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9课《新文化运动》课件(35张ppt)+视频素材共3份 (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9课《新文化运动》课件(35张ppt)+视频素材共3份 (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0-28 15:28:40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袁世凯复辟帝制
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1.《新青年》的创办
2.“新世纪的曙光”
  民国初年,袁世凯为其帝制活动制造理论根据和舆论环境,在社会上掀起一股以尊孔、祀孔为表现形式的复辟逆流。1914年9月和12月,袁世凯先后正式颁布祀孔、祭天令,公开恢复前清的祀孔、祭天制度,并亲自到孔庙和天坛顶礼膜拜,把尊孔复古之风推向高潮。祀孔祭天是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预演。
1.《新青年》的创办
康有为(1858~1927)
中国人不拜天,又不拜孔,留此膝何为?
提出要定孔教为国教
祭孔要行跪拜礼
孔子生长在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礼教,即生活状态,封建时代之礼教,封建时代之生活状态也;所主张之政治,封建时代之政治也。
——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

思考:新文化阵营为什么反对儒家的传统道德?
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深受知识阶层欢迎
袁世凯实现独裁专制,规定“
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
新旧思潮发生激烈冲突
新文化运动兴起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大地上蓬勃兴起。《新青年》高举起“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像漫漫黑夜中的一支火炬,指引着人们向封建专制和封建思想发起了猛烈的冲击。
陈独秀和他创办的《新青年》
《青年杂志》创刊号
  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文章指出,中国封建文化和制度已经一文不值,急需改弦更张。他号召青年们“以科学与人权(人权即‘民主’)并重”,“利刃断铁,快刀理麻”,从封建主义思想文化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民主:当时是指法兰西式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科学:主要是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尤其是看待事物的科学观点和态度。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新青年·警告青年》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明确提出了“民主”和“科学”两大口号。
民主:英文是Democracy(德谟克拉西),谐称“德先生”
科学:英文是Science(赛因斯),谐称“赛先生”。
陈独秀
胡适
李大钊
鲁迅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
新文化运动包括了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两方面的内容
基本内容
提倡民主
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
反对愚昧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胡适(1891~1962)
安徽绩溪人 
中国新诗开山鼻祖
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院长
正因为二千年吃人的礼教法制都挂着孔丘的招牌,故这块孔丘的招牌——无论是老店,是冒牌——不能不拿下来,捶碎,烧去!
———胡适《吴虞文录序》
  1917年初,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主张写文章须“言之有物”。
  从1918年起,《新青年》率先改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符号。
《文学改良刍议》
鲁迅(1881~1936)
原名周树人
浙江绍兴人
左翼文化运动的旗手
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发表的《狂人日记》
  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把反封建的思想内容同白话文形式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狂人日记》书影
《狂人日记》插图
攻占冬宫(俄国十月革命)
2.“新世纪的曙光”
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出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十月革命的胜利,促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抛弃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向往社会主义的苏俄,并以苏俄为榜样改造中国。
李大钊
1889~1927
河北乐亭人
《庶民的胜利》和《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每周评论》
想一想
有人说它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也有人说它具有很大的历史局限性。你认为怎样评价这场运动呢?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与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存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新文化运动
兴起标志:
1915年《新青年》杂志创刊

帜:“民主”与“科学”
主要阵地:《新青年》杂志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运动前期: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
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
德;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学。

义: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青年杂志》的创办    
B.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
C.李大钊发表《青春》一文  
D.鲁迅发表《狂人日记》
A
2.(芜湖学业考试)陈独秀说:“我们现在认定只
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
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这表明
新文化运动核心内容是(

A.反对尊孔和复古
B.提倡民主和科学
C.提倡新道德和新文学
D.宣传马克思主义
B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①《新青年》
 ②《万国公报》
③《民报》 
④北京大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在中国近代最早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是( 
)
A.陈独秀   B.鲁迅   C.李大钊   D.胡适
D
C
5.(杭州中考)右图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伟大人
物,以下简短说明与图片人物相吻合的是(

A.创办《新青年》杂志,率先举起“民主”、“科学”
大旗
B.发表《新纪元》一文,歌颂十月革命
C.率先提出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D.创作《狂人日记》,批判封建礼教
B
6.(汕头市学业考试)陈独秀、李大钊等以《新
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下列对于
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A.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B.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C.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产生起到了促进作用
D.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