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6年9月
地点:
主持人:
整理人:
成果内容:
常见的碱
教学教研成果一碱的定义碱: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二碱的通性碱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离解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1)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2)酸性氧化物+碱
→
盐+水(3)酸+碱
→
盐+水(4)盐+碱
→
另一种盐+另一种碱(反应物均可溶,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二几种常见的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用途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颜色、状态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溶解放热)白色粉末,微溶于水俗名烧碱、火碱、苛性钠(具有强腐蚀性)熟石灰、消石灰制法Ca(OH)2+Na2CO3==
CaCO3↓+2NaOHCaO
+H2O==
Ca(OH)2用途①氢氧化钠固体作干燥剂②化工原料:制肥皂、造纸③去除油污:炉具清洁剂中含氢氧化钠①工业:制漂白粉②农业:改良酸性土壤、配波尔多液
③建筑:注:(1)潮解: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时容易吸收水分,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这种现象叫做潮解。溶解时放热。(2)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使用时要十分小心。若不慎将碱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生石灰与水发生化学反应:(3)
CaO+H2O====Ca(OH)2,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这些热量可以将鸡蛋煮熟(4)氢氧化钠在空气中不仅吸收水分潮解(物理变化),同时还会发生下列反应:2NaOH+CO2====Na2CO3+H2O(化学变化)。所以,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Ca(OH)2+CO2====CaCO3↓+H2O,2NaOH+CO2====Na2CO3+H2O,这两个反应都是非金属氧化物与碱的反应,都生成水.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SO2==Na2SO3+H2O
(Na2SO3化学名称:亚硫酸钠)
几种典型例题与练习题型一例1.(2016 荆州)在含有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生成沉淀的质量(m1)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m1)的关系是( )A.
B.
C.
D.【分析】根据开始向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NaOH溶液,酸碱会发生反应,不会出现氢氧化铜沉淀,当硫酸反应完毕才开始生成沉淀,当硫酸铜反应完毕,即使不断加入氢氧化钠,也不会产生沉淀了进行分析.【解答】解:向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NaOH溶液,酸碱会发生中和反应,不会出现氢氧化铜沉淀,当硫酸反应完毕才开始生成沉淀,当硫酸铜反应完毕,即使不断加入氢氧化钠,也不会产生沉淀了,故选:B.【点评】本题是对物质间反应的考查,解题的重点是对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及其它反应的发生条件要有明确的认识,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练习:(2016 青神县模拟)某溶液由NaOH、HCl、稀H2SO4和MgCl2中的一种或几种
组成.向该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Ba(OH)2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该溶液中不可能存在的物质是( )A.NaOH和HCl
B.稀H2SO4和MgCl2C.HCl
稀H2SO4
D.NaOH稀H2SO4【分析】此题为混合物质组成推断题,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氢氧化钠与硫酸和盐酸不能共存,氢氧化钡能与硫酸反应生成不溶于水和酸的硫酸钡沉淀,由图象可以看出,刚开始无沉淀产生,说明与钡离子无关而与氢氧根有关,说明该溶液一定不显碱性,则溶液中无硫酸一定含有盐酸,有盐酸则不含有氢氧化钠,过一段时间产生沉淀说明是碱的沉淀,所以是氢氧化镁的沉淀,故溶液中含有氯化镁.所以过程为滴加Ba(OH)2溶液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无沉淀生成,后Ba(OH)2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氢氧化镁沉淀.【解答】解:由于硫酸钡不溶于水及酸;过一段时间产生沉淀,说明溶液中不能有硫酸根,即不能有硫酸,说明与钡离子无关而与氢氧根有关,说明该溶液一定不显碱性,说明无硫酸而一定含有盐酸,有盐酸则不含有氢氧化钠,所以溶液中不可能存在的物质是:H2SO4和NaOH.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混合物组成的推断题,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间的反应进行.题型二例2.(2016 桂林)小明向盛有盐酸和MgCl2溶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为判断反应后溶液的成分,他分别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a于试管中,用下表中的试剂进行实验,相应结果错误的是( )选项试剂现象和结论AZn粉有气泡产生,则溶液a一定MgCl2BCuO粉末无明显现象,则溶液a一定有两种溶质CNaOH溶液无明显现象,则溶液a可能有NaOHDCuSO4溶液有蓝色沉淀,则溶液a一定有两种溶质A.A
