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15年学年会微课展示人教版必修一第五章第四节《光合作用的原理与应用——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课件(17张ppt)+教学设计+学案+作业+资源共12份 (1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2015年学年会微课展示人教版必修一第五章第四节《光合作用的原理与应用——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课件(17张ppt)+教学设计+学案+作业+资源共12份 (1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6-10-28 21:28:33

文档简介

《光合作用的过程》进阶练习
第一套
1.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被氢直接还原的是( )
A. CO2 B. C3 化合物
C. C5 化合物 D. C6 化合物
2.下列物质中,可以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被消耗的有( C )
A.水、二氧化碳、ATP B.氧气、水、ATP
C.水、ADP、Pi D.ADP、C3、水
3.对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转变途径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C )
A.碳原子:CO2→C3化合物→(CH2O) B.氧原子:H2O→O2
C.氢原子:H2→ATP→(CH2O) D.氧原子:CO2→C3化合物→(CH2O)
4.给一株正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大豆供给14CO2 ,则一段时间后14C存在于( )
A. 淀粉 B. 脂肪
C. 蛋白质 D. 以上三项都有
5.图1表示光合作用部分过程的图解,图2表示改变光照后,与光合作用有关的五碳化合物和三碳化合物在细胞内的变化曲线。根据图回答:

(1)图1中A表示的物质是 ,它由 产生,其作用是 。
(2)图1中ATP 形成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于 。
(3)图2中曲线a表示的化合物是 ,在无光照时,其含量迅速上升的原因是
(4)曲线b表示的化合物是 ,在无光照时,其含量下降的原因是 。
参考答案:1.B 2.C 3.C 4.D 5(1)[H] 水的光解(2)太阳光能
(3)C3 略(4)C5 略
第二套
1.如图为叶绿体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关于其结构与功能的不正确叙述是(  )。
A.离体的④中添加ATP、NADPH和CO2后,可完成暗反应
B.光反应的产物有O2、还原氢和ATP等
C.③上的反应需要光,不需要酶,④中的反应不需要光,需要多种酶
D.光能转变为活跃的化学能在③上进行;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稳定的化学能在④中完成
2.在上午8~10时的两个特定时刻测定某植物细胞内三种物质的含量变化,其相对数值如图所示。该细胞最可能是(  )
A.形成层细胞 B.叶肉细胞
C.根尖细胞 D.果肉细胞
3.右图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的一个阶段,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
B.C3生成C6H12O6,需要[H]、ATP和多种酶
C.提高温度一定能促进C6H12O6的生成
D.在无光条件下,有利于暗反应进行
4、生长于弱光照条件下的植物,当提高CO2浓度时,其光合作用速度并未随之增加,主要原因在于( )
A.蒸腾作用过慢 B.光反应速率不高
C.暗反应速率过快 D.呼吸作用过快
5.(2013·大连模拟)如图为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叶片呈绿色是因为I上只含有叶绿素
B.Ⅰ、Ⅱ两部位酶的种类、功能不相同
C.Ⅱ中含有将光能转变成储存在ATP中化学能的酶
D.CO2的固定发生在Ⅰ中
参考答案:1.C 解析:④表示叶绿体基质,是暗反应的场所,暗反应所需条件为ATP、[H]、CO2,所以在离体的叶绿体基质中添加ATP、NADPH和CO2后,可完成暗反应,A正确;光反应的产物有O2、还原氢和ATP等,B正确;③表示叶绿体的类囊体,是光反应的场所,③上的反应需要光,也需要酶,④中反应不需要光,需要多种酶,C错误;光能转变为活跃的化学能在③上进行,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稳定的化学能在④中完成,D正确。
2.B 解析:由图分析细胞CO2减少,O2增多,C6H12O6增多,应为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
3. B 解析:图示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该反应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C3生成C6H12O6需在多种酶的催化下,利用ATP提供的能量,通过[H]的还原进行。若在最适温度条件下,提高温度反而会降低酶的活性,会使反应减弱。在无光条件下,暗反应会因[H]和ATP的缺乏受到限制。
4.B
5. B 解析:叶片呈绿色是因为叶片的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素;图中I是光反应场所,Ⅱ是暗反应场所,光反应和暗反应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同,故所需酶的种类和功能也就不同;ATP是光反应的产物;CO2固定属于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人教版 高中生物 必修一
“光合作用的过程”微课微反思
2015.9
本节课重点学习了生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微课的优点是能从学生认知的角度出发,创建了一系列动画情景,将光合作用过程这种抽象的知识变为简单易学的知识。这节微课可以用于学生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还能用于以后的课后复习。在微课的设计中应用了直观教学法,对比分析法,口诀法。
在教学过程中,按先“总”后“分”再“总”的顺序层层揭开光合作用过程的细节,观看微课之后,学生比较全面的掌握光合作用过程,同时能区别光反应和暗反应,通过微视频的使用增强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感受到生命的神奇和神圣。
指导学生在掌握上述内容时,遵循了“化抽象为具体”、“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用一二三四口诀(即“一个反应式、二个阶段、三个圆圈、四个分步反应”)总括光合作用过程,使学生建立起更形象生动的、深刻的概念。
由于初次制作微课,存在着许多不足。比如语言不够精炼;教学内容讲得太满;使用的动画、图片等资源比较单一等等。希望得到各位专家和同仁的指导,在下一个的微课制作中加以改进。
人教版 高中生物 必修一
“光合作用的过程”微资源
浦城第一中学-林文红
2015.9
1、延边教育出版社 《鼎尖教案》(必修1分子与细胞.生物)
2、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b70de70100oflh.html“光合作用的过程”教学设计
