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探究串联电路的特点
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串联电路。
(2)理解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串联电路特点的探究实验过程,认识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讨论、数据记录、数据分析及归纳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21·cn·jy·com
(2)通过串联电路总电阻特点的推理过程,认识逻辑推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研究串联电路特点实验过程的方案设计,动手操作及结论交流,形成相互合作、交流分享的团队意识。www.21-cn-jy.com
(2)通过研究串联电路特点和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实验操作过程,提高安全意识、感悟生命的价值。
2学情分析
本节学习串联电路的特点及其应用。串联电路的特点是电路的基本规律之一,与生活的联系比较紧密,是后续电学知识学习的基础,也是高中电学学习的重要储备知识。其中“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是串联电路重要的应用,也是后续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实验的基础。
学习本节内容需要有电流、电压、电阻和欧姆定律等知识为基础。同时,学生还需要具备能正确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会正确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等基本的实验技能。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本课用生活实例引入,而后通过学生实验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和各导体两端电压的特点,经历同伴间的讨论、数据的记录和分析总结得出相关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推理得出串联电路电阻的特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认识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归纳和科学推理的方法。在理解串联电路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的学生实验,由此体会串联电路的分压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通过自主探究串联电路特点的过程,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自信心。通过对串联电路总电阻和串联电路中电压分配关系的推理过程,提高逻辑推理能力。【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重点难点
重点:串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特点。
难点:获取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规律的过程。
4教学过程
【导入】串联电路特点
(一)引入
1.视频:播放录像,观看生活中圣诞树上漂亮的小彩灯,讨论这些小灯的连接是用了哪种连接方式,引出串联电路:用导线把用电器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组成的电路。2·1·c·n·j·y
2.演示实验:
(1)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一些元件,要求学生选出所需要的连接成一个串联电路。(一位学生到黑板上来连接串联电路实物图,一位学生将实物图画成电路图。)21·世纪
教育网
提出问题:串联电路有什么工作特点呢
(2)变化电键所处的状态,观察小灯的工作情况。看到两灯同时亮,同时熄灭的现象。
提出问题:调换电键位置,对串联电路有无影响
(3)调换电键位置,观察小灯的工作情况。看到两灯同时亮,同时熄灭的现象。
结论:串联电路电流只有一条路径,通过一个用电器的电流也通过另一个用电器,不能独立工作。若一处断开,各处电流都为零,且电键位置对串联电路没有影响。www-2-1-cnjy-com
提出问题: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各有什么特点
活动2【讲授】串联电路特点
3.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电压的特点
(1)设计实验方案
①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特点
结合已有的电流知识,讨论所需的测量仪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实验过程。对于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中不完善之处,教师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提问并引导同学相互间补充完善。
②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特点
结合已有的电压知识,讨论所需的测量仪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实验过程。对于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中不完善之处,教师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提问并引导同学相互间补充完善。
活动3【活动】串联电路特点
(2)学生动手实验
学生自己选择实验桌上的器材,分小组进行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归纳结论。(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与指导,及时发现学生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并加以纠正)21cnjy.com
结论:
①串联电路各处电流都是相等的。I=I1=I2
②串联电路两端总电压等于各串联电阻两端的电压之和。U=U1+U2
4.探究串联电路电阻的特点
(1)设计实验方案
结合已有的电阻知识,讨论两个串联导体用一个导体来替代的问题。学生选择实验器材替代原来的两个电阻。
提问:如何得知替代效果没有改变
(2)学生动手实验
学生自己选择实验桌上的器材,分小组进行实验,得出“两个导体串联后可以用一个导体来替代,起替代作用的导体电阻叫这个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的结论。21教育网
活动4【讲授】串联电路特点
(3)理论推理
教师引导,利用欧姆定律推导总电阻R与两串联导体电阻R1、R2之间的关系。
结论:串联电路总电阻等于各导体的电阻之和。R=R1+R2
根据串联电路电压和电流的特点及欧姆定律得出串联电路分压得特点。再解释为什么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测出的数据是电源电压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