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隆中对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28 20:30: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98张PPT。鞠 躬 尽 瘁死 而 后 已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历史上的名相。现在,“诸葛亮”这个名字已经成为了智慧的象征。
【诸葛亮年表】
  公元 年龄 生平及事迹
光和4年 181年 1岁 公元一八一年农历四月十四日诸葛亮诞生于琅邪阳都(今山东 )。
中平6年 189年 9岁 诸葛亮生母章氏去世。
初平3年 192年 12岁 诸葛亮父亲诸葛珪去世。
兴平元年 194年 14岁 诸葛亮与弟诸葛均及妹妹由叔父诸葛玄收养,其兄诸葛瑾同继母赴江东。
兴平2年 195年 15岁 诸葛亮叔父诸葛玄任豫章太守,他及弟妹随叔父赴豫章(现南昌)。
建安2年 197年 17岁 诸葛玄病故。诸葛亮和弟妹移居襄阳(今湖北襄樊) 
   建安4年 199年 19岁 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水镜先生司马徽。
建安12年 207年 27岁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对刘备陈说 “隆中对”。随即出山辅助刘备。
建安13年 208年 28岁 诸葛亮出使东吴,说服吴主孙权抗曹。
建安14年 209年 29岁 诸葛亮任军师中郎将。建安16年 211年 31岁 诸葛亮与关羽、张飞、赵云镇守荆州。
建安19年 214年 34岁 诸葛亮留关羽守荆州,与张飞、赵云分兵与刘备会师。刘备攻占成都,诸葛亮任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
建安20年 215年35岁 诸葛亮整顿巴蜀内政。
建安23年 218年 38岁 诸葛亮留守巴蜀,供
应在汉中作战的刘备。
蜀章武元年 221年 41岁 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或蜀。诸葛亮任丞相。
蜀建兴元年 223年 43岁 刘备兵败白帝城,永安托孤于诸葛亮。刘备死,刘禅即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
蜀建兴2年 224年44岁 亮调整巴蜀内政。
蜀建兴3年 225 年 45岁 诸葛亮率军南征,平定南蛮。
蜀建兴5年 227年 47岁 诸葛亮上《出师表》,屯兵汉中,即日北伐。
蜀建兴6年 228年 48岁 北伐失街亭,诸葛亮斩马谡,自贬为右将军,行丞相事。
蜀建兴7年 229年 49岁 诸葛亮再次北伐,夺取武都、阴平,恢复丞相职位。
蜀建兴8年 230年 50岁 诸葛亮再次北伐。
蜀建兴9年 231年 51岁 诸葛亮北伐攻祁山,大败魏军,在木门伏杀魏名将张郃hé。
蜀建兴11年 233年 53岁 诸葛亮在斜谷修造邸阁,屯集粮食。
蜀建兴12年 234年 54岁 诸葛亮于再次北伐,因积劳成疾病死五丈原。
下面的对联是什么意思?一对二表三分鼎,六出七纵八阵图一对:《隆中对》
二表:前、后《出师表》
三分:分为魏蜀吴三国
六出:六出祁山北伐
七纵:七擒七纵孟获
八阵图:孔明所设军阵
概括诸葛亮一生功绩。返回上页 下页 智慧的化身—“智绝”—足智多谋 神机妙算 火烧博望坡 三气周瑜
火烧赤壁 三分隆中决策
火烧新野 六出祁山
草船借箭 七擒孟获
空城计 巧布八阵图
舌战群儒
填歇后语(这也是知识积累)诸葛亮用兵——
诸葛亮当军师——
诸葛亮的锦囊——
诸葛亮隆中对策——
诸葛亮弹琴——
诸葛亮的鹅毛扇——
诸葛亮三气周瑜——
诸葛亮草船借箭——神出鬼没
名副其实
神机妙算
有先见之明
计上心来
神妙莫测
略施小技
用的是疑兵计返回上页 下页 时代背景 东汉末年朝廷政治日趋黑暗,官府摇役繁重、刑罚极其苛刻,广大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这时,爆发了一场规模巨大的农民起义——黄巾起义。在镇压黄巾起义过程中产生和壮大起来的大小武装力量,为了取代东汉王朝,争夺势力范围,进行了勾心斗角的政治斗争和频繁的军事混战。在镇压黄巾起义中起家的曹操、刘备和孙坚,在多次战争中,一步步扩大势力。赤壁大战之后,形成了曹操、刘备和孙权三国鼎立的形势。赤壁战后,曹操进兵关中,打败韩遂,马超,占有凉州。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又进兵汉中,张鲁投降,次年,曹操称魏王。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死,其子曹丕废汉献帝,自称皇帝,改国号为魏,都洛阳。 ??? 刘备借赤壁之战的胜利,占有荆州南部四郡(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并从孙权手中借得南郡部分地区。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刘备西攻益州取胜,自领益州牧。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大将黄忠破斩曹军降领夏侯渊,夺取汉中,刘备自称汉中王。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 ??? 孙权在赤壁战后重点向南发展。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派步兵向岭南进军,占据交州。次年,孙权将都城从京口迁到秣陵,并建石头城,该名建业。黄武元年(公元222年),孙权称吴王,公元229年正式称帝,国号吴,都建业。背景介绍 刘备问计于诸葛亮是在公元207年,当时曹操已基本上统一了黄河流域,孙权经过父兄及自己三代的经营,也比较牢固地占有江东。刘备兵少,而且又没有地盘,他虽有才略,然而志不得伸,开始投靠公孙瓒,后又相继制于陶谦和曹操,建安四年,起兵攻打曹操,失败后又去依附袁绍。
