的生活积累,谈体会。
明确:在我们的生活中,朋友一个会心的微笑,亲友一句鼓励的话语,同学一句温馨的祝福,父母一句深情的叮咛,足可以温暖我们的心,让我们能够勇敢地面对凄风苦雨,使我们懂得生活的苦难算不了什么,因为我们的心中有爱。
(解说:让学生学会感恩。爱是相通的,只要互相谅解,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人世间将开满绚烂的爱之花!)

对4)的探讨研究:
可能有学生会对礼物的价值提出质疑,认为他们如此相爱,就没有必要通过礼物的价值来表现爱的程度。
讨论明确:礼物只是两人情感的载体,礼物的实际价值远不能过代表二人无价的感情,二人倾其所有,只说明二人都以对方的快乐作为自己最大的快乐;
同时明确:评价对方诚心的标准不是金钱、美貌,而是人品。

对5)的可能分析:
(探究法:请几位学生谈谈找悬念,相互点拨,相互完善。)
德拉一定得给杰姆买圣诞礼物,否则她过不了这个节。可是,贫穷的她怎样才能弄到钱?(悬念初起)后来德拉卖掉了夫妻俩引以自豪的两样东西中的一样——头发,用卖发得来的钱,为杰姆买了一条表链,并在家中期待着杰姆的到来。读到这里,我们一定会以为杰姆回家后看到表链该有多高兴了。可是杰姆一进门就盯着德拉,露出一种“摸不透的表情”,这是为什么?(悬念再生)当杰姆听到德拉说是剪了发而买了一件“美丽的礼物”后,杰姆恍如梦中,多次向妻子发问:“你把头发剪掉了?”“你说你的头发没有了?”读到这里,读者心中疑惑:德拉的容貌改变了,难道杰姆就不爱她了吗 (悬念接踵而来)继续读下去才知道,原来是杰姆给德拉买了用来装饰那一头长发的成套发梳,可如今,德拉的长发却没有了,难怪他追问不休。杰姆哪里来的钱呢?(悬念又起)直到最后,读者方才明白:原来杰姆是卖了另一件引以自豪的东西——心爱的怀表,才给妻子买回了成套的发梳。
教师梳理、归纳:
四次悬念的设置使一个原本平淡无奇的故事悬念从生,跌宕起伏。读起来扣人心弦。
归纳悬念的作用:它既能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又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
教师拓展:
我国当代有位通俗文学家古龙先生,他的作品就擅长运用悬念这种技巧。
古龙笔下故事的发展,可以称谓是悬念迭起,层出不穷。让读者永远都无法预知,那里会有惊险迭起的悬念。就象他笔下所描绘,李寻欢的飞刀一样‘也许在天上,也许是在地下,没有人能知道在那里,就在它应该在的地方’。不断翻新的悬念花样,读的时候,自然就会给人很刺激过瘾的感觉。
(解说:拿学生自己喜欢的通俗武侠小说来例证悬念的妙处,可以调动他们自己的课外阅读储备,亲身体悟明白悬念可以带来的精彩。学会在文学创作中设置悬念,合理安排情节。)

对6)探究文章结尾:
学生自己拟一个结尾。估计是这样:
德拉为了送杰姆圣诞礼物而买了自己很值得骄傲的东西,给杰姆买了表链,表链与杰姆的金表很相配,杰姆很高兴,于是,他们过了一个很快乐的圣诞。皆大欢喜。(中国人喜欢的大团圆结局)
比较欧亨利的结尾:
两样值得自豪的东西都失去了,换来的却是不再对对方有用的装饰品。却让我们含泪微笑。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
这一结局是我们始料不及的。但令人拍案,还使前面的情节翻出新颖的意义,思想含义尽速推进一层,给人留下持久而深刻的回味。
这就是“欧亨利式”结尾,使人物的情感、行为或事情的结果向完全相反方向转折的一种构思方法,即使人物的情感、行为或事情的结果向完全相反方向转折的一种构思方法。这种方式也是增强文章吸引力的有效手段之一。
(解说:让学生自己写结尾与欧亨利的结尾比较,马上可以见高下,也加深了学生对这种结尾的印象。)

4、课堂训练:
根据所提供的材料,想象故事的结局。
苏比是一位无家可归的流浪汉。他平时一直都住在广场的长凳上。当天气越来越寒冷的时候,他就想到岛上的监狱去住三个月,那里不愁食宿,又有意气相投的朋友共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苏比试过许多无赖的做法,可是都不成功。当他来到教堂门口时,悠扬的乐声传进了他的耳朵,他的内心起了变化。他决心改过自新,他要到热闹的市区里去找工作。他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要……这时……

原文结尾:
苏比觉得有一只手按在他的胳臂上。他霍地扭过头,看到了一个警察的阔脸。
“你在这儿干什么?”警察责问道。
“没干什么。”苏比回答说。
“那么跟我来。”警察说。
第二天早晨,警庭的法官宣判说:“在布莱克韦尔岛上监禁三个月。”

5、总结梳理,回扣目标:
请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