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华兴联谊中学八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1.某导演拍摄一部反映1949年共和国诞生的纪录片,其中标志“中国历史进入新世纪”的画面是( )
A.淮海战役
B.渡江战役
C.开国大典
D.三大改造
2.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人们用“最可爱的人”来赞美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下面人物中被誉为“最可爱的人”是( )
①焦裕禄
②黄继光
③邓稼先
④邱少云.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3.读农家春联,忆农村往事.在下列农家春联中,反映土地改革运动的是( )
A.大包干是摇钱树,不出三年都变富
B.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
C.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4.如表是“中国与美国、印度钢和电人均产量比较表”.面对表中所示的状况,从1953年开始,党和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
人均产量
中国
美国
印度
钢产量
2.37公斤
538.3公斤
4公斤
发电量
2.76千瓦时
2949千瓦时
10.9千瓦时
A.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B.贯彻“八字方针”
C.掀起“大跃进”运动
D.落实改革开放政策
5.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摹本国情没有变….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切级阶段的标志是( )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D.“文化大革命”结束
6.流行语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小鲜肉,互联网”成为时下流行的热词,“放卫星、全民炼钢”这些流行语所反映的史实则发生在( )
A.“大跃进”运动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土地改革运动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7.邓小平同志多次谈到,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犯过“左”或“右”的错误,“左”是主要的.其中,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左”的错误是( )
A.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B.“大跃进”运动
C.“文化大革命”
D.人民公社化运动
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是指党的工作重心( )
A.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B.对内改革转移到对外开放
C.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D.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9.2013年11月2日,习近平会见21世纪理事会北京会议外方代表时强调“中国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中国越发展,就越开放,中国开放的大门不可能关上,中国开放的第一扇门是( )
A.沿江城市
B.经济特区
C.上海浦东
D.沿海港口城市
10.1992年1月,88岁高龄的邓小平启程南下,他先后来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一路走一路讲,这就是著名的南方谈话。这次南方谈话的背景不包括(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B.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C.改革开放遇到姓“资”姓“社”等问题的困扰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步走战略部署的提出
11.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最基本的前提是( )
A.维护民族平等
B.维护民族团结
C.维护国家统一
D.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12.“紫荆开后白莲开,喜事翩跹接踵来.神州大地齐欢庆,一国两制谱新篇.”这首诗歌中的“喜事”指( )
A.西藏和平解放
B.新中国成立
C.民族雅尔塔自治
D.香港、澳门回归
13.我国《反分裂国家法》中规定“……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 )
A.坚持不动用武力的原则
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则
C.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坚持反对外国干涉的原则
14.老百姓这样唱道:“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老百姓歌唱的“大包干”是指(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道路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二、非选择题
15.阅读下列材料?请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王亮同学是一位歌迷?下面是他搜集到的两首歌曲的部分歌词?材料一?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Z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走进新时代》
材料二?一九七九年?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Z起座座金山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春天的故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唱到的让我们“当家作主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的人物分别是谁??
(2)老人在1979年“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
(3)材料一中的“旗帜”是指什么?在哪一次会议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4)材料二中的“老人”是谁人民是怎样称呼他的?
(5)材料二中提到的“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是指这一年发生的什么事情,这一事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什么影响。
16.阅读下列材料,请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该法不是针对台湾人民的,而是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的法律。材料二:2006年2月27日台湾领导人决定终止“国统会”和“国统纲领”适用,同时表示在条件许可时,会推动台湾公众制定新“宪法”。
材料三:2005年4、5月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相继访问大陆,这一系列访问为海峡两岸的进一步沟通送来了缕缕春风。
请回答: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历代中央政府曾采取措施加强对该地区的管辖。试以古代史上相关史实加以证明。(至少举两例)
(2)我国政府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
(3)有人认为,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大人的事情,与青少年无关。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4)为了早日实现祖国统一,请分别针对台湾人民和“台独”分子写一句心理话。
我想对台湾人民说:
我想对“台独”分子说:
17.阅读下列材料?请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周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朝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 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思想理论界开展了一场关于 问题的大讨论。这场大讨论是一场深刻的 运动?,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哪些重要内容??
(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有什么伟大意义??
2015-2016学年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华兴联谊中学八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1.某导演拍摄一部反映1949年共和国诞生的纪录片,其中标志“中国历史进入新世纪”的画面是( )
A.淮海战役
B.渡江战役
C.开国大典
D.三大改造
【考点】新中国成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成立的历史意义.
【解答】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是我国反帝反封建的彻底胜利,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
2.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人们用“最可爱的人”来赞美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下面人物中被誉为“最可爱的人”是( )
①焦裕禄
②黄继光
③邓稼先
④邱少云.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考点】抗美援朝.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抗美援朝战争的相关知识.
【解答】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称之为最可爱的人.黄继光、邱少云是朝鲜战场上的英雄,焦裕禄和邓稼先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出现的模范人物.
故选D.
