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6张PPT。中国的河流
沧江中学中国的河流外流河与外流区河流特征的差异内流河与内流区滚滚长江
滔滔黄河流域概况上、中、下游水文特征开发利用问题与治理对流域社会
经济的影响主要河流塔里木河目标导学1、能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太平洋流域、印度洋流域、北冰洋流域)
2、能读图说出外流区与内流区,比较我国外流河与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3、比较我国东部季风区南方和北方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河流的水文特征水位(汛期、枯水期、断流、干涸):长、短、春汛、
夏汛、冬汛 水量(流量):丰富、大、小、含沙量:大、小有无结冰期(凌汛):有、无、长、短河流的水系特征水系形态、支流、湖泊河流流程、流向、水系归属流域面积、支流排列形式河道(河谷宽窄、河床深浅、河流弯曲系数)河网密度河流的水文特征展示点评任务一:完成课堂探究步骤一1、2题,说说我国外流河、内流河及其水文特征。
任务二:完成课堂探究步骤一3题,比较我国东部季风区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河流水文特征。
任务三:完成课堂探究步骤二拓展题。
任务四:课堂检测1-10题
任务五:课堂检测11-16题黑龙江海河黄河淮河长 江珠 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太平洋塔里木河澜沧江松花江外流河分布概况三大水系太平洋水系:黑龙江、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澜沧江等。印度洋水系:北冰洋水系:边界河怒江、雅鲁藏布江等。额尔齐斯河。中俄界河:中朝界河:中越界河:黑龙江、乌苏里江等。鸭绿江、图们江等。北仑河。国际性河流黑龙江(阿穆尔河——俄罗斯)额尔齐斯河(鄂毕河——俄罗斯)怒江(萨尔温江——缅甸)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印度)澜沧江(湄公河——缅、泰、老、柬、越)湖泊我国湖泊众多,以青藏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分布最为集中。
内流湖外流湖咸水湖淡水湖湖水输出方式蒸发外流河流出中国的湖泊中国的湖泊目标导学第二课时:滚滚长江1、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综合分析长江的河流概况,(发源地、注入的海洋、长度、径流量、流域面积、干流流经的省区、流经主要地形区、河段的划分、主要支流及湖泊)
2、读图分析长江上、中、下游各河段的划分及其自然特征。
3、分析长江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长江的开发利用,问题与治理。展示点评1任务一:结合导学案探究1(1)、(2)、(3)讲讲长江的源流概况。(发源地、注入的海洋、长度、径流量、流域面积、干流流经的省区、流经主要地形区、河段的划分、主要支流及湖泊)
任务二:结合导学案探究1(4)、2(1),说一说长江上、中、下游各河段的划分及其特征。
任务三:结合导学案探究3说一说长江的开发利用(“水能宝库”、“黄金水道”)
任务四:结合导学案探究2(2)说一说长江的问题与治理(荆江水患、洞庭湖湖泊萎缩)。展示点评2任务五:课堂检测题1-6
任务六:课堂检测7、8 题,第7题第(3)、(4) 小题不做。河源概况长江源头和注入的海洋东 海滚滚长江河源概况长江干流流经省级行政区东 海滚滚长江河源概况青 藏 高 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 江 中 下 游 平 原长江干流流经地形区横断山区滚滚长江河源概况长江水系图沱沱河通天河金沙江滚滚长江河源概况长江干流纵剖面图和景色滚滚长江河段特征上 游中 游下 游河段特征三峡四川盆地宜昌湖口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巫山长江三峡位置示意图滚滚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丰富的水能资源“水能宝库”利用与开发1具大的通航能力(“黄金水道”)利用与开发2河道弯曲中游河段荆江水患河道弯曲载弯取直工程问题及治理1比较图,看一看洞庭湖的面积有什么变化?你能解释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吗?17世纪中期20世纪中期湖泊萎缩、蓄水能力减少退耕还湖,保护湖泊问题及治理2“八百里洞庭”泥沙入湖
围湖造田
淤塞萎缩上 游中 游下 游目标导学第三课时:滔滔黄河1、请你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黄河的概况,以及各河段的水文特征(比较长江、黄河的水文特征的差异)
2、说出母亲河的开发利用价值。(水利建设上的成就、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3、母亲河的忧患?(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与治理对策)。展示点评任务一:参考学习长江的方法,说出黄河的基本概况
任务二:说出黄河的上、中、下河段的划分,各河段的特征。(书本P58页活动1、2)
任务三:列举说出黄河在水利建设上所取得的成就、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2-3个)。
任务四:黄河的忧患 ①水土流失与泥沙、地上河、河道决口泛滥(P59页活动4),②断流(P57页)、③凌汛(P59页活动3) 、④荒漠化),说出这些问题发生的河段、现象、治理的方法。黄河流经的地形区青藏高原内 蒙 古 高 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滔滔黄河 解释黄河“地上河”的成因。想一想,历史上,黄河洪水泛滥与“地上河”之间有什么关系?滔滔黄河土层疏松植被破坏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下游进入平原地区流速减慢泥沙沉积 人工筑堤约束暴雨洪峰理顺下列的关系,把序号填写在空白方框内
①流经黄土高原 ②河堤决口 ,泛滥成灾 ③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①③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