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的秋
基础梳理
1.字音
(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潭柘寺( ) ②一椽破屋( )
③驯鸽( )
④落蕊( )
⑤细腻( )
⑥平仄( )
⑦歧韵( )
⑧椭圆( )
⑨颓废( )
⑩廿四桥( )
(2)给多音字注音
①混
②荷
③泡
④折
⑤夹
2.辨形组词
①②③④
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饱尝(chánɡ)
赏玩(shǎnɡ)
领略(lüè)
疏疏落落(lào)
B.陪衬(chèn)
落蕊(ruǐ)
颓废(tuí)
混混沌沌(dùn)
C.譬如(bì)
幽远(yōu)
萧索(suǒ)
潭柘寺(zhè)
D.折去(zhé)
情趣(qù)
点缀(zhuì)
一椽(chuán)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苦涩
屋檐
萧索
落蕊
B.幽远
混钝
落寞
平仄
C.训鸽
细腻
凋谢
意境
D.点缀
颓废
赏玩
蟋摔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新建的“夜郎古国”和现有的众多仿古建筑景区相比,并无多少优势可言,想借助夜郎文化得到游客的认同,恐怕只是一厢情愿。
B.《故都的秋》这篇文章在议论部分,从喻理的角度,赞颂了自然之秋、北国之秋。文章内容充分展开,酣畅淋漓。
C.文学批评必须回到对文学的批评这个基本出发点来,必须是对文学的和伪文学的批评,必须有批评者的立场态度和真知灼见。
D.中华民族是崇尚学习的民族,历史上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真是汗牛充栋。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不要因为全球化,就消除我们民族文化的特性;民族文化只有保存了特性,才能具有世界意义。
B.王熙凤是掌握贾府上下一切事务的人,贾府的兴衰和她有着密切的关系,也直接体现在她身上。
C.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公司组织有关人员围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对工艺设计、设备保养和质量检测等部门进行了整顿。
D.广州奥体中心新设置的环形看台与主席台、贵宾区非常接近,给轮椅残疾人观众提供了最佳的观赏角度,对这一贴心的设置感到很满意,觉得很温馨。
二、类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节选)
郁达夫
在四千余年古国的中国,散文的内容自然早已发达到了五花八门,无以复加,我们只需一翻开桐城派正宗的《古文辞类纂》①来看,曰论辨,曰序跋,曰奏议……一直到辞赋哀祭之类,它的内容a真富丽错综,活像一部二十四史零售的百货商店。这一部《古文辞类纂》所以风行二百余年,到现在还有人在那里感激涕零的理由,一半虽在它的材料的丰富,但一半也在它的分门别类,能以一个类名来决定内容b。但言为心声,人心不同又各如其面,想以外形的类似而来断定内容的全同,是等于医生以穿在外面的衣服而来推论人体的组织;我们不必引用近代修辞学的分类来与它对比,就有点觉得靠不住了。所以近代的选家就更进了一步,想依文章本体的内容c,来分类而辨体。于是乎近世论文章内容者,就又把散文分成了描写、叙事、说明、论理的四大部类了;还有人想以实写、抒情、说理的三项来包括的。
从文章的本体来看,当然是以后人分类方法为合理而简明;但有些散文,是既说理而又抒情,或再兼以描写记叙的,到这时候,你若想把它们来分类合并,当然又觉得困难百出了,所以,我们来论散文的内容,就打算先避掉这分类细叙的方法。
我以为一篇散文的最重要的内容,第一要寻这“散文的心”;照中国旧式的说法,就是一篇的作意,大约就是这“散文的心”了。有了这“散文的心”,然后方能求散文的体,就是把这“心”尽情地表现出来的最适当的排列与方法。到了这里,文字的新旧等工具问题,方始出现。
中国古代的国体组织,社会因袭,以及宗族思想等等,都是先我们之生而存在的一层固定的硬壳。这一层硬壳上的三大厚柱,叫作尊君、卫道与孝亲;经书所教的是如此,社会所重的亦如此,我们不说话不行事则已,若欲说话行事,就不能离反这三种教条,做文章的时候,自然更加要严守着这些古圣昔贤的明训了。这些就是从秦汉以来的中国散文的内容,就是我所说的从前的“散文的心”。