3、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7f2060102vl6z.html翻转课堂案例:《数字与信息》教学设计及其反思
4、《光合作用过程》百度图片
5、http://21世纪教育网fjzzjy.gov.cn/newsInfo.aspx?pkId=165911漳州教研网“七问什么是微课、如何设计微课”
《光合作用的过程》学习任务单
一、学习指南
1.课题名称:
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1必修 分子与细胞
第5章第4节 二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光合作用的过程
2.达成目标:
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上的任务,说明光合作用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具体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的过程。概述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的区别与联系,写出光合作用总反应式,概述光合作用的实质,敬畏生命。
3.学习方法建议:
认真观察光合作用过程图解,从化学反应的角度认识两个阶段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4.课堂学习形式预告:
交流自主学习成果课堂检测设计方案,协作探究质疑评价等教学活动
二、学习任务
通过观看微课,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1、光反应在哪个部位进行,物质变化有哪些,能量变化是什么?
2、暗反应在哪个部位进行,物质变化有哪些,能量变化是什么?
3、光合作用中光反应、暗反应的能量来源各是什么?
4、绘制:光合作用过程流程图
5、教材第106页基础题2-6题
三、困惑与建议
《光合作用的过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2015年9月
一、本节微课程的构成说明
本节微课程由学习任务单、微课进阶练习、微课视频、翻转课堂教学、教学反思等几部分构成。
二、教材分析
《光合作用的过程》是人教版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5章第4节“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的内容。这节课要实现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因为时间关系,我就不多说了。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是本课教学重点难点之一,它是理解光合作用实质、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对光合作用的发现、概念等知识有一定了解,而本节内容是从更深的层次来探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具有较深的抽象性,尤其是其中很多的化学变化,然而高一年级的学生在“有机化学知识”方面是近乎空白的,在物理的“能量转换和守衡”知识方面也知之甚少。
三、达成目标方法
基于翻转课堂教学理论:将知识性的教学内容前置,延伸到课堂之外,学生参照学习任务单的要求,通过观看微课视频进行自主学习,并通过进阶练习,完成相关知识性内容的学习和掌握,而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将精力着重于提高学生的能力上,即着重解决“为什么”,“怎么做”等这些能力性的问题,而不是“是什么”这些知识性问题。这也就是翻转课堂中大家常说的先学后教或是先导后教的教学模式。
根据这一教学理论,在学校网站提前向学生下发了学习任务单、进阶练习、微课视频给学生。学生通过微课视频的自主学习,达成以下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视频,说明光合作用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具体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的过程;
2.概述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的区别与联系;
3.写出光合作用总反应式,概述光合作用的实质。
然后,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达成能力目标,同时强化知识目标
通过这样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
四、课前准备
为能很好的实现课堂的翻转,我在课前分别对学习任务单、微课视频和进阶练习进行了相关设计,并对课堂教学的学习模式进行了预告。
(一)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
自主学习任务单是微课程教学法三大模块中的第一模块,供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使用。我从“达成目标、学习任务、方法建议”等个方面进行了设计,并对课堂学习形式预告:
第一环节:交流自主学习成果;第二环节:课堂检测;第三环节:设计方案,协作探究;第四环节:质疑评价等教学活动。
课堂学习形式的预告,使学生自主学习与课堂学习衔接起来,形成目标管理。
(二)教学视频设计
教学视频是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给出的学习任务的配套学习资源。本课视频紧紧围绕光合作用过程图解,按总分总的思路展开:
第一:动感视频“生命的脉动”导入使学生感受生命的神奇和神圣,激发兴趣,同时也能更好的实现情感目标。
第二:介绍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
第三:通过问题引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的比较和联系。
第四:视频展示光合作用全过程的图解,以“一二三四口诀”的形式进行光合作用全过程的小结。
第五:视频与文字结合,呼吁热爱自然,保护植被,再次为情感目标的达成进行教学。
在制作手法上主要采用视觉化的图形和图解的讲解方式,从人的对信息感知效果和效率出发,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能更好的对知识进行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在具体的细节处理上,还着重关注了对学生的注意力控制和视觉引导处理,这样做的原因,是基于微课视频是在学生自主的情况下使用的,如果微课制作不注意学生注意力控制和视觉引导,微课视频的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
从实际情况来看,课前通过“自主学习任务单”课堂学习形式的预告,说明下一节课堂学习形式,让学生感悟课前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学生课前观看微视频,学习兴趣高,自主性强,自由度大,在很好的完成知识目标教学。同时又能让学生带着个体的思考与疑惑走入课堂,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和针对性更强,也使得课堂学习深度得以拓展,进而使能力目标得以实现。
五、课堂教学