第二年,袁绍在官渡之战中被曹操击败,他又逃到荆州去领队刘表,受刘表集团中外戚势力排挤,被送到新野这个偏僻小县屯兵。二十余年间一直过着流亡生活。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他决定从寻求谋士入手,经徐庶推荐,他三顾茅庐,请求诸葛亮帮助他。隆中对陈寿这篇《隆中对》,就是诸葛亮当时纵谈天下大事的一段记载。在湖北襄阳对策,下回答上诸葛亮的“建国方略”返回上页 下页 “隆中”所在位置隆中成都武侯祠湖北襄阳古隆中武侯祠返回上页 下页 湖北襄阳古隆中武侯祠三顾堂返回上页 下页 湖北襄阳古隆中诸葛草庐返回上页 下页 陕西汉中诸葛亮墓《三国志》及陈寿简介《三国志》是记载魏、蜀、吴三国对峙时期历史事件较为完整的一部史书,共65卷。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为前四史。
《隆中对》是其中诸葛亮传的开头部分。隆中是诸葛亮的隐居地,而“对”有对策的意思,古代臣子回答君王所问的政治、军事、经济方面的策略叫“对策”。《隆中对》指诸葛亮对刘备兴复汉室这一问题作出的回答。当时诸葛亮只有26岁。此后,诸葛亮即出山辅佐刘备,做刘备的军师(后为丞相),帮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
陈寿,西晋史学家,主要著作有《三国志》、《古国志》等。 hào fǔ
好 为《梁父吟》
qīng tuí
倾 颓
duó
度 德 量 力 沔
shēn
信 大 义
chāng jué
猖 獗
kuài
吴 会
dài xù
殆 存恤
yīn
民殷国富 乐 毅
zhòu
帝室之胄
dān
箪食壶浆 mianyue疏通文义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
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
也。唯博陵崔州平,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
善,谓为 信然。 亲自 喜欢唱经常 跟 没有人 同意只有 友好认为 确实这样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诸葛亮亲自耕种田地,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与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这一点。只有博陵崔州平,颖川的徐庶徐元直跟他交情很好,说是确实这样。隆中对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
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
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
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
驾顾之。”是否接近、趋向器重驻扎委屈招来一起对…..说,告诉屈尊拜访他三国地图请找出新野返回上页 下页 新野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当时刘备驻军在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是卧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吗?”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徐庶说:“这个人只能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您应当屈身去拜访他。”隆中对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
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
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
谓计将安出?”去拜访 总共 才 就叫人避开崩溃 盗用皇帝的政令 蒙受风尘估计 伸张 智谋缺乏 就因此失败 停止认为 怎么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于是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共去了三次,才见到。刘备于是叫旁边的人避开,说:“汉朝的天下崩溃,奸臣窃取了政权,皇上逃难出奔。我没有估量自己的德行,衡量自己的力量,想要在天下伸张大义,但是自己的智谋浅短、办法很少,终于因此失败,造成今天这个局面。但是我的志向还没有罢休,您说该采取怎样的计策呢?” 隆中对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
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
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
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
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通“以”  一起 占据 小战胜而且 谋划 挟持的确 争胜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篡权以来,各地豪杰纷纷起兵,占据几个州郡的数不胜数。曹操与袁绍相比,名声小,兵力少,但是曹操能够战胜袁绍,从弱小变为强大,不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制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的确不能与他较量。
隆中对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
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
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