从前的散文的心是如此,从前的散文的体也是一样。行文必崇尚古雅,模范须取诸六经;不是前人用过的字,用过的句,绝对不能任意选用,甚至于之乎者也等一个虚字,也要用得确有出典,呜呼嗟夫等一声浩叹,也须古人吹过才能启口。此外的起承转合,伏句提句结句等种种法则,更加不必说了,一旦违反,就不成文;你想,在这两重械梏之下,我们还能写得出好的散文来么?1935年4月
注 ①《古文辞类纂》:清代姚鼐编,选录战国至清代的古文辞赋。
5.关于中国新文学的散文的“心”,据选文推断,下列说法中符合作者观点的两项是(4分)( )
A.散文应该表现作者个性
B.散文应该内容形式统一
C.散文应该反对封建教条
D.散文应该反映民族文化
E.散文应该突破两重械梏
6.第一段有三个加点的“内容”,它们的所指是否相同?(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于《古文辞类纂》,作者虽然没有完全否定,但也并不是对它“感激涕零”的人,因为他对这部书的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8.文中的“两重械梏”分别指的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运用(10分)
9.“一切景语皆情语”,请分析下面一段文字中流露出的感情。(5分)
我爱秋天那深邃湛蓝的天空。放眼望去,头顶上仿佛不是天,而是一片瓦蓝的碧玉。南飞的雁阵,巧妙地给这单纯的底色添上了一丝灵动的色彩,一点思乡的情调。蓦然间,我想起了故乡的蔚蓝的海面上,一队扬帆出海的渔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在“秋日”、“追求”中任选一词,仿照下面示例的形式写三个句子,三个句子的内容要有联系。(5分)
示例:春天有意,意染万木之葱绿;春天有情,情钟水面之帆影;春天有梦,梦孕秋日之硕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基础梳理
1.(1)①zhè ②chuán ③xùn ④ruǐ ⑤nì ⑥zè ⑦qí ⑧tuǒ ⑨tuí ⑩niàn
(2)①hún hùn ②hé hè ③pāo pào
④zhē zhé shé ⑤jiá jiā ɡā
2.①房椽 缘故 ②萧条 吹箫 ③啼唱 真谛 ④槐树 魁伟 瑰宝 魅力 ⑤歧路 岐黄
1.B [A项“落”应读luò;C项“譬”应读pì;D项“折”应读shé。]
2.A [B项“钝”应为“沌”;C项“训”应为“驯”;D项“摔”应为“蟀”。]
3.D [D项汗牛充栋:形容书籍非常多。不能用来形容人多。A项一厢情愿:处理彼此有关的事情时,只管自己愿意,不管对方愿意不愿意;泛指办事时全从主观愿望出发,不考虑客观条件。B项酣畅淋漓:形容非常畅快。C项真知灼见:正确而透彻的见解(不是人云亦云)。]
4.A [B项搭配不当,应把“掌握”改为“掌管”;C项句式杂糅,应为“围绕提高产品质量问题”或“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D项成分残缺,可在“对”前加“他们”。]
5.AC [注意“心”,它是主题,而不是“体”。B、E两项中均有表现形式(“体”)的内容在其中,故排除;D项“应该反映民族文化”作者没有提及,所以A、C两项是正确选项。]
6.不相同。a.指《古文辞类纂》中对文章的各种分类;b.指由各个类名所决定的文章的内容;c.指文章自身的内容,它决定文章的体。
7.虽然它的材料丰富,但它的思想是严守教条的;虽然它能分门别类,但它的分类不够合理简明。
解析 从“材料”和“分类”两个方面分析,有辩证特点。
8.封建正统思想(或“封建的三大厚柱”);陈旧死板的表现形式(或“陈旧死板的行文方法和章法”)。
9.文段运用悠远而舒缓的风格,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
解析 注意描述的语言风格,点出具体的感情。
10.示例:(1)秋日有趣,趣在一鹤排云上九霄;秋日有心,心念千山层林染红叶;秋日有歌,歌唱九州人民享盛世。(2)追求有“道”,道在“己所不欲”勿施人;追求有“方”,方在“衣带渐宽终不悔”;追求有“境”,境在回首“灯火阑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