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五章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微课练习
微练习:如图所示为不同条件下的同种酶促反应速度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影响AB段反应速度的主要因素是底物的浓度B.影响BC段反应速度的主要限制因子是酶量
C.温度导致了酶促反应Ⅰ和Ⅱ的速度不同D.曲线I显示,该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7℃ ? ?
【解题指导】由图可以看出,在AB段,随着底物浓度的升高,酶促反应速率不断增加,限制酶促反应的主要因素是底物浓度。在BC段,随着底物浓度的升高,酶促反应速率不断增加,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不再是底物的浓度,而是酶量。曲线I和II的反应温度不一样,曲线的差异是由温度的差异引起的。酶最适温度是酶催化活性最高时的温度,只根据37℃和25℃时酶促反应速率的比较无法确定酶作用的最适温度。
答案:D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五章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微课教学设计
首先展示本节实验说课的流程图。
一、实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①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催化剂和pH下分解的实验。
②说出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快慢,了解过氧化氢酶的特性、作用条件。
2.能力目标
①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有关试验和探究,学习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试验。
②在有关实验、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探究等问题的探讨中,运用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分享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试验和探究,学生进一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还要具有质疑、创新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与态度。
二、实验内容设计
1.给出实验材料,并给出两个实验课题:
①设计实验探究不同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②设计实验探究不同pH值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课题进行分组探究,设计实验方案进行试验,得出结论,并撰写实验报告。
2.分析实验,老师就如何设计实验,引导学生共同讨论,总结出设计实验的原则,掌握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三、实验方法设计
实验教学中采用的教法有:谈话引导、实验操作、启发互动、任务驱动、梳理知识等;所对应的学法有思考讨论、观察并获取信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分析归纳等。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分组探究、设计实验
二选一实验① :
实验材料:试管、试管架、滴管、火柴、卫生香、蒸馏水、3%过氧化氢溶液、新鲜肝脏研磨液、3.5%氯化铁溶液
请根据以上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探究不同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二选一实验② :
实验材料:试管、滴管、3%过氧化氢溶液、新鲜肝脏研磨液、蒸馏水 5%盐酸、5%氢氧化钠溶液、卫生香、火柴
请根据以上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探究pH值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设计意图有两点:首先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课题,学习积极性高;其次就是对教材实验稍做改进,营造开放有趣的课堂氛围。
2.探讨交流、提出质疑
学生分组二选一探究以上两个课题,一组是探究不同的催化剂,另一组是探究不同的pH。教师分别选取各组有代表性的实验方案设计,投影出来,让同学一起来讨论各个实验方案中可取的或者需要改进的地方。
重点讨论为什么这样设计?再归纳出设计这一类的实验我们要遵循什么样的原则?
设计意图:首先是提高能力方面,比如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分享信息的能力等;再次,在情感育人方面,利于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善于养成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实践的科学精神与态度。
下面以二选一实验①为例进行分析:
(1)实验目的:探究不同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2)实验试剂和实验器材:
(3)实验方法步骤:微视频观看。
(4)实验结论: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比氯化铁高。
(5)注意事项:为保证酶的活性,肝脏必修新鲜。
3.实验分析、得出结论
教师和同学一起总结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以实验“不同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为例。
1.2.3三支试管分别加入2mL过氧化氢溶液。
1号试管加入3滴蒸馏水;
2号试管加入3滴氯化铁溶液;
3号试管加入3滴肝脏研磨液;
上述三支试管,哪些条件是相同的?
两两比较有哪些条件是不同的?
