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0张PPT。遗传: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亲代与子代之间能保持性状的稳定性。 1、一对双眼皮的夫妇,生了一个单眼皮的男孩,于是丈夫怨妻子不忠而提出离婚,如果你是法官,你会怎么判定?2、医院里同时生了两个孩子,由于护士的疏忽,孩子放在一起,不知是谁生的孩子。经查一个孩子的血型是A型血,另一个孩子是O型血。两对夫妇的血型是:一对是(男A型,女AB型),另一对夫妇是(男A型,女B型),如果你是医生,你能确认孩子是谁生的吗?生活问题?第一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本节聚焦1. 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是怎样设计的?2. 孟德尔为解释实验结果作了哪些假设?他又设计了什么实验来验证假设?3. 分离定律的内容是什么?1822年7月20日,孟德尔出生在奥地利西里西亚(现属捷克)海因策道夫村的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里,父亲和母亲都是园艺家(外祖父是园艺工人)。孟德尔童年时受到园艺学和农学知识的熏陶,对植物的生长和开花非常感兴趣, 1840年他考入奥尔米茨大学哲学院,主攻古典哲学,但他还学习了数学。 21岁起做修道士,29岁起进修自然科学和数学,1865年宣读了自己研究的豌豆杂交实验的论文《植物杂交实验》。62岁时带着对遗传学无限的眷恋,回归了无机世界。孟德尔的生平简介:(1)、提出了遗传单位是遗传因子(现代遗传学上确定为基因);(2)、发现了两大遗传规律: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主要贡献有: 随着20世纪雄鸡的第一声啼鸣,来自三个国家的三位学者同时独立地“重新发现”孟德尔遗传定律。1900年,成为遗传学史乃至生物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一年。从此,遗传学进入了孟德尔时代。通过摩尔根、艾弗里、赫尔希和沃森等数代科学家的研究,已经使生物遗传机制——这个使孟德尔魂牵梦绕的问题建立在遗传物质DNA的基础之上。随着科学家破译了遗传密码,人们对遗传机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在,人们已经开始向控制遗传机制、防治遗传疾病、合成生命等更大的造福于人类的工作方向前进。然而,所有这一切都与圣托马斯修道院那个献身于科学的修道士的名字相连。
豌 豆?(一)孟德尔选择了豌豆作为遗传试验材料1.豌豆适于杂交实验的生物学特征 :(1)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是纯种。
为何选豌豆为实验材料容易成功自花传粉闭花受粉自然状态下永远是纯种实验结果容易分析而且可靠 (2) 用豌豆做人工杂交实验,结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同时,豌豆还有易于区分的性状,实验结果很容易观察和分析﹔豌豆的花大,便于人工授粉。因此,豌豆是理想的遗传实验材料。
相对性状-----性状----- 生物体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 一种生物的同一个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如:豌豆高茎与矮茎、羊的白毛和黑毛;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等。思考:羊的白毛和长毛是不是相对性状?两性花:
单性花:
我们先来学习一些概念:自花传粉:
异花传粉:一朵花中既有雌蕊又有雄蕊的花。一朵花中只有雌蕊或雄蕊的花。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两朵花之间的传粉过程。亲本:(父本和母本)
父本(♂):
母本(♀):
遗传图谱中的符号:
P
F1
F2
子一代子二代♀
♂
×
亲本母本父本杂交自交指异花传粉时供应花粉的植株指异花传粉时接受花粉的植株杂交自交 一般情况下,把通过生殖细胞相互融合而达到这一目的过程称为杂交;而把由体细胞相互融合达到这一结果的过程称为体细胞杂交。 自交指来自同一个体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或具有相同基因型个体间的交配或来自同一无性繁殖系的个体间的交配。 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等特征。比如:肤色,血型,高度,脸型等。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种性状的不同表现 类型。人工异花授粉示意图1、去雄2、套袋3、扫粉4、授粉5、套袋(二)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学实验高茎787高茎 277矮茎×PF1F2高茎矮茎×3 ∶ 1(杂交)(自交)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杂种子一代显现出来的性状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杂种子一代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 高茎矮茎P×(杂交)高茎F1(子一代)(亲本)矮茎高茎P×(杂交)高茎F1(亲本)(子一代)正交反交高茎矮茎P×(杂交)高茎F1(子一代)(亲本)为什么子一代中只表现一个亲本的性状(高茎),而不表现另一个亲本的性状或不高不矮?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 高茎F1(自交)高茎矮茎F2(子二代)在F1代中,另一个亲本的性状是永远消失了还是暂时隐藏起来了呢?显性性状隐性性状 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 高茎F1(自交)高茎矮茎F2(子二代)3 ∶ 1这种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性状分离
F2中的3:1是不是巧合呢?七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数据面对这些实验数据,你信服了吗?那又如何解释实验现象呢?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假说)1、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遗传因子。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纯种高茎的遗传因子为DD,纯种矮茎的为dd,F1为Dd。 4、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合子中遗传
因子又恢复成对。3、生物体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实验现象的验证测交让F1与隐性亲本杂交,来检测F1的基因型实验方法 F1 30 : 34dddddDDDddd1 : 1F1能产生两种不同类型的配子(D和d),比例为1:1。 1 : 1分离定律在生物体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实质:①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分离的基础)②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等位基因:遗传学上,把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1 性状——相对性状
2 显性性状——隐性性状
3 性状分离
纯合体——杂合体
自交——杂交——测交
等位基因 总 结巩固练习 ?????1. 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狗的长毛与黑毛
B.羊的白毛与牛的黄毛
C.桃树的红花和绿叶
D.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 D2.? 纯种甜玉米和纯种非甜玉米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甜玉米果穗上有非甜玉米籽粒,而非甜玉米果穗上无甜玉米籽粒.原因是: ( )
A. 甜是显性性状
B.相互混杂
C.非甜是显性性状
D.相互选择 C3.杂合高茎豌豆自交产生的后代中,杂合高茎植株约占后代总数的( )
A.1/4
B.1/2
C.3/4
D.100%B课件23张PPT。§1.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F1形成的配子种类、比值都相等,配子结合是随机的。 F2性状表现类型及其比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遗传因子组成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1∶2∶1高茎∶矮茎 =DD∶Dd∶dd =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结果及其解释被归纳为 定律,也称为 定律。孟德尔第一分离孟德尔产生的新的疑问1.一对相对性状的分离对其
他相对性状有没有影响呢?