B.B
C.C
D.D【分析】根据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则盐酸和氢氧化钠先反应,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则盐酸和氢氧化钠先反应;A、加入锌粉有气泡产生,说明含有盐酸,则氯化镁没有参加反应,故一定含有氯化镁,正确;B、加入氧化铜粉末没有现象,说明不含有盐酸,则一定有生成的氯化钠,若是氢氧化钠与氯化镁恰好反应,则不含有氯化镁,只含有氯化钠,错误;C、加入氢氧化钠无现象,则氯化镁完全反应,氢氧化钠若是剩余则含有氢氧化钠,正确;D、加入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则含有氢氧化钠,还有生成的氯化钠,故一定是两种溶质,正确;故选【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酸碱盐的性质以及物质间反应的现象判断物质的种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酸碱盐的性质进行.练习:(2016 吉林)下列有关NaOH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 )A.用NaOH固体干燥CO2气体B.用酚酞溶液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C.用熟石灰和纯碱为原料制取NaOHD.用CaCl2溶液除去NaOH溶液中的少量Na2CO3【分析】A、根据氢氧化钠溶液会与二氧化碳反应进行分析;B、根据氢氧化钠、碳酸钠都显碱性,都能使酚酞变红色进行分析;C、根据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进行分析;D、根据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进行分析.【解答】解:A、氢氧化钠溶液会与二氧化碳反应,二氧化碳是酸性气体,不能用碱性干燥剂干燥,故A错误;B、氢氧化钠、碳酸钠都显碱性,都能使酚酞变红色,故B错误;C、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C正确;D、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生成的氯化钠对于氢氧化钠也是杂质,故D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是一道实验方案评价题,解题的关键是能对相关的化学反应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题型三例3:(2016 潍坊)如图所示,烧瓶内盛有x气体,若挤压滴管的胶头a,使液体y进入烧瓶中,振荡烧瓶,并倒放在铁架台上,将导管伸入滴有z的水中,打开弹簧夹b,可见烧杯中的液体如喷泉一样喷入烧瓶中,并出现颜色的改变.则x、y、z可能是( )选项AO2H2SO4紫色石蕊试液BCO2H2O无色酚酞试液CCOCa(OH)2紫色石蕊试液DCO2NaOH无色酚酞试液A.A
B.B
C.C
D.D【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烧杯中的液体上升,则是滴入的物质间反应导致烧瓶中的压强减小,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遇碱溶液变蓝,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变红.【解答】解:A、氧气与硫酸不反应,烧瓶中的压强不变,不会出现液体上升的现象,故A不符合;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生成了碳酸,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故B不符合;C、一氧化碳与氢氧化钙不反应,烧瓶中的压强不变,不会出现液体上升的现象,故C不符合;D、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被消耗,压强变小,液体会上升,生成的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故D符合.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间的反应以及指示剂的变色和物理压强知识的结合,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 练习1:(2016 山西)在“创新实验装置”的竞赛中,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夹持一起已略去),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如图是四位同学对实验中的部分现象进行的预测,预测正确的是( )A.
B.
C.
D.【分析】A、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会生成水和氧气,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进行分析;B、根据过氧化氢生成的氧气会增大装置②中的压强进行分析;C、根据过氧化氢生成的氧气会增大装置②中的压强进行分析;D、根据过氧化氢生成的氧气会增大装置②中的压强,将氢氧化钠排入装置③中,氢氧化钠和硫酸铜会生成氢氧化铜沉淀进行分析.【解答】解: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会生成水和氧气,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A错误;B、过氧化氢生成的氧气会增大装置②中的压强,所以装置②中的液面下降,故B错误;C、过氧化氢生成的氧气会增大装置②中的压强,所以装置②中不会出现气泡,故C错误;D、过氧化氢生成的氧气会增大装置②中的压强,将氢氧化钠排入装置③中,氢氧化钠和硫酸铜会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故D正确.故选:D.【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选分析题中的反应装置,然后结合方式的反应进行分析. 练习2:(2016 潍坊一模)如图所示、广口瓶中盛有气体X,胶头滴管中盛有液体Y,若挤压胶头滴管使液体滴入广口瓶中,振荡,一段时间后可见小气球a膨胀鼓起.下表中的各组物质不会出现上述现象的是( )XYACOCa(OH)2溶液BCO2NaOH溶液CHClCa(OH)2溶液DSO2NaOH溶液A.A