相同点:三只试管均加2mL过氧化氢溶液
不同点:1号蒸馏水
2号加无机催化剂氯化铁
3号加有机催化剂过氧化氢酶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就称为变量。其中人为改变的量称做自变量比如氯化铁和肝脏研磨液;由于自变量的改变而变化的量叫做因变量如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但是它分解的速率我们看不到就找一个可以观测的指标如:气泡产生的速率或卫生香燃烧的程度,这就做因变量的观察指标;在这个实验中除了一个因变量催化剂的不同其他因素都不变叫做对照试验;其中1号试管什么都没有加叫做空白对照,2.3号试管叫做实验组,在实验中相同的地方如都加2mL过氧化氢这叫无关变量,实验中所有无关变量要相同。而且要多做几次重复试验以保证试验结果的科学性。通过讨论学生掌握住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4.课堂小结、深化理解
(1)教师利用板书梳理本节要点。
如实验设计要遵循的一般原则,如何表述实验结论等。
(2)让同学对自己初次的实验方案进行修正完善。
提示 :
①注意思考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②注意加入试剂的先后顺序、设置空白对照、添加试剂遵循等量原则。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进行归纳梳理给学生一个整体的印象,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总结规律。课堂上及时纠错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5.巩固练习、作业布置
实验材料:试管、稀释唾液、淀粉溶液、碘液、斐林试剂、滴管、蒸馏水、酒精灯、大烧杯
请用刚学习过的控制变量科学方法,根据以上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设计意图:科学合理的布置课后作业便于教师及时检查教学效果,也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五、教学反思与自我评价
1.学生自主选择,充分激发学习欲望,受学生喜爱。
2.开放性、趣味性的实验课堂,动手又动脑,对教材实验进行大胆创新、开展有挑战性的探究实验,课堂效率高。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3.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潜移默化,效果显著。
课件16张PPT。 人教版 高中生物高一上学期 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第三届数字资源征集评选活动实
验
说
课
流
程(重点、难点)1.知识目标
①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催化剂和pH下分解的实验。
②说出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快慢,了解过氧化氢酶的特性、作用条件。
2.能力目标
①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有关试验和探究,学习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试验。
②在有关实验、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探究等问题的探讨中,运用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分享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试验和探究,学生进一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还要具有质疑、创新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与态度。1.给出实验材料,并给出两个实验课题:
①设计实验探究不同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②设计实验探究不同pH值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课题进行分组探究,设计实验方案进行试验,得出结论,并撰写实验报告。
2.分析实验,老师就如何设计实验,引导学生共同讨论,总结出设计实验的原则,掌握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思考讨论
观察并获取信息 自主、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分析归纳 谈话引导
实验操作
启发互动 任务驱动
梳理知识 二选一① :实验材料:试管、试管架、滴管、火柴、卫生香、蒸馏水、3%过氧化氢溶液、新鲜肝脏研磨液、3.5%氯化铁溶液
请根据以上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探究不同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教
学
过
程二选一 ② :实验材料:试管、滴管、3%过氧化氢溶液、新鲜肝脏研磨液、蒸馏水、5%盐酸、5%氢氧化钠溶液、卫生香、火柴
请根据以上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探究pH值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教
学
过
程学生分组二选一探究以上两个课题,一组是探究不同的催化剂,另一组是探究不同的pH值。教师分别选取各组有代表性的实验方案设计,投影出来,让同学一起来讨论各个实验方案中可取的或者需要改进的地方。
重点讨论为什么这样设计?再归纳出设计这一类的实验我们要遵循什么样的原则?
教
学
过
程1.实验目的:
探究不同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2.实验试剂和实验器材:3.实验方法步骤:微视频4.实验结论: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比氯化铁高教
学
过
程5.注意事项:为保证酶的活性,肝脏必修新鲜教师和同学一起总结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以实验“不同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为例。
1.2.3三支试管分别加入2mL过氧化氢溶液。
1号试管加入3滴蒸馏水
2号试管加入3滴氯化铁溶液
3号试管加入3滴肝脏研磨液
上述三支试管,哪些条件是相同的?
两两比较有哪些条件是不同的?
教
学
过
程教
学
过
程变 自变量: 反应条件
量 因变量: 过氧化氢分解速率
因变量的观察指标:气泡的产生速率、
卫生香的燃烧程度
无关变量:过氧化氢的量
空白对照:1号试管
重复试验保证实验结果的科学性。 掌握控制变量科学方法同:三只试管均加2mL过氧化氢溶液
异:1号蒸馏水
2号加无机催化剂氯化铁
3号加有机催化剂过氧化氢酶1.教师利用板书梳理本节要点。
如实验设计要遵循的一般原则;
如何表述实验结论等。
2.让同学对自己初次的实验方案进行修正完善。
提示 :
①注意思考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②注意加入试剂的先后顺序、设置空白对照、添
加试剂遵循等量原则。教
学
过
程实验材料:试管、稀释唾液、淀粉溶液、碘液、斐林试剂、滴管、蒸馏水、酒精灯、大烧杯
请用刚学习过的控制变量科学方法,根据以上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教
学
过
程2.开放性、趣味性的实验课堂,动手又动脑
,对教材实验进行大胆创新、开展有挑战
性的探究实验,课堂效率高。充分体现教
师主导,学生主体。
3.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潜移默化,效
果显著。 1.学生自主选择,充分激发学习欲望,受学
生喜爱。谢谢观看!录制时间:2015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