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位育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命科学试题(A班)

文档属性

名称 上海市位育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命科学试题(A班)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6-10-28 19:40: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位育中学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高二年级生命科学A卷
单选题(2
30=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已知某多肽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32×104,每个氨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0,那么该多肽化合物是由多少个氨基酸构成的
A.120
B.101
C.100
D.99
胰岛B细胞合成、分泌胰岛素的过程涉及
①DNA自我复制
②信使RNA的合成
③按照信使RNA上密码子的顺序合成多肽
④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
⑤细胞呼吸和ATP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下列反应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内均能完成的是
A.葡萄糖→丙酮酸
B.丙酮酸→酒精+CO2
C.ADP+Pi+能量→ATP
D.H2O→[H]+O2
下图表示两细胞间发生的某种信息传递过程,细胞I、II和物质E、F与图示不相符的是
A.神经元、骨胳肌细胞、神经递质、受体
B.甲状腺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激素、受体
C.胰岛A细胞、肝细胞、胰高血糖素、肝糖原
D.浆细胞、肺结核杆菌、抗体、抗原
如图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的几个基因示意图,从中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A.R基因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一个磷酸基和一个碱基
B.R、S、N、O互为等位基因
C.果蝇的每个基因是由成百上千个核糖核苷酸组成的
D.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条染色体上可以有多个基因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三者的数量之比为1:2:2的细胞分裂时期是
A.有丝分裂前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B.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C.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下列关于遗传学有关概念和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基因DNA分子中的碱基排列顺序称为遗传密码
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点,控制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称为等位基因
C.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果蝇,产生了一个AaXb的精子,则与此同时产生的另三个精子的基因型为AXb、aY、Y
D.一个含32P标记的双链DNA分子,在含31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原料中进行复制,若子代DNA分子中含32P的占1/8,则含31P的DNA分子占7/8
关于同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相同
B.
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不同
C.
两者后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不同
D.
两者后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相同
下列同源染色体概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一条染色体经过复制而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B.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成对的两条染色体
C.在减数分裂中能联会的两条染色体
D.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下列有关减数分裂过程中有关数量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同时发生
B.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后,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5对
C.每个原始生殖细胞经过减数分裂都形成4个成熟生殖细胞
D.人的初级精母细胞和卵细胞中分别有染色单体92条和23条
如图分别表示对几种生物体内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进行观察的结果,有关假设推论正确的是
A.若图甲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下一时期细胞中央将出现赤道面
B.若图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可发生在这一阶段
C.若图乙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可发生在这一阶段
D.若图丙表示雄果蝇精巢内的几种细胞,则c组细胞中可能出现联会
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得出过程,说法错误的是
A.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点是孟德尔杂交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B.统计学方法的使用有助于孟德尔总结数据规律
C.进行测交实验是为了对提出的假说进行验证
D.假说中具有不同基因型的配子之间随机结合,体现了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以黄色皱粒(YYrr)与绿色圆粒(yyRR)的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F1植株自花传粉,从F1植株上所结的种子中任取1粒绿色圆粒和1粒绿色皱粒的种子,这两粒种子都是纯合体的概率为
A.1/3
B.1/4
C.1/9
D.1/16
秋天,在桃树上如果发现个别芽变,欲将变异芽的性状保留下,则应
A.等开花时进行自花授粉
B.等开花时接受同株花粉
C.等开花时接受异株花粉
D.取下变异芽嫁接到砧木上
将基因型为AABbCc的植株自交,这三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则其后代的表现型和基因型分别应有几种
A.2
种;4种
B.3种;5种
C.4种
;9种
D.8种;7种
如图是某家族红绿色盲的家族系谱图,正确的分析是
A.图中2的双亲肯定不是色盲患者
B.图中1、4是色盲基因的携带者
C.图中6的色盲基因不可能来自4
D.图中2、7是色盲基因的携带者
灰兔和白兔杂交,F1全是灰兔,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中灰兔∶黑兔∶白兔=9∶6∶1,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家兔的毛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B.家兔毛色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F2灰兔中纯合体占1/16
D.F1灰兔与白兔测交,后代出现黑兔的几率是1/2
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已知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那么,该生物的体细胞在有丝分裂的后期,基因的走向是
A.A
与B
走向一极,a与b走向另一极
B.A与b走向一极,a与B走向另一极
C.A与a走向一极,B与b走向另一极
D.走向两极的均为A、a、B、b
蜜蜂种群由蜂王、工蜂和雄蜂组成,如图显示了蜜蜂的性别决定过程,据图判断,蜜蜂的性别取决于
A.XY性染色体
B.ZW性染色体
C.性染色体数目
D.染色体数目
同无性生殖相比,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其根本原因是
A.基因突变频率高
B.产生新的基因组合机会多
C.产生许多新的基因
D.更易受环境影响而发生变异
如图为某哺乳动物生殖过程示意图(b为卵细胞)。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动物个体①②的产生分别属于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B.动物个体②的产生表明,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核也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
C.按照动物个体②的产生方式,后代的性别比例仍为1∶1,这对动物的进化是有利的
D.图中a、b、c三种细胞的产生方式,仅c为有丝分裂
下图为利用体细胞诱变育种技术获得抗除草剂白三叶草新品种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育种过程所依据的原理有基因突变和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B.过程①为脱分化过程,过程②为再分化过程
C.白三叶草愈伤组织和胚状体的细胞中DNA和RNA种类相同
D.过程③通常采用的筛选方法是向白三叶草幼苗喷洒除草剂
进行生物工程设计时,下表各组所选择的实验材料与实验目的配置错误的是
组别
实验目的
实验材料
材料特点
A
获得克隆动物
去核卵细胞
细胞大,操作方便
B
植物的体细胞诱变育种
愈伤组织细胞
分裂能力强,易诱发突变
C
获得表达人生长激素的转基因动物
乳腺细胞
分泌乳汁,产生生长激素
D
烧伤患者皮肤细胞移植
自体干细胞
分裂能力强,且不会引起免疫排斥
下图表示某植物的培育过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A→F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B.B→C的过程进行了花粉(花药)离体培养
C.植株A和F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D.植株F称为单倍体植株
下列现象属于基因重组的是
A.精子与卵细胞随机结合
B.植物组织培养中出现新品种
C.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片段互换
D.减数分裂中的交叉互换
对以下几种育种方法的分析,正确的是
A.转基因技术能让A物种表达出B物种的某优良性状
B.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是AAbb和aaBB,要培育出基因型为aabb的后代,一定应用单倍体育种的方法
C.某植物经X射线处理后未出现新的性状,则没有发生基因突变
D.经人工诱导得到的四倍体西瓜植株与普通西瓜植株是同一物种
右图中①和②表示发生在常染色体上的变异。①和②所表示的变异类型分别属于
A.重组和易位
B.易位和易位
C.易位和重组
D.重组和重组
某工厂有男女职工各200名,对他们进行调查时发现,女性色盲基因的携带者为15人,患者5人,男性患者11人。那么这个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为
A.4.5%
B.10%
C.6%
D.11.7%
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下降。原因是
A.
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
B.
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强的害虫数量增加
C.
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
D.
抗药性强的害虫所产生的后代都具有很强的抗药性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变异是随机发生、不定向的
B.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D.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二.
综合题(共40分)
(一)(16分)下面是某雄性动物(2n=4)在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的有关图示。图1是减数分裂过程简图,图2、图3是一同学画的该物种不同时期细胞分裂图像和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图1中的②过程产生的细胞叫
,图2中的
细胞处于该过程中。图3中从④到⑤的生理过程中发生了_________。
A.基因突变
B.受精作用
C.基因重组
D.着丝粒断裂
图2中乙细胞时期处于图3中
(填编号)阶段。在发育过程中,该动物体内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时有
条。图2中
(“甲”、“乙”或“丙”)图是错误的。
图3中,曲线①→②阶段形成的原因是
;曲线②→③阶段形成的原因是