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将军岂有意乎?经历       归附 作为   谋取 物资 连接 到达 地方 大概 用来可有意思吗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了三代,地势险要,民众归附,有才能的人被他重用,孙权这方面可以把他结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荆州的北面控制汉、沔二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东面连接吴郡和会稽郡,西边连通巴、蜀二郡,这是兵家必争的地方,但是他的主人刘表不能守住,这地方大概是老天用来资助将军的,将军是否有占领的意思呢?隆中对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
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
之士思得明君。险要的地方凭借 昏庸懦弱兴旺 富裕 爱惜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益州有险要的关塞,有广阔肥沃的土地,是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饶,形势险固的地方,汉高祖凭着这个地方而成就帝王业绩。益州牧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在北面占据汉中,人民兴旺富裕、国家强盛,但他不知道爱惜人民。有智谋才能的人都想得到贤明的君主。隆中对三国地图请找出荆州、益州返回上页 下页 新野益州荆州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
思贤若渴,若跨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
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
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
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sì壶
浆以迎将军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
兴矣。”后代 闻名 广泛的招揽占据 险要的地方 和好安抚 政治带领亲自 (用)箪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将军您既然是汉朝皇帝的后代,威信和义气闻名于天下,广泛地招揽英雄,想得到贤能的人如同口渴一般,如果占据了荆州、益州,凭借两州险要的地势,西面和各族和好,南面安抚各族,对外跟孙权结成联盟,对内改善国家政治;天下形势如果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名上等的将军率领荆州的军队向南阳、洛阳进军,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出击秦川,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您呢?如果真的做到这样,那么伟业可成,汉朝的政权就可以复兴了。” 隆中对“天下有变”进军路线图返回上页 下页 将荆州之军
以向宛、洛率益州之众
出于秦川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
复言。”羽飞乃止。一天天解释我 好象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刘备说:“好!”从此同诸葛亮的情谊一天天地深厚了。
关羽、张飞等人不高兴了,刘备劝解他们说:“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得到水一样。希望你们不要再说什么了。”关羽、张飞才平静下来。隆中对文言知识归纳通假字:吾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
自董卓已来。以,通“以” 词类活用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箪,名词作动词,用箪(竹篮)盛 壶,名词作动词,用壶装外,名词用作状语,对外
内,名词用作状语,对内日,名词用作状语,一天天谓谓为信然
谓先主曰信谓为信然
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义著于四海用遂用猖獗
此用武之国
贤能为之用国此用武之国 国险而民附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去国怀乡一词多义说对……说因此 运用,使用 出力,效劳可信,确实通“伸”,伸张诚信,信义地方地势国家国都一词多义:诚已此诚不可与争锋诚如是实在,确实果真然志犹未已自董卓已来停止通“以”已历三世已经一词多义:为好为梁父吟吟唱是谓为信然以弱为强者成为贤能为之用被此可以为援作为一词多义:以以弱为强者把用来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以向宛、洛而以迎将军者因因屏人曰因之以成帝业于是,就此依靠,凭借古今异义


古义 拜访(将军宜枉驾顾之)今义 照顾古义 总共(凡三往)今义 平常的孤

日古义 我,古代王侯的自称(孤不度德量力)今义 孤立古义 大概(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今义 危险古义 一天天(于是与亮情好日密)今义 太阳隆中对抑亦人谋
遂用猖獗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北据汉、沔,利尽南海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猖獗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失败凶猛而放肆可以把表可能,能够南方近海地方南中国海用来表因果的连词古义: 今义: 而且压抑用:古义:因此 今义:使用;需要1.时人莫之许也
2.亮躬耕于南阳
3.此用武之国
4.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5.贤能为之用宾语前置(时人莫许之)状语后置判断句被动句特殊句式翻译
1,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2.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3 . 将军岂愿见之乎?