2.决定一种性状的遗传因子
对决定其它性状的遗传因子
有影响吗?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对每一对相对性状单独进行分析粒形粒色315+108=423其中 圆粒∶皱粒≈黄色∶绿色≈F1黄色圆粒绿色皱粒P×黄色圆粒F2黄色
圆粒黄色
皱粒绿色
圆粒绿色
皱粒×101+32=133315+101=416108+32=1403∶13∶1为什么会出现新的性状
组合?与一对相对性状实验中
F2的3:1是否有关联每一对相对性状的传递规律仍然遵循着_________________。基因的分离定律如果把两对性状联系在一起分析, F2出现的四种表现型的比(黄色:绿色)*(圆粒:皱粒)=(3:1)*(3:1)
黄圆:黄皱:绿圆:绿皱=9∶3∶3∶1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绿色皱粒F1黄色圆粒F1配子PP配子配子只得_____遗传因子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______,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________分离自由组合一半F29∶3∶3∶1≈结合方式有___种
基因型____种
表现型____种 黄圆 黄皱1YYrr
2 Yyrr 绿圆 1yyRR
2yyRr 绿皱1yyrr16942YyRR2YYRr 4 YyRr1YYRR 9331在F2中出现的性状中:
(1)双显性性状的个体占总数的 。
(2)能够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 。
(3)与F1性状不同的个体占总数的 。
(4)与亲本性状不同的个体占总数的 。
9/161/47/163/8 黄圆2YyRR2YYRr 4 YyRr1YYRR 黄皱1YYrr
2 Yyrr 绿圆 1yyRR
2yyRr 绿皱1yyrr三、对自由组合规律的验证----测交1、推测: 配子遗传因子
组成性状表现YyRr YyrryyRryyrr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杂种一代 双隐性类型
黄色圆粒 × 绿色皱粒 YyRryyrr 1 ∶ 1 ∶ 1 ∶ 12、种植实验另:其它六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其它生物自由组合定律内容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__________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______,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__________。互不干扰分离自由组合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P11思考与讨论①选材准确
②从简单到复杂
③把数学统计分析用于实验
④假说-演绎 实验证实 逻辑上环环相扣十分严谨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基因表现型基因型等位基因孟德尔的“遗传因子”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D、d
非等位基因:控制不同形状的基因。A、d1900年,荷兰植物学家德佛里斯、德国植物学家柯灵斯和奥地利植物学家丘马克。 1909年约翰生提出用基因(gene)代替遗传因子基因的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比较
如图表示某一生物精原细胞中染色体和染色体上的基因,
自由组合的基因是
练习:ABab(1)、此细胞的基因型是 AaBb (2)属于同源染色体的是 1 2 3 41和2、 3和4 (3)属于非同源
染色体的是
1和3、1和4
2和3、2和4(4)属于等位基因的是A和a、B和b(5)该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发生分离的基因是A和a、B和b
A和B(或 b )、 a 和B(或b )(6) 减数分裂,该种类的细胞能形成的精子的基因型是AB、Ab、aB、ab相关计算1:知道亲本的基因型,求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或基因型。(采用棋盘法)
两个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的亲本杂交,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后代表现型之比为( )
AB Ab aB ab
AB
aB
3:12、知道子代表现型或基因型的数目或比例,求亲本的基因型。
现有子代基因型及比值如下:1YYRR、1YYrr、1YyRR、1Yyrr、2YYRr、2YyRr,已知上诉结果是按自由组合定律产生的,则双亲的基因型是( )
YY:Yy=(1+1+2):(1+1+2)=1:1
RR:Rr:rr =(1+1):(2+2):(1+1)=1:2:1YYRr 和 YyRr练习、
将高杆(T)无芒(B)小麦与矮杆无芒小麦杂交,后代中出现高杆无芒、高杆有芒、矮杆无芒、矮杆有芒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3:1:3:1,则亲本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TtBb ttBb例:小麦高(D)对矮(d)是显性,抗病(T)对不抗病(t)是显性,
现有两亲本杂交,后代如下: 高抗180,高不抗60,矮抗180,
矮不抗62。求亲代基因型和表现型。3 针对1对相对性状算比例,然后相乘.