(二)(16分)请回答以下关于遗传和变异的问题:
人类的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患病的原因之一是患者体内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发生了改变,该基因的模板链局部碱基序列由GTC突变为GTG,使其编码的氨基酸由谷氨酞胺变成了组氨酸,导致患者体内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使体内的苯丙氨酸不能正常转变成酪氨酸,而只能转变成苯丙酮酸,苯丙酮酸在体内积累过多就会损伤婴儿的中枢神经系统。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苯丙酮尿症是由于相应基因的碱基对发生了
而引起的一种遗传病。
A.增加
B.缺失
C.替换
D.易位
从上述材料分析可知,编码谷氨酞胺的密码子为

以下为某家族苯丙酮尿症(设基因为B,b)和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设基因为D,
d)的遗传家系图,其中II4不携带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致病基因。
①II1的基因型是
;II1和II3基因型
(“相同”或“不相同”)。
②若III5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那么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是其
(“父亲”或“母亲”)。
③若III1与一正常男人婚配,他们所生的孩子最好是
(“男孩”或“女孩”),在该孩子父亲基因型为Bb的情况下,该性别的孩子患苯丙酮尿症的概率为

④在II1体内完全失去分裂能力的细胞是
。(多选)
A.骨髓细胞
B.肝细胞
C.神经细胞
D.成熟红细胞
(三)(8分)请回答以下关于进化的问题:
科学家在研究北美两种不同物种果蝇(种1与种2)的进化过程时发现:①在百万年之前,北美大陆只有一种果蝇,其基因型aabbccDDeeff,随后不同区域的果蝇出现了不同的基因型(见下图)。②当基因A与B同时出现在个体中会发生胚胎早亡;同样,基因C与D或E与F同时出现也发生胚胎早亡。
整个美洲大陆从最初的一种果蝇(基因型aabbccDDeeff)发展至阶段I已有许多种果蝇,这种进化现象称为
。其中甲地所有的果蝇可被称为一个