B.B
C.C
D.D【分析】利用四选项涉及的物质的特点分别进行探讨,由题目的现象可知X气体只有能与Y反应使烧瓶内气压减小,才会出现小气球a膨胀鼓起来的现象,进而对题目进行判断.【解答】解:A、一氧化碳不能与氢氧化钙反应,不会出现小气球a膨胀鼓起来的现象,故此选项错误.B、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与水,能使瓶内气压减小,小气球a膨胀鼓起来,故此选项正确.C、氯化氢气体与氢氧化钙溶液发生中和反应,能使瓶内气压减小,小气球a膨胀鼓起来,故此选项正确.D、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与水,能能使瓶内气压减小,小气球a膨胀鼓起来,故此选项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是理化综合题,明确化学反应与气压变化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题型四例4.(2016 海宁市校级一模)将一套如图所示的密闭装置放在天平上,使天平平衡,经过一段时间后出现的情况是( )A.指针偏左,食盐溶液一定变浓,烧碱变质B.指针偏左,食盐溶液一定变浓,烧碱潮解C.指针偏右,食盐溶液一定变浓,烧碱潮解D.指针偏右,食盐溶液一定饱和,烧碱潮解【分析】利用烧碱的吸水性,烧碱吸水质量增加,以及天平的基本原理即哪个盘的质量重,天平的指针往那边偏,即可得出结果.【解答】解:将块状烧碱与不饱和食盐水用橡皮管连接起来,由于烧碱(NaOH)具有吸水性,块状烧碱会吸收不饱和食盐水中的水,从而使得食盐溶液中的水减少,食盐溶液变浓,天平左盘质量减少;烧碱潮解,天平右盘质量增加;对于天平,哪个盘的质量重,天平的指针往那边偏,故指针偏右.故选C.【点评】本题结合化学基本常识知识考查了物质的物理性质,增强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属于基础题. 练习:(2016 江西模拟)某兴趣小组以卡片类扑克为载体进行化学扑克游戏.他们的规则为:甲出一对表示相同物质的牌,其他玩家也必须跟进一对表示相同物质的牌.若甲出的一对牌为“生石灰”和“CaO”,乙出了一张牌为“NaOH”,则乙的另一张牌为( )A.熟石灰
B.火碱
C.纯碱
D.苏打【分析】根据题意,甲出一对表示相同物质的牌,其他玩家也必须跟进一对表示相同物质的牌.若甲出的一对牌为“生石灰”和“CaO”,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据此结合氢氧化钠的俗称,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甲出一对表示相同物质的牌,其他玩家也必须跟进一对表示相同物质的牌.若甲出的一对牌为“生石灰”和“CaO”,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乙出了一张牌为“NaOH”,氢氧化钠俗称苛性钠、火碱或烧碱.A、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故选项错误.B、火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故选项正确.C、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故选项错误.D、苏打是碳酸钠的俗称,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化学扑克游戏的规则,熟练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题型五例5.(2016 桐城市模拟)下列实验设计及操作,其现象足以说明结论的是操作现象结论( )操
作现
象结
论A在某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过滤,在滤液中滴入2滴酚酞试液出现白色沉淀,酚酞不变红该氢氧化钠溶液一定部分变质B将浓盐酸和大理石反应放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始终未浑浊该石灰水一定变质C向滴有酚酞的稀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红色褪去氢氧化钠与盐酸一定发生了反应D将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试管倒扣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水槽中试管内液面上升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一定发生了反应A.A
B.B
C.C
D.D【分析】A、根据酚酞试液不变红可推出溶液中不存在氢氧化钠再进行分析;B、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来考虑问题;C、根据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来考虑;D、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来回答本题.【解答】解:A、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应该既有碳酸钠也有氢氧化钠,而滤液中滴入2滴酚酞没有变红,说明溶液中没有氢氧化钠,也就是说氢氧化钠应该全部变质,故A错误;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会混在二氧化碳中共同进入了石灰水中,氯化氢溶于水形成了盐酸,盐酸会溶解掉碳酸钙所以看不到沉淀,故B错误C、酚酞遇碱变红,滴入盐酸后红色褪去说明溶液不显碱性了,也就是说氢氧化钠被反应了,故C正确;D、二氧化碳也能溶于水并且与水反应,试管内液面上升不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一定发生了反应,应该做一个盛放水的水槽中的对照实验即可,故D错误.故选C.【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在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中要用稀盐酸,验证氢氧化钠与盐酸是否发生反应要借助于酚酞试液,知道了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验证方法.
补充说明:
上级部门检查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