【点评】注意抗美援朝时期出现的英雄人物的事迹的识记.
3.读农家春联,忆农村往事.在下列农家春联中,反映土地改革运动的是( )
A.大包干是摇钱树,不出三年都变富
B.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
C.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考点】土地改革的意义.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建国以来我国农村政策的发展变化.
【解答】A.大包干是摇钱树,不出三年都变富,指的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土地还家”指的是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妖氛敛迹”指的是地主阶级被消灭,依据所学,我们可知此对联反映的是土地改运动.
C.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指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
D.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指的是农村合作化运动.
故选B.
【点评】能够明白对联所表达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如表是“中国与美国、印度钢和电人均产量比较表”.面对表中所示的状况,从1953年开始,党和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
人均产量
中国
美国
印度
钢产量
2.37公斤
538.3公斤
4公斤
发电量
2.76千瓦时
2949千瓦时
10.9千瓦时
A.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B.贯彻“八字方针”
C.掀起“大跃进”运动
D.落实改革开放政策
【考点】一五计划.
【分析】本题考查了“一五”计划的时间与原因.
【解答】题目下表中钢产量和发电量数据反映了我国工业水平很低,工业基础薄弱,设问考查面对这种状况从1953年开始,党和政府采取的措施,根据这个原因和时间可知对应措施是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注意题干中的时间和分析表格数据.
5.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摹本国情没有变….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切级阶段的标志是( )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D.“文化大革命”结束
【考点】三大改造的完成标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三大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
【解答】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需掌握三大社会主义改造在我国的地位和作用.
6.流行语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小鲜肉,互联网”成为时下流行的热词,“放卫星、全民炼钢”这些流行语所反映的史实则发生在( )
A.“大跃进”运动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土地改革运动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考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严重失误之一,大跃进运动.应重点掌握其主要特征及表现.
【解答】A.“大跃进”运动时期的表现是掀起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B.三大改造时期的情况与题意不相符.
C.土地改革运动时期,没有题目中的现象.
D.“文化人革命”时期,主要特征是搞阶级斗争.
故选A.
【点评】应熟悉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严重失误,要区分其主要特征.
7.邓小平同志多次谈到,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犯过“左”或“右”的错误,“左”是主要的.其中,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左”的错误是( )
A.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B.“大跃进”运动
C.“文化大革命”
D.人民公社化运动
【考点】文化大革命.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出现的失误,即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有关知识.
【解答】党在1958年错误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66年又错误地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而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左”的错误是文化大革命.其教训是要坚持实是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要本着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则,要坚持民主和法制,不搞个人崇拜,反对专制等.
故选C.
【点评】熟记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简单经过和教训.
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是指党的工作重心( )
A.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B.对内改革转移到对外开放
C.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D.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考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重要意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有关内容.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底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在这次会议上,确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故选D.
【点评】注意准确识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有关内容
9.2013年11月2日,习近平会见21世纪理事会北京会议外方代表时强调“中国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中国越发展,就越开放,中国开放的大门不可能关上,中国开放的第一扇门是( )
A.沿江城市
B.经济特区
C.上海浦东
D.沿海港口城市
【考点】对外开放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经济特区的设立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解答】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中国开放的第一扇门打开了,之后逐渐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解读材料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重点掌握经济特区的设立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0.1992年1月,88岁高龄的邓小平启程南下,他先后来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一路走一路讲,这就是著名的南方谈话。这次南方谈话的背景不包括(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B.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C.改革开放遇到姓“资”姓“社”等问题的困扰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步走战略部署的提出
【考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
【分析】本题考查邓小平南方讲话的内容.
【解答】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运用能力.可以用排除法来解决,邓小平南方谈话是在1992年1月,而A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则是在1992年10月的中共十四大上,B项是南方讲话的国际背景,CD两项属于南方讲话的国内背景.
故选A.
【点评】准确识记南方讲话的内容、影响,理解南方讲话的背景.
11.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最基本的前提是( )
A.维护民族平等
B.维护民族团结
C.维护国家统一
D.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考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内容.
【解答】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维护国家统一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最基本的前提.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内容的理解.
12.“紫荆开后白莲开,喜事翩跹接踵来.神州大地齐欢庆,一国两制谱新篇.”这首诗歌中的“喜事”指( )
A.西藏和平解放
B.新中国成立
C.民族雅尔塔自治
D.香港、澳门回归
【考点】祖国统一大业;“一国两制”的构想及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了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解答】通过题干这首诗中的“紫荆、白莲和一国两制”这三个关键信息可以判断诗歌中的“喜事”是香港、澳门回归.紫荆、白莲分别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区徽的图案;其它选项都与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没有直接关系.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需要注意灵活理解运用“一国两制”构想和港澳特别行政区标志.
13.我国《反分裂国家法》中规定“……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 )
A.坚持不动用武力的原则
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则
C.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坚持反对外国干涉的原则
【考点】祖国统一大业.
【分析】本题考查台湾和一国两制相关知识.