果蝇最多只能飞跃邻近两地的距离。对历史阶段Ⅰ而言,甲地果蝇与乙地果蝇
(“是”或“不是”)同一物种。
北美大陆在由阶段I向阶段Ⅱ过度过程中,一些地区的果蝇类型消失,关于消失的可能原因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某些类型的果蝇不适应逐渐改变的环境
B.环境导致果蝇基因定向突变
C.某些类型果蝇的繁殖能力较弱
D.某些果蝇类型的天敌大规模增加
位育中学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高二年级生命科学A卷(答案)
单选题(2
30=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已知某多肽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32×104,每个氨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0,那么该多肽化合物是由多少个氨基酸构成的
A.120
B.101
C.100
D.99
胰岛B细胞合成、分泌胰岛素的过程涉及
①DNA自我复制
②信使RNA的合成
③按照信使RNA上密码子的顺序合成多肽
④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
⑤细胞呼吸和ATP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下列反应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内均能完成的是
A.葡萄糖→丙酮酸
B.丙酮酸→酒精+CO2
C.ADP+Pi+能量→ATP
D.H2O→[H]+O2
下图表示两细胞间发生的某种信息传递过程,细胞I、II和物质E、F与图示不相符的是
A.神经元、骨胳肌细胞、神经递质、受体
B.甲状腺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激素、受体
C.胰岛A细胞、肝细胞、胰高血糖素、肝糖原
D.浆细胞、肺结核杆菌、抗体、抗原
如图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的几个基因示意图,从中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A.R基因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一个磷酸基和一个碱基
B.R、S、N、O互为等位基因
C.果蝇的每个基因是由成百上千个核糖核苷酸组成的
D.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条染色体上可以有多个基因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三者的数量之比为1:2:2的细胞分裂时期是
A.有丝分裂前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B.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C.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下列关于遗传学有关概念和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基因DNA分子中的碱基排列顺序称为遗传密码
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点,控制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称为等位基因
C.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果蝇,产生了一个AaXb的精子,则与此同时产生的另三个精子的基因型为AXb、aY、Y
D.一个含32P标记的双链DNA分子,在含31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原料中进行复制,若子代DNA分子中含32P的占1/8,则含31P的DNA分子占7/8
关于同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相同
B.
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不同
C.
两者后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不同
D.
两者后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相同
下列同源染色体概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一条染色体经过复制而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B.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成对的两条染色体
C.在减数分裂中能联会的两条染色体
D.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下列有关减数分裂过程中有关数量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同时发生
B.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后,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5对
C.每个原始生殖细胞经过减数分裂都形成4个成熟生殖细胞
D.人的初级精母细胞和卵细胞中分别有染色单体92条和23条
如图分别表示对几种生物体内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进行观察的结果,有关假设推论正确的是
A.若图甲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下一时期细胞中央将出现赤道面
B.若图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可发生在这一阶段
C.若图乙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可发生在这一阶段
D.若图丙表示雄果蝇精巢内的几种细胞,则c组细胞中可能出现联会
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得出过程,说法错误的是
A.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点是孟德尔杂交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B.统计学方法的使用有助于孟德尔总结数据规律
C.进行测交实验是为了对提出的假说进行验证
D.假说中具有不同基因型的配子之间随机结合,体现了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以黄色皱粒(YYrr)与绿色圆粒(yyRR)的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F1植株自花传粉,从F1植株上所结的种子中任取1粒绿色圆粒和1粒绿色皱粒的种子,这两粒种子都是纯合体的概率为
