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滑动变阻器
教案
1教学任务分析
《欧姆定律
电阻(第3课时)》是九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二节的内容,安排在学生学习了电流、电压、欧姆定律、电阻之后,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知规律,同时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和系统性。本节内容是电学部分的重要内容,是对前面电流、电压知识的实际应用,也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电阻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又为今后的电学实验做了必要的准备。学生在前一节学习了电阻的影响因素,理解了导体的长度对电阻的影响,为本节的学习扫清了知识障碍,但是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和使用方法比较复杂,纯理论讲解或灌输式教育只会使课堂失去活力和色彩,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效果。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秉承着“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本节内容从生活实例引入,经历小组探究学习滑动变阻器的结构、使用之后,再回归生活,学以致用,使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生产的联系性,感悟科学精神,提高创造能力。21教育网
2学情分析
九(8)班学生的智力水平在整个年级中位居中等,大多数学生保有对物理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具备一定的知识和能力,但是学生整体比较内敛,气氛不够活跃,因此本节课主要采取小组探究学习的方式,一方面希望督促学生思考和沟通,激起交流的欲望,另一方面探究学习可以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体验和感悟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激发他们持久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符合新课标要求。2·1·c·n·j·y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
(2)理解滑动变阻器的原理、作用和使用方法。
(3)学会使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使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注意滑片移动时电路中电阻和电流的变化情况,认识运用实验探索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21·cn·jy·com
(2)经历设计简易调光灯的过程,认识运用物理知识创造并改变生活的方法。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体会团队协作的意义,认识交流分享的重要性。
(2)通过思考滑动变阻器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的过程,感悟生活中处处有物理,激发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兴趣。www.21-cn-jy.com
4重点难点
重点:滑动变阻器的原理与使用。
难点: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和连接方法。
5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的内容包括滑动变阻器的原理、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和使用、应用等三部分内容。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从生活实例引入,以改变小灯的亮度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改变导体长度等方法。通过使用铅笔芯改变小灯亮度的实验,初步感受利用改变导体长度改变电路中电流或电压的方法,并思考讨论如何完善铅笔芯的模型,得到滑动变阻器的雏形。通过教师介绍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及学生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实验归纳总结得出不同接法。
最后回归生活,思考滑动变阻器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设计简易调光灯的电路图。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是:在学生讨论得出改变小灯亮度的方法的基础上,以铅笔芯为导体,通过学生实验感受了此方法的便捷性,初步认识了简易滑动变阻器的原理;通过小组实验“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实现对滑动变阻器使用方法的掌握。两个实验通过在“做”中“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关注了整个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大大提升了课堂效率。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和连接方法。方法是:通过教师设疑、学生思考,逐步完善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的雏形;通过小组合作,在讨论和交流中总结出滑动变阻器的各种连接方法。通过小组内4-5个成员之间的积极讨论、交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智慧火花碰撞的过程中,不仅突破了本节难点,而且感悟到团队合作的意义和方法。【来源:21·世纪·教育·网】
6教学过程
引入
1.演示可调光台灯。
2.提出问题:如何改变小灯的亮度
建议:根据以往所学知识,学生可得出改变电压、改变导体的材料、长度等不同方法,教师再追问:哪种方法能使小灯的亮度连续变化。21cnjy.com
结论:通过改变导体的长度,可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大小。
新课
3.滑动变阻器
(1)学生实验
利用铅笔芯改变小灯的亮度。
(2)认识滑动变阻器
教师介绍滑动变阻器的构造、示意图、元件符号和铭牌。
(3)学生实验
使用不同接法,做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的实验。
(4)交流讨论
归纳得出滑动变阻器的不同接法的特点。
6.1.3应用
4.应用
思考滑动变阻器在生活中的应用
5、学生实验
创意小实验:利用滑动变阻器制作简易调光灯。
6.1.4小结
6.1.5布置作业
6.1.6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