(他)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当时的人
并不承认这一点 。 这个人只能你去拜访他,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
将军是否愿意见他呢?您应当屈尊亲自去拜访他。 4.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5.非为天时,抑亦人谋也。
6.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
7.?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我没有估计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衡量自己
的力量能否胜人,就想要在天下伸张大义。 不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筹划得当。 但是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您说该采取
怎样的办法呢? 荆州北靠汉水、沔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
得到。 8.?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9.?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10.?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百姓国家兴旺富裕,(刘璋)却不知道爱惜。(将军的)信用道义闻名天下,广泛罗致英
雄,思慕贤才如饥似渴。我有了孔明,就像鱼有了水呀。11.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12.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乎?这大概是老天用来资助将军的,将军是否有夺取它的意图
百姓谁敢不用篮子盛着饭,用壶装着酒来迎接将军呢! 回答问题 深入理解返回上页 下页 归纳各段大意2、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1、介绍诸葛亮的隐居生活和不平凡的抱负3、刘备三顾茅庐,向诸葛亮请教复兴大计,并表示自己的决心。4 写隆中对策6 写刘备非常看重诸葛亮的才能。思考:全文6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怎样
分?三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1、诸葛亮的出身及年轻时的抱负
2、徐庶推荐诸葛亮3、刘备问计
4、诸葛亮对策 (文章的主体)6、刘备的评价“对”之前
(1-2)“对”之时
(3-5)“对”之后
(6) 时间顺序第一段:简介诸葛亮的身份以及他远大的抱负。
1 (为什么交待这个?——与《陈涉世家》联系:
①写人物传记首先要交待身份,符合传记的写法。②为下文作铺垫。)学习前三段思考:2、诸葛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是否太狂?作者这样写是什么意图?并不“狂”。实际上诸葛亮的才能远高于管仲、乐毅。
作者这样写是为了突出诸葛亮才能非凡。学习思考:
因为当时人们还不了解他,只有跟他十分友好的朋友才知道他确有出将入相的才能。 3.为什么“时人莫之许”,只有崔州平和徐庶“谓为信然”? 4、为什么“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 将军宜枉驾顾之”暗示诸葛亮有大才,不会轻易投靠刘备;
“就见”才能表现出刘备的诚意,才能表现出对人才的尊重,才有可能感动诸葛亮并赢得他的信任。(通过徐庶的话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能。)5、先主诣亮,“凡三往,乃见”,仅仅是表现刘备的求贤若渴吗?1、表现刘备的求贤若渴;
2、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非凡才能。第三段:写刘备三顾茅庐问策。
6“三顾茅庐”为什么不详细介绍?——隆中的对策才是要点,这样安排详略得当。)7、“奸臣窃命,主上蒙尘”的“奸臣”是谁?“主上”是谁?这句话指的是什么事?“奸臣”指曹操;“主上”指汉献帝。
这句话指曹操逼迫汉献帝迁都许昌,挟天子而令诸侯。8、刘备的“信大义于天下”具体是指什么?兴复汉室,统一中国。统观对策(第4段),可以分为几层,介绍了哪些内容?
1、分析曹操、孙权两大集团的状况,分清敌友,采取不同的方针。
2、指出荆、益二州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和夺取的可能性。
3、归纳策略的主要之点并指出光明的前景。1、对曹操为什么“不可与争锋”?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2、对孙权,为什么“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3为什么要先“跨有荆益二州”?荆州北 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 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 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 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 君。返回上页 下页 地利——天时4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的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根据是什么?政治蓝图:“霸业可成 ” “汉室可兴”战略方针:1、跨有荆、益,保其岩阻,
2、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3、等待时机,北定中原。(从荆益二路 伐曹,兴复汉室)根据:当时的天下形势a、不具备向北或向东发展的可能
b、荆、益两州可作建立霸业的基础
C、修明内政是巩固政权的保证。 5、在对前景形势的分析中,诸葛亮特别强调了什么因素的作用?你是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来的?特别强调了“人谋”的作用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贤能为之用
总揽英雄,思贤若渴6、结尾写“关羽、张飞等不悦”有什么作用? 引出刘备对诸葛亮的评价,说明他的“自比”并非虚夸,从侧面突出了诸葛亮的杰出才能;同时照应了前文,使文章显得结构严谨。侧面描写。
烘托诸葛亮对于刘备的重要性。7、“孤之有孔明,犹鱼有水”属于什么描写方法?起什么作用?1、文中提到的诸葛亮有何特点?
智识卓绝、才华横溢、自视甚高、 抱负非凡,料事如神,关心国家大事,有卓越的的政治和军事才能的谋臣形象
2、文中提到的刘备有何特点?