A.1/3
B.1/4
C.1/9
D.1/16
秋天,在桃树上如果发现个别芽变,欲将变异芽的性状保留下,则应
A.等开花时进行自花授粉
B.等开花时接受同株花粉
C.等开花时接受异株花粉
D.取下变异芽嫁接到砧木上
将基因型为AABbCc的植株自交,这三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则其后代的表现型和基因型分别应有几种
A.2
种;4种
B.3种;5种
C.4种
;9种
D.8种;7种
如图是某家族红绿色盲的家族系谱图,正确的分析是
A.图中2的双亲肯定不是色盲患者
B.图中1、4是色盲基因的携带者
C.图中6的色盲基因不可能来自4
D.图中2、7是色盲基因的携带者
灰兔和白兔杂交,F1全是灰兔,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中灰兔∶黑兔∶白兔=9∶6∶1,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家兔的毛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B.家兔毛色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F2灰兔中纯合体占1/16
D.F1灰兔与白兔测交,后代出现黑兔的几率是1/2
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已知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那么,该生物的体细胞在有丝分裂的后期,基因的走向是
A.A
与B
走向一极,a与b走向另一极
B.A与b走向一极,a与B走向另一极
C.A与a走向一极,B与b走向另一极
D.走向两极的均为A、a、B、b
蜜蜂种群由蜂王、工蜂和雄蜂组成,如图显示了蜜蜂的性别决定过程,据图判断,蜜蜂的性别取决于
A.XY性染色体
B.ZW性染色体
C.性染色体数目
D.染色体数目
同无性生殖相比,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其根本原因是
A.基因突变频率高
B.产生新的基因组合机会多
C.产生许多新的基因
D.更易受环境影响而发生变异
如图为某哺乳动物生殖过程示意图(b为卵细胞)。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动物个体①②的产生分别属于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B.动物个体②的产生表明,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核也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
C.按照动物个体②的产生方式,后代的性别比例仍为1∶1,这对动物的进化是有利的
D.图中a、b、c三种细胞的产生方式,仅c为有丝分裂
下图为利用体细胞诱变育种技术获得抗除草剂白三叶草新品种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育种过程所依据的原理有基因突变和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B.过程①为脱分化过程,过程②为再分化过程
C.白三叶草愈伤组织和胚状体的细胞中DNA和RNA种类相同
D.过程③通常采用的筛选方法是向白三叶草幼苗喷洒除草剂
进行生物工程设计时,下表各组所选择的实验材料与实验目的配置错误的是
组别
实验目的
实验材料
材料特点
A
获得克隆动物
去核卵细胞
细胞大,操作方便
B
植物的体细胞诱变育种
愈伤组织细胞
分裂能力强,易诱发突变
C
获得表达人生长激素的转基因动物
乳腺细胞
分泌乳汁,产生生长激素
D
烧伤患者皮肤细胞移植
自体干细胞
分裂能力强,且不会引起免疫排斥
下图表示某植物的培育过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A→F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B.B→C的过程进行了花粉(花药)离体培养
C.植株A和F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D.植株F称为单倍体植株
下列现象属于基因重组的是
A.精子与卵细胞随机结合
B.植物组织培养中出现新品种
C.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片段互换
D.减数分裂中的交叉互换
对以下几种育种方法的分析,正确的是
A.转基因技术能让A物种表达出B物种的某优良性状
B.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是AAbb和aaBB,要培育出基因型为aabb的后代,一定应用单倍体育种的方法
C.某植物经X射线处理后未出现新的性状,则没有发生基因突变
D.经人工诱导得到的四倍体西瓜植株与普通西瓜植株是同一物种
右图中①和②表示发生在常染色体上的变异。①和②所表示的变异类型分别属于
A.重组和易位
B.易位和易位
C.易位和重组
D.重组和重组
某工厂有男女职工各200名,对他们进行调查时发现,女性色盲基因的携带者为15人,患者5人,男性患者11人。那么这个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为
A.4.5%
B.10%
C.6%
D.11.7%
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下降。原因是
A.
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
B.
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强的害虫数量增加
C.
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
D.
抗药性强的害虫所产生的后代都具有很强的抗药性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变异是随机发生、不定向的
B.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D.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二.
综合题(共40分)
(一)(16分)下面是某雄性动物(2n=4)在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的有关图示。图1是减数分裂过程简图,图2、图3是一同学画的该物种不同时期细胞分裂图像和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图1中的②过程产生的细胞叫
,图2中的
细胞处于该过程中。图3中从④到⑤的生理过程中发生了_________。
A.基因突变
B.受精作用
C.基因重组
D.着丝粒断裂
图2中乙细胞时期处于图3中
(填编号)阶段。在发育过程中,该动物体内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时有
条。图2中
(“甲”、“乙”或“丙”)图是错误的。
图3中,曲线①→②阶段形成的原因是
;曲线②→③阶段形成的原因是