将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的向日葵杂交,按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后代中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比例为( )
Aa x AA------AA占1/2
Bb x Bb------BB占1/4
Cc x Cc------CC占1/4
AABBCC所占比例为:1/2X1/4X1/4=1/32
1 已知基因型为AaBbCc ×aaBbCC的两个体杂
交,能产生________种基因型的个体;能
产生________种表现型的个体。 2 已知基因型为AaBbCc×aaBbCC两个体杂交,
求子代中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所占的比例
为____________;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所
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1/161241/84.分析亲本产生的生殖细胞种类及比例:
如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Cc,则其产生的生殖细胞为1/2A
1/2a1/2C
1/2c1/2C
1/2c1/2C
1/2c1/2C
1/2c1/2B
1/2b
1/2B
1/2b1/8ABC
1/8ABc
1/8AbC
1/8Abc
1/8aBC
1/8aBc
1/8abC
1/8abc共8种生殖细胞,每种生殖细胞各占1/8.推广:
n对等位基因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则生殖
细胞共有2n种,每种各占1/2n.例题、
假定某一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BbCcDdEEFf,此 个体能产生配子的类型为
A.5种 B.8种 C.16种 D.32种D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揭示( )基因之间的关系
A.一对等位 B.两对等位
C.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 D.等位
2、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在F2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数占总数的
A.1/16 B.1/8 C.1/2 D.1/4
3、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AABB和aabb),F1自交产生的F2中,新的性状组合个体数占总数的
A.10/16 B.6/16 C.9/16 D.3/16CDB4、下列各项中不是配子的是
A.HR B.YR C.Dd D.Ad
5、具有基因型AaBB个体进行测交,测交后代中
与它们的两个亲代基因型不同的个体所占的
百分比是
A.25% B.50% C.75% D.100%
6、自由组合定律在理论上不能说明的是
A.新基因的产生 B.新的基因型的产生
C.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D.基因可以重新组合CDA《杂交、自交、正交和反交》微反思
自我反思:
反思本微课认为有以下优点及不足:
1. 设置问题情境,图文结合,化抽象为形象
2.。创设条件引导学生分析及评价能力。
3.精选巩固练习,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4.可进一步优化课件
同行评价
整个微课设计思路清晰,表达流畅。通过结合比较以及设计实验说明等的微课介绍,可帮助学生在课后自主突破对孟德尔相关概念的理解,还有对正交和反交的作用有很大的理解,以后练习中能有很大的帮助。突破本课的难点之一。
改进意见
进一步优化教学课件。
学生评价
通过微课介绍杂交、自交、正交和反交的相关内容,可帮助我们在课后自主突破对杂交、自交、正交和反交的认识,以及对对正交和反交的作用有很大的理解,以后练习中能有很大的帮助。
《杂交、自交、正交和反交》微练习
1、采用下列哪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 ④ 中的遗传问题:
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为纯种 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性和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显性)品种的纯合度 ④检验杂种F1的遗传因子的组成( )
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2、用纯种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作杂交实验时,需要( )
A.以高茎作母本,矮茎作父本 B.以矮茎作母本,高茎作父本
C.对母本去雄,授以父本花粉 D.对父本去雄,授以母本花粉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纯合子测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B.纯合子自交后代是纯合子
C.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D.杂合子测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答案:B C D
微课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姓名
学科
生物
学校
微课名称
杂交、自交、正交和反交
视频长度
6分38秒
录制时间
2015.8
知识点来源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二模块
知识点描述
了解杂交和自交的概念、区别以及正交和反交的实验作用
预备知识
孟德尔的豌豆实验以及相关的名词概念
教学类型
讲授型
适用对象
高中学生
设计思路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设计很多的名词概念、很多的符号代码等,学生一事很难一一区分开,学生接触的实践操作也很少,所以使得植物的杂交的事缺乏感性认识,在练习中常常涉及到正交和反交的实验,学生了解甚少,因此我设计了此微课。其思路是这样的:先从概念上区分杂交和自交的不同,然后进一步区别作用。再利用孟德尔的杂交实验来说明正交和反交的关系,以及作用。
教学过程
内 容
片头
介绍杂交、自交、正交和反交为主要内容
正文讲解
第一部分内容:介绍杂交和自交的区别以及作用
第二部分内容:正交和反交的实验过程以及作用
巩固延伸
学生结合微视频所学,利用微练习巩固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