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谜谣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猜谜谣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6-10-29 15:21:35

文档简介

课件11张PPT。12头上没帽子,说话伸脖子,嘴象小铲子,脚象小扇子, 走路摆架子。(打一动物)34耳朵大,脚儿小, 身体肥胖爱睡觉. (打一动物)5 呼 噜 噜 噜 6走起路来落梅花,从早到晚守着家,看见生人就想咬,见了主人摇尾巴。 (打一动物)7汪 汪 汪 汪8 9101011猜谜谣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通过猜谜语的形式导入以及为歌曲加入节奏,增加歌曲的欢快气氛。
2、能用自然、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
3、能勇敢的担任领唱,与同学合作演唱歌曲。
2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识谱的能力较弱,又活泼好动,在这节课上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将重难点设计的由浅入深,有趣生动,在识谱上教师与学生互动,将简单的旋律学生演唱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习音乐的兴趣。
3重点难点
1、模仿小动物的叫声掌握节奏
2、唱准 i 5 ︱ 3 5 ︱i 5 ︱ i 5︱;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
师:播放《猜谜谣》的伴奏模仿小动物的动作。
生:模仿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进入教室。
师:今天老师邀请了可爱的小动物来和大家一起上课,你猜猜是哪些小动物?师:播放《猜谜谣》的伴奏模仿小动物的动作。
生:模仿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进入教室。
活动2【导入】感受体验
1、猜谜语1、猜谜语
师:●头上没帽子,说话伸脖子,嘴象小铲子,脚象小扇子, 走路摆架子。(打一动物)
生:鸭子
师:出示节奏,并用鼓敲击节奏。
x x x︱
嘎 嘎 嘎
生:听辨并用“嘎”的叫声模仿。
师:能用动作表现吗?
生:边说节奏边模仿鸭子的动作
师:播放伴奏
生:随音乐感受。
教师:看看下一位被邀请的是哪个小动物?
●耳朵大,脚儿小, 身体肥胖爱睡觉。(猪)
师:出示节奏,并用鼓敲击节奏.
x x x x
呼 噜 噜 噜
生:听辨并用“呼噜噜噜”的叫声模仿
师:能用动作表现吗?
生:边说节奏边模仿小猪的动作;学生也可以模仿老师做一做。
师:播放伴奏学生随音乐做。
教师:看看下最后被邀请的是哪个小动物?
●走起路来落梅花,从早到晚守着家,看见生人就想咬,见了主人摇尾巴。(小狗)
师:出示节奏,并用鼓敲击节奏,
x x x x
汪 汪 汪 汪
生:听辨并用“汪汪汪汪”的叫声模仿。
师:能用动作表现吗?
生:边说节奏边模仿小狗的动作也可以模仿老师的动作做一做。
师:播放伴奏学生随音乐做。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语的形式增强趣味性,通过不断的聆听音乐为歌曲的学习做了铺垫,也和本课的主题一致,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提高对音乐的兴趣)。
活动3【导入】学唱歌曲
师:出示课件
生:按动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按节奏模仿叫声。
师:教师播放《猜谜谣》的音乐。
生:边做动作边说节奏。
(设计意图:先易后难,学生有了前面的铺垫,后面做起来得心应手,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师:下面我们给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加上了好听的音符,让我们一起唱一唱吧。
师:分析整首旋律有四个乐句,小朋友看前两个乐句,有黑色的和蓝色的音符,小朋友演唱蓝色的部分,谁能唱唱。
生:随琴唱然蓝色部分的旋律。
师再和学生接龙演唱一二乐句的旋律。
师:观察三、四乐句找出不同的旋律
师:采用动作辅助的形式让学生唱准音高。
生:模仿教师做双手高举然后双手抱肩、双手展翅位再双手抱肩。
师和生随琴完整演唱曲谱。
(设计意图:降低了演唱的难度,学生容易把握,又不觉得识谱的枯燥,增强趣味性)。
师:播放一首歌曲,请大家仔细聆听歌曲的情绪、速度怎样?
生:聆听并回答。
师:总结中速稍快、欢快活泼。
师:接下来请小朋友跟着老师的琴填词演唱。
师:这首歌曲是山东风格的歌曲。多从山东地方方言的音调上把握歌词的演唱。因此重点摹唱带圆滑线的地方例如:抱着头、爬树头、是老牛、是小猴。不是山羊这一句学生唱不准音,教师采用多读词再填词唱。
生:模仿老师的演唱,把握好难点。
师:再弹奏旋律学生从头演唱。
师:这首歌曲采用了怎样的演唱形式?在歌曲里找一找。(问答的对唱形式和齐唱的形式)
活动4【导入】合作表现
1、师问生答
2、男生问女生答
3、老对之间问答
4、老师问女生回答男生唱齐的部分
(设计意图)采用多种形式表现歌曲,进一步巩固歌曲,也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师:歌中唱到的几个小动物你能用动作表现吗?
生:用动作表现小动物。
师:小朋友看看老师是怎样做的?教师随歌曲表演。
师:你能跟着做一做吗?
生:随音乐模仿老师的动作。
(设计意图)通过表演小动物的动作提升学生的创编意识,模仿教师的动作体现了教师的引领作用。
活动5【导入】教学反思
《猜谜谣》是一首问答对唱歌曲,通过一问一答唱出牛、羊、鸭、鹅、猫、猴、猪、狗八种动物。歌曲为一段体结构:第一、第二乐句的节奏完全相同,每个乐句又有两个乐节构成,音乐形象统一。第四乐句变化重复了第三乐句,最后结束在主音上,在变化中形成统一。
为了跟贴近歌曲,我的第一个环节是猜谜语,教师敲击节奏学生模仿。因为没加入音乐所以感觉比较平淡。在第二课我进行了改动,学生随音乐加入节奏。由于音乐速度快,学生按音乐的节奏说就感到很忙乱。针对这一点我又进行了第三次改动,说一次节奏就加一个律动,通过这次修改,学生能很好的掌握并有了一定的成就感。
在歌曲的学唱中,教师提问歌中都唱到了哪些小动物?你能用动作模仿吗?学生做的五花八门,教师不好收场。经过思考,进行了第二次改动。请同学们看看老师是怎样做的?我在动作的设计上尽量简单化、还要有趣味性,经过改动之后学生能很好的随老师做出来,接着我又说,小朋友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动作做,这样既有了学生的自主又有了老师的引领,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歌曲填词演唱时,有的地方学生始终唱不准,我在教学中,从歌曲的山东风格入手,让学生先读词,按照曲调读词的方法学生很快就掌握,并很有兴致的学唱这首歌。
在这次的教学中,通过摸索、反复实践,我有了自己的上课的路子和风格,这是我这次参加评优课最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