(二)(16分)请回答以下关于遗传和变异的问题:
人类的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患病的原因之一是患者体内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发生了改变,该基因的模板链局部碱基序列由GTC突变为GTG,使其编码的氨基酸由谷氨酞胺变成了组氨酸,导致患者体内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使体内的苯丙氨酸不能正常转变成酪氨酸,而只能转变成苯丙酮酸,苯丙酮酸在体内积累过多就会损伤婴儿的中枢神经系统。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苯丙酮尿症是由于相应基因的碱基对发生了
而引起的一种遗传病。
A.增加
B.缺失
C.替换
D.易位
从上述材料分析可知,编码谷氨酞胺的密码子为

以下为某家族苯丙酮尿症(设基因为B,b)和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设基因为D,
d)的遗传家系图,其中II4不携带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致病基因。
①II1的基因型是
;II1和II3基因型
(“相同”或“不相同”)。
②若III5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那么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是其
(“父亲”或“母亲”)。
③若III1与一正常男人婚配,他们所生的孩子最好是
(“男孩”或“女孩”),在该孩子父亲基因型为Bb的情况下,该性别的孩子患苯丙酮尿症的概率为

④在II1体内完全失去分裂能力的细胞是
。(多选)
A.骨髓细胞
B.肝细胞
C.神经细胞
D.成熟红细胞
(三)(8分)请回答以下关于进化的问题:
科学家在研究北美两种不同物种果蝇(种1与种2)的进化过程时发现:①在百万年之前,北美大陆只有一种果蝇,其基因型aabbccDDeeff,随后不同区域的果蝇出现了不同的基因型(见下图)。②当基因A与B同时出现在个体中会发生胚胎早亡;同样,基因C与D或E与F同时出现也发生胚胎早亡。
整个美洲大陆从最初的一种果蝇(基因型aabbccDDeeff)发展至阶段I已有许多种果蝇,这种进化现象称为
。其中甲地所有的果蝇可被称为一个

果蝇最多只能飞跃邻近两地的距离。对历史阶段Ⅰ而言,甲地果蝇与乙地果蝇
(“是”或“不是”)同一物种。
北美大陆在由阶段I向阶段Ⅱ过度过程中,一些地区的果蝇类型消失,关于消失的可能原因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某些类型的果蝇不适应逐渐改变的环境
B.环境导致果蝇基因定向突变
C.某些类型果蝇的繁殖能力较弱
D.某些果蝇类型的天敌大规模增加
31.次级精母细胞

B
32.⑤
8

33.同源染色体分离并分别进入到两个子细胞中
着丝点分裂
34.C
35.CAG
36.①BbXDXd
相同
②母亲
③女孩
1/6
④CD
37.适应辐射
种群
38.不是
39.B
正常男女
苯丙酮尿症男女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男女
1
2
1
2
3
4
1
2
3
4
5



正常男女
苯丙酮尿症男女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男女
1
2
1
2
3
4
1
2
3
4
5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