课堂学习形式的设计依据自主学习成效预估,据此设定交流自主学习成果、课堂检测、设计方案,协作探究、展示和评价等四项教学活动,并将小组合作学习贯穿于每一项教学活动之中。
一、在上课伊始,先交流自主学习成果。
二、进行课堂检测,检测的难度与“任务单”和微视频相当,一般不会有太大的问题,能够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就感,为迎接进阶探究的挑战准备良好的心理基础。
三、课堂协作探究作业,作业的深度和广度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检测”的水平,而要根据“最近发展区”原则,循序渐进地提升难度,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本组探究作业,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提问或者质疑,这是要求学生分析、综合梳理探究成果,分享经验,取得成就感的重要环节。而且,有可能有质疑产生,那会起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功效。
六、教学反思
在当今风生水起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下,教育部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了两个要求,其中发展性要求就是要求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尝试“微课程与翻转课堂相结合教学法”,让知识性的教学内容,由学生在课前自主完成,这也促进和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方式更为自主,这对当下已经习惯了使用信息工具的高中学生而言,是相当重要,且富有成效的。当然,也有部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还没有养成,还有待于今后的不断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加以培养。
总之,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广阔的空间与时间,鼓励学生在探索中不断发现,在交流中不断碰撞,在思考中相互接纳。让学生体验到进步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实现智力与能力的共同发展,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
微课教学设计模板
授课教师姓名
学科
生物
教龄
微课名称
《光合作用的过程》
视频长度
7分38秒
录制时间
2015年7月
知识点来源
人教版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5章第4节“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的内容
知识点描述
介绍光合作用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具体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的过程;
预备知识
叶绿体结构及功能
教学类型
讲授型
适用对象
高一年级学生
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
内 容
时间
片头
(30秒以内)
30秒以内
正文讲解
(7分钟左右)
第一部分内容:
60 秒
第二部分内容:
50 秒
第三部分内容:
150秒
结尾
(30秒以内)
授课完毕,谢谢聆听!
30秒以内
自我教学反思
课件17张PPT。《光合作用的过程》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本节微课程的构成说明第一部分教学反思翻转教学微课视频进阶练习学习任务单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第二部分人教版必修1第5章第4节“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的内容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第二部分对光合作用的发现、概念等知识有一定了解在“有机化学知识”方面近乎空白对“能量转换和守衡”知识知之甚少目标达成方法第三部分知识性的教学内容前置,延伸到课堂之外翻转课堂教学理论学生参照学习任务单的要求,通过微课视频自主学习利用进阶练习,完成相关知识性内容的学习和掌握课堂教学中,着重于解决疑难、提高学生的能力目标达成方法第三部分提前下发学习任务单、微练习、微课视频具体实施方法及达成目标微课视频的自主学习,达成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课堂学习,内化知识、拓展能力实现学习知识在课外、内化知识在课内课前准备第四部分课前准备第四部分使学生感受生命的神奇和美丽,激发兴趣
同时也能实现情感目标课前准备第四部分介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的过程主要内容通过问题引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的比较和联系以“一二三四口诀”的形式进行光合作用全过程的小结课前准备第四部分视频与文字结合,呼吁热爱自然,保护植被
再次达成情感目标课前准备第四部分视觉化的图形和图解讲解方式
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更好的理解和记忆
提高学习效果课前准备第四部分关注了对学生的注意力控制和视觉引导
运用镜头的移动,让画面动起来,再辅以标注对学生进行视觉引导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第五部分翻转课堂教学
模式探究教育部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了两个要求,其中发展性要求就是要求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反思在实际教学中,有部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还没有养成,还有待于今后在不断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运用多种方法加以培养。谢谢各位聆听浦城一中 林文红 2015年9月翻转课堂教学
模式探究知识目标
1.说明光合作用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具体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的过程。
2.比较光反应和暗反应的不同
3.概述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联系
4.概述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与实质。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讨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具体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情感目标
通过光合作用过程的学习,让学生逐步认识到生命世界是变化与发展的,生命的神奇和神圣。课前准备第四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