【解答】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和平统一后,台湾将成为特别行政区,可以保留其资本主义制度,享有高度自治权.我们不承诺放弃武力,但争取和平,反对一切形式的“一中一台”“两个中国”论调,一个中国是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故选C.
【点评】本题掌握台湾和一国两制相关知识.重点熟记一国两制的含义.
14.老百姓这样唱道:“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老百姓歌唱的“大包干”是指(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道路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考点】农村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关知识的理解.
【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农村开始实行改革.我国农村实行以“分田到户,自负盈亏”为特点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从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开始富裕起来了.题干中的“大包干”指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故选D.
【点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1980年代初期在中国大陆的农村推行的一项重要的改革,从根本上体现了农民与生产资料的直接结合的关系,是农村土地制度的重要转折,也是现行中国大陆农村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二、非选择题
15.阅读下列材料?请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王亮同学是一位歌迷?下面是他搜集到的两首歌曲的部分歌词?材料一?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Z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走进新时代》
材料二?一九七九年?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Z起座座金山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春天的故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唱到的让我们“当家作主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的人物分别是谁??
(2)老人在1979年“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
(3)材料一中的“旗帜”是指什么?在哪一次会议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4)材料二中的“老人”是谁人民是怎样称呼他的?
(5)材料二中提到的“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是指这一年发生的什么事情,这一事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什么影响。
【考点】材料解析题;新中国成立;农村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对外开放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阐述见解题.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的知识点.
(2)本题考查的是对外开放的知识点.
(3)本题考查的是邓小平理论的知识点.
(4)本题考查的是对邓小平评价的知识点.
(5)本题考查的是南巡讲话的知识点.
【解答】(1)由材料“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可知让我们“当家作主站起来”的人物是毛泽东.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让我们“改革开放富起来”的人物是邓小平.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使中国人民富裕起来.“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的人物江泽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江泽民继往开来,领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深化改革,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2)由材料“一九七九年,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可知老人在1979年“画了一个圈”指的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的设立.
(3)由材料“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可知材料一中的“旗帜”指的是邓小平理论.1997年,中国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由材料“一九七九年,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可知老人在1979年“画了一个圈”指的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的设立.因此材料二中的“老人”是邓小平.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被誉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5)由材料“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可知“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指的是:1992年初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并发表讲话.邓小平的南巡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故答案为:
(1)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
(2)是指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
(3)邓小平理论;中共“十五”大.
(4)邓小平;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5)1992年初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并发表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
【点评】本题以《走进新时代》和《春天的故事》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新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16.阅读下列材料,请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该法不是针对台湾人民的,而是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的法律。材料二:2006年2月27日台湾领导人决定终止“国统会”和“国统纲领”适用,同时表示在条件许可时,会推动台湾公众制定新“宪法”。
材料三:2005年4、5月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相继访问大陆,这一系列访问为海峡两岸的进一步沟通送来了缕缕春风。
请回答: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历代中央政府曾采取措施加强对该地区的管辖。试以古代史上相关史实加以证明。(至少举两例)
(2)我国政府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
(3)有人认为,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大人的事情,与青少年无关。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4)为了早日实现祖国统一,请分别针对台湾人民和“台独”分子写一句心理话。
我想对台湾人民说:
我想对“台独”分子说:
【考点】材料解析题;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在台湾的建制;祖国统一大业;历史开放性问题;阐述见解题.
【分析】(1)本题考查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的史实.
(2)本题考查对台基本方针.
(3)本题考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迫切愿望.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解答】(1)三国时时期吴国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管辖.
(2)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后来在邓小平“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3)有人认为,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大人的事情,与青少年无关.这种观点不对,因为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和平统一的义务,我们青少年也不例外;我们中学生要积极维护祖国统一,同一切破坏国家统一、分裂国家的
行为作坚决的斗争.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对台湾人民说:回来吧,祖国人民欢迎你;两岸兄弟一家亲等.对“台独”分子说:分裂不得人心;“台独”没有和平;悬崖勒马,回头是岸等.
故答案为:
(1)三国时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清朝郑成功抗击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3)不对;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和平统一的义务,我们青少年也不例外;我们中学生要积极维护祖国统一,同一切破坏国家统一、分裂国家的
行为作坚决的斗争.
(4)对台湾人民说:回来吧,祖国人民欢迎你.对“台独”分子说:分裂不得人心.
【点评】本题考查台湾问题和一国两制,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17.阅读下列材料?请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周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朝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 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思想理论界开展了一场关于 真理标准 问题的大讨论。这场大讨论是一场深刻的 思想解放 运动?,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哪些重要内容??
(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有什么伟大意义??
【考点】材料解析题;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重要意义.
【分析】(1)本题考查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2)本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内容.
(3)本题考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解答】(1)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纠正“文革”的错误,当时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思想理论界开展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场大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2)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故答案为:
(1)真理标准,思想解放.
(2)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组织上:会议实际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点评】本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016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