礼贤下士,求贤若渴,虚心诚恳以复兴汉室为己任的英雄形象人物形象【课堂小结】:
本文自始至终围绕着隆中对策这个中心,围绕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进行叙事议论,层次极为清晰,结构十分谨严,语言概括精练,人物形象丰满,五百余字的篇幅,内蕴极丰,言简意赅,是史传中的精品。让我们悉心品味《隆中对》,汲取史学文学精华;用心解读诸葛亮,树远大志向,成有用之才。赏析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从各个方面描写刻画诸葛亮这个中心人物,是本文最主要的写作特点。开头一段写诸葛亮,从正面写他的非凡抱负;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则从侧面来写。刘备、诸葛亮问答从正面通过人物自身的语言塑造形象,充分表现诸葛亮的天才预见,而刘备三顾茅庐、密谈后“与亮情好日密”、关张不悦、刘鱼水相答都从侧面表现诸葛亮的非凡才能。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照应,使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更丰满。欣赏有关诸葛亮的诗词,对联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江流水不转, 遗恨失吞吴。
------ 杜甫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杜甫对联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土木草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与课文相关的知识
1、三顾茅庐:诚心诚意一再邀请。
2、初出茅庐:比喻刚到新手缺乏经验。
3、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大家商量,就能想出好办法。
4、赞诸葛亮的诗:堪爱南阳美丈夫,愿将弱主整匡扶。
片言妙论三分定,一席高论自古无。
先取荆州为家业,后吞巴蜀建皇都。
要知鼎足为形势,须向茅庐指画图。再 见隆中对一、诸葛亮青年时代之事二、徐庶推荐诸葛亮三、刘 备 问 计诸葛亮对策抱负作铺垫侧面烘托四、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侧面烘托1、不具备向东或向北发展的可能性
2、夺取荆、益州二州,作为根基
3、修明内政,联吴抗曹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第四段:写隆中对策
拥百万之众——军事优势
挟天子而令诸侯——政治优势

已历三世——地位巩固
国险——地理险要
民附,贤能为之用——政治优势

用武之国——地理:交通便利
其主不能守——政治形势
(既不会用兵,又不会用人)
天府之土——地势险要
政治形势:暗弱(民殷国富而
不知存恤, 智能之士思得明君。)此诚不可与争锋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可争,但作为根据地
不保险。可图,作为根据地《隆中对》被史家称为“千古奇策”,请指出这一 “奇策”分为哪几个步骤。先消灭割据势力中最弱的刘表和刘璋,跨有荆、益两州——建立根据地,形成鼎足之势。
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积蓄力量。
从荆、益二路伐曹——兴复汉室。返回上页 下页 研究讨论请概括诸葛亮计谋的核心内容
你认为文章写了一个怎样的诸葛亮连吴抗曹 占据荆州 北伐中原具有卓越的政治和军事见解和才能积累一些和诸葛亮相关的故事和名句故事: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布八阵图、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等。  
诸葛亮在军事(如火烧赤壁、收二川)、政治(如治理蜀汉)、外交(如智激孙权、周瑜)、天文(如草船借箭)、奇门八卦(如摆八阵图)、工具制造(如诸葛弩、木牛流马)
名句:诗词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
对联:淡泊以明志 宁静而致远 ——题河南南阳卧龙岗宁远楼 :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 ——题成都武侯祠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杜甫
成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顾茅庐。
1.在《隆中对》中,您很重视“人”的力量,为何在您去世后竟出现“蜀中无大将,廖化充先锋”的局面?
2.“操既拥百万之众,此诚不可与争锋”,你为什么不投奔曹操尽快统一中国结束民不聊生的日子?
3.你说,“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兵分两路,形成钳形之势,这种形势为何没出现?拓展质疑: “跨有荆、益”的方针是怎样实现的? 诸葛亮“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孙权“遣军三万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隆中对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亲自田地喜爱时常当时的人没有谁赞同他这种自比的只有认为的确是这样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
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当时驻扎器重是否希望让他和你一起来吧。俱:一起;接近委屈地招他应该委屈你的车马拜望 由是先主遂诣yì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duó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到;拜见共才于是屏退崩溃,衰落盗用皇上的政令在估量伸张蒙受风尘停止因此还认为怎么失败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
州郡者不可胜数sh?。曹操比于袁绍,
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
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
拥百万之众,挟xié天子而令诸侯,此诚
不可与争锋。
名声一起尽凭借终于以和战胜而且人的谋划挟持争胜确实向……发号司令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
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
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
东连吴会guì,西通巴、蜀,此用武之
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dài天所以资
将军,将军岂有意乎?代地势依附德高望重的人有才能的人依据谋取被连接通达兵地方大概用来资助益州险塞sè,沃野千里,
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
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
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xù,
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地势险要昏庸懦弱成就,完成凭富足却爱护;安抚将军既帝室之胄zhòu,信义著于四海,
总揽英雄,思贤若渴,若跨荆、益,保
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
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
将将jiàng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
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
箪dān食壶浆以迎将军乎?诚如是,则
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政策措施安抚广泛罗致后代传扬险要的地方各个少数民族修理;整顿带领用箪盛从亲自谁象用壶装来果真这样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
勿复言。”羽飞乃止。
一天比一天解释好像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