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课题2
水的净化
设
计
者
课时设计
1课时
设计日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水的方法。初步学会过滤的操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观察和实验等方法得到信息;2.学习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对实验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价值观
1.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2.把学到的知识用以解决生活中一些问题,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3.树立为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提高而努力学习化学的志向。
教学重点
1.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2.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水的方法
教学难点
1.过滤的操作方法。2.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展示]河水、自来水、纯净水各一瓶,让学生比较并说出它们的区别。[讨论]它们的区别是什么?[回答]A:河水较浑浊,而其他水较澄清。B:自来水与纯净水比较,纯净水更澄清。[说明]纯净水虽然比较澄清,但纯净水不等于纯水。[过渡]自然水怎样才能变成比较澄清的自来水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水的净化。
讲授新课[板书]课题3
水的净化[看图]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
加絮凝剂
加活性炭取水
沉淀
过滤
吸附
消毒
用户[讲解]通过自来水厂净化的过程,我们知道水中的杂质分为可溶性和不溶性两大类。除去这两类杂质要分别用到不同的方法,首先我们来学习除去不溶性杂质的方法。[板书]一、除不溶性杂质的方法1.静置[演示实验1]
将一杯泥水静置一段时间]现象]水中杂质沉到水杯底部,上层水较澄清。[提问]经静置后,水中的杂质能全部沉到水杯底部而水特别澄清吗?[回答]不一定,这与时间长短有关,与杂质种类有关。[演示实验2]
在泥水中加入明矾,搅拌后静置。[现象]静置的时间更短,上层水更澄清。[说明]明矾有吸附作用,明矾溶于水后产生的胶状物对杂质进行吸附,使杂质沉降,从而达到净化水的目的。[提问]如何将这些沉淀和水分开?请大家举出日常生活,生产中把固体和液体分开的实例。[回答]用沙漏勺子将煮熟的饺子和水分开,用地漏盖子将固体垃圾和水分开,用滤布把豆腐浆和豆腐渣分离;用沙层滤水等。[提问]这些将固体和液体分开的实例,有什么共同点?[回答]都是用一种液体能通过,固体不能通过的物品,把固体和液体分开。[分析]实验室常用过滤装置把不溶于水的物质和水分开。[板书]2.过滤[讲解]过滤的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
在做实验前,我们先学习以下怎样制作过滤器:取一张圆形滤纸,把它对半折在对半折,然后打开,三层滤纸放在一起,一层放在一起,把它放入漏斗,使之紧贴在漏斗内壁上,以免使液体沿漏斗和滤纸之间的缝隙流下去,起不到过滤的作用,并且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的边缘;倒液体时,要使液面低于滤纸边缘,这都是为了防止液体沿漏斗和滤纸之间的缝隙流下去,起不到过滤的作用。倾倒液体时,要使液体沿玻璃棒流下,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起引流作用,并且玻璃棒的要轻轻斜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以免把滤纸捅破;漏斗的下端口紧靠烧杯内壁,以免液体飞溅造成量的减少。[总结]过滤的注意事项是: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是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是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是倾斜液体的烧杯和玻璃棒相靠;玻璃棒的下端与三层滤纸的一边相靠;漏斗下端的尖嘴和烧杯的内壁相靠。[提问]1.如果通过过滤得到的滤波仍浑浊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怎么处理?[回答]①滤纸破损②液体于滤纸边缘③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都是可能原因;对仍然浑浊的液体应再次过滤,直至澄清为止。[提问]2.过滤时发现过滤速度慢的原因有哪些?[回答]
①滤纸没有贴紧漏斗内壁,中间有气泡。②杂质过多[思考]可以利用什么物品代替实验室中的滤纸和漏斗?[过渡]上面我们讨论的是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的方法,那么,对于可溶性的杂质应怎样除去呢?[板书]二、除可溶性杂质[回忆]在自来水厂净化过程中,曾说到“活性炭吸附池“,这个池是做什么的?它起到什么作用?[讲解]活性炭吸附池也起到除杂质的作用,因为活性炭有吸附性,它可以除去一些可溶性的杂质,如带颜色的小颗粒、气味等。[分析]确实如此,某些具有吸附作用的固体用来过滤液体时,不仅可以滤去液体中不溶性物质,还可以吸附掉一些溶解的杂质,除去异味。活性炭就具有这样的功能,所以常被用作净水剂。可见,吸附是常见的除去可溶性杂质的一种方法。[板书]1、吸附[演示实验3]
往一杯带有红颜色的水中加入少量活性炭。[现象]红颜色褪去。[提问]经过静置、过滤、吸附等净化处理后的水变得相当澄清,所得的水是纯水吗?[回答]这样得到的水仍不是纯水。[讲解]经过静置、过滤、吸附等净化处理后的水变得相当澄清,但所得的水不是纯水。经过这些手段后只除去了水中的不溶性杂质和异味,但水中还有许多溶解的杂质。生活中我们可能有这样的经验,经常用来烧水的水壶或装水的开水瓶结有一层黄色物质——水垢。这是因为水中溶有可溶性钙和镁的化合物,加热或放久了,这些化合物便会生成沉淀——水垢,象这样含有较多可溶性钙和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和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板书]硬水和软水定义: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
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提问]硬水和软水有何区别?[演示实验4]取两只烧杯,分别盛有硬水和软水,把肥皂水分别加入这两只烧杯中,搅拌,观察现象[现象及结论]盛软水的烧杯出现了非常丰富的泡沫,而盛硬水的烧杯中则没有泡沫出现,所以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来检验硬水和软水。[提问]硬水有哪些危害?[回答](1)用硬水洗衣服既浪费肥皂,也洗不净衣物,时间长了会使衣物变硬。(2)烧锅炉,用硬水易使锅炉内结水垢,不仅浪费燃料,严重时可能引起爆炸。(3)长期饮用硬度很高的水,不利于人体健康。[提问]如何才能降低水的硬度,让它变成可供我们使用的软水呢?[讲解]除去硬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这样就可以使硬水变软水。[思考]软化水的方法有哪些呢?[讲解]
生活中一般通过煮沸或暴晒水降低水的硬度。工业上常用离子交换法和药剂软化法来得到软水.
[设问]有没有一种方法,既可以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又能够降低水的硬度呢?[板书]2、蒸馏[讲述]蒸馏的原理就是将液态的水加热变为气态水,再冷却为液态的水,这样水中溶解的物质就被除去了,使硬水能变为软水。[演示实验5]蒸馏硬水,并检验蒸馏后水的硬度。[现象]实验后得到的蒸馏水硬度较低。[总结]可见通过蒸馏,,既可以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又能够降低水的硬度。所以实验室中通常用蒸馏的方法以降低它的硬度。[课堂小结]通过学完本节以后,你想到了什么?请谈谈板书设计课题3
水的净化一、除不溶性杂质的方法1.静置2.过滤过滤的注意事项是:一贴二低三靠。二、除可溶性杂质1、吸附2、蒸馏(可降低水的硬度)附:硬水和软水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
作业设计
上册课本P78练习与应用1.2.3.4
教学后思
备注:教案要能体现使用痕迹,教学反思手写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