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育中学
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两分,共60分)
1、1936年12月13日早晨,南京报童沿街叫卖:特大新闻,张杨发动兵变,蒋总司令遇险。这个“特大新闻”是指:
A、西安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华北事变
2、下列会战中属于国共两党军队协同作战的是: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3、关于百团大战属性的正确表述是
A、防御阶段正面战场的战役
B、防御阶段敌后战场的战役
C、相持阶段正面战场的战役
D、相持阶段敌后战场的战役
4、1942年10月29日,美国政府向同年5月牺牲的中国远征军将领戴安澜将军追授懋绩勋章一枚。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的命令中说:“中华民国陆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于1942年同盟国
战场协同援英抗日时期,作战英勇,指挥卓越,圆满完成所负任务,实为我同盟国军人之优良楷模”。文中划线处应是
A、印度
B、朝鲜
C、缅甸
D、新加坡
5、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七大
6、右图的照片是出席某典礼的国民政府军官合影,该合影拍摄于
A、民国32年
B、民国33年
C、民国34年
D、民国35年
7、“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泽东诗中的这几句话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平型关大捷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渡江战役和南京解放
D、开国大典
8、右图为联合国总部矗立的雕塑——《铸剑为犁》的照片,它所反映的主题含义是
A、崇尚铁器牛耕时代
B、追求世界和平与发展
C、应对世界金融危机
D、追求共同劳动和创造
9、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召开的下列会议,对战后国际格局影响最大的是
A、开罗会议
B、德黑兰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
10、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核心是
A、建立国际金融组织
B、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
C、建立国际货币组织
D、建立国际贸易组织
11、右图漫画中人物针对扑面而来的“篮球”采取的对策是(注:篮球上的文字为Marshall
Plan;篮筐上的文字为European
Recovery)
A、发表富尔敦演说
B、实施“莫洛托夫计划”
C、制造柏林危机
D、成立华沙条约组织
12、1968年仅次于美国和苏联的世界第三经济大国是
A、中国
B、英国
C、日本
D、联邦德国
13、20世纪80年代,美国里根政府为了扭转美苏争霸的被动局面,提出了
A、“星球大战计划”
B、欧洲复兴计划
C、“全面收缩”战略
D、对苏遏制政策
14、苏联从成立到解体共存在了
A、68年
B、69年
C、74年
D、75年
15、作为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并起着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
A、《临时约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6、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理解正确的是
中国人民彻底地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完全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
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A、、B、
C、
D、
17、7时30分,执行主席刘少奇宣布选举结果。他一字一句地说:“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575票。”全场代表一致起立,热烈鼓掌。这一场景应出现在
A、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C、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18、开国大典上,54门礼炮齐鸣28响,庆祝新中国诞生。其中28响的寓意是
A、是当时一种期盼吉祥的习俗
B、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独立富强进行了28的抗争
C、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28年的英勇斗争
D、参加开国大典有28个团体
19、右图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西藏和平解放纪念币,该纪念币发行于
A、2009年
B、2010年
C、2011年
D、2012年
20、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是
A、中国工农红军
B、国民革命第八路军
C、中国人民解放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
21、以下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后,在1952年完成土地改革的是
A、江苏农村地区
B、陕北地区
C、新疆伊犁地区
D、云南西双版纳地区
22、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体现的两大原则是
A、工人领导和工农联盟
B、民族自主和区域自治
C、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
D、公民权利和公民义务
23、1953年,中共中央制定了简称为“一化三改造”过渡时期总路线,其中“一化”是指
A、社会主义现代化
B、社会主义工业化
C、生产资料公有化
D、农业生产集体化
24、中共八大认为,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A、继续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
B、防止国内外敌人颠覆政权
C、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D、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
25、右图宣传画反映的是新中国哪一阶段的历史
A、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6、“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A、中央通过《五一六通知》
B、红卫兵组织的出现
C、“一月革命”风暴的掀起
D、“三面红旗”的提出
27、“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A、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B、粉碎“四人帮”
C、毛泽东逝世
D、邓小平复出工作
28、下列有关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的资料中,史料价值最高的是
A、当年参加开国大典的人员的回忆录
B、电影《开国大典》
C、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崛起之路——共和国风云60年》中的有关描写
D、开国大典时的新闻照片和影像资料
29、汤因比说:“如果历史学家是诚实的、具有自我批评精神的,并且很擅长反省艺术和心理分析,那么他肯定将尽最大努力去撰写一部没有偏见的历史;但是即使如此,我
相信,他的成功最多只能是局部的。”可见作者认为
A、历史作品都带有主观性
B、历史学家必须具有自我批评精神
C、历史本身不具有客观性
D、历史学家应该带着反省研究历史
30、下列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口号,出现于50年代前期的是
A、"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B、"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
C、"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二、填空题(30分)
1、“
(1)
”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2)
是抗战初期中日两国间第一次大规模会战。1937年12月
(3)
沦陷,国民政府宣布迁都重庆。
(4)
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赢得自
(5)
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
(6)
。
2、抗战胜利后,为了争取和平,避免内战,毛泽东赴
(7)
与国民党谈判,国共双方签署
(8)
。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悍然进攻
(9)
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全面进攻受挫后,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
(10)
、陕北两个解放区。1947年,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拉开了战略
(11)
的序幕。经过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的
(12)
、
(13)
、
(14)
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被歼灭,随着南京的解放,国民党统治宣告结束。
3、1945年10月24日,
(15)
正式生效,以后确定这天为“联合国日
”。联合国的宗旨一般被概括为“
(16)
、
(17)
、
(18)
、
(19)
。”重大政治问题由大会和
(20)
讨论。
4、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21)
构成了新的国际格局。
(22)
、
(23)
、
(24)
,形成了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
5、1946年3月,英国前首相
(25)
在美国的富尔顿发表演说,呼吁西方国家联合起来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的挑战,冷战序幕拉开。“
(26)
”的提出是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以美国和苏联为中心的两大阵营形成了东西方对峙的(27)
格局。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以东欧剧变、
(28)
、
(29)
为标志,冷战结束。世界格局向
(30)
转型。
三、问答题(10分)
1、按时间顺序列举西欧一体化进程中的重大事件:(5分)
1951年
法国、联邦德国等六国建立
(1)
(2)年
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与“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67年
三个共同体合并为
(3)
(4)年
欧盟正式成立
2002年
(5)
2、
阐述西欧一体化的历史意义:(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