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蒸糕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 熟悉歌曲内容,感受歌曲风趣、活泼的特点。
2. 通过想象与联想,结合欣赏乐曲,大胆创编,踊跃参与合作表演。
3. 分角色进行表演,培养音乐表现力,感受音乐与形体表演之间的关系。
2学情分析
这是一首根据壮族民歌音调编曲而成的叙事性表演唱歌曲。歌曲叙述了猴子想磨米、蒸糕,去请小狗帮忙时,未能得到小狗的帮助,便自己动手解决了问题。当小猴蒸好糕时,小狗想吃糕,受到小猴的阻拦和“嘲笑”。歌曲的词曲结合自然,小过门和间奏的设置增添了表演的情趣,使音乐更加幽默、风趣。歌曲从侧面揭示了“劳动光荣、劳动者理应受到尊重”的道理。歌曲为六声徵调式,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
3重点难点
(一)教学难点
感受乐曲风趣活泼的特点。在乐曲感染下,热情投入创作与实践中,激发学生互动参与的热情,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音乐实践能力。
(二)教学难点
合理展开想象与联想,创编出生动活泼、富于特征的形象和情节。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猴子蒸糕
(一)新课导入
总结本单元所学内容,归纳特征,介绍形象,引出 “闪亮登场”的“人物”——猴子,引出新课《猴子蒸糕》。
教师讲述《猴子蒸糕》的故事。
活动2【讲授】猴子蒸糕
(二)新课学习
1. 聆听歌曲《猴子蒸糕》,了解歌曲内容。
介绍背景——壮族民歌。(教师可收集壮族民歌的资料进行口述。)
2. 教师出示《猴子蒸糕》歌词,让学生熟悉歌词内容,朗诵歌词。
3. 再次聆听歌曲《猴子蒸糕》,对照歌词,构思创编“音乐剧”。
给学生5到7分钟时间,自由合作,分角色,分工,依据歌曲叙事情节创编“音乐剧”。可同时安排3-4组进行。除了主演外,每组还可以安排“导演”“评判小组”“剧务”等,共同为表演出谋划策,以提高表演效果,“分工不分家”,以增强孩子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4. 欣赏歌曲《猴子蒸糕》动画,《猴子蒸糕》分角色表演,让每个小组的表演者边听歌曲边构思进入“角色”。
第一组表演完以后,可暂时做停歇,让观众提出评价意见及修改建议,然后第二组出场。如是类推。
活动3【讲授】猴子蒸糕
(三)课堂小结
结合表演,对猴子与小狗的生活态度、行为做出价值判断,深化思想认识。结合单元内容,强调进一步加强“热爱劳动”、“劳动光荣”的情感体验,号召大家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同时还应树立“尊重他人劳动,做力所能及的事、用劳动创造果实”的思想态度和情感。
课件14张PPT。猴 子 蒸 糕播放《猴子蒸糕》动画,请说一说这段动画讲述了什么故事?它告诉大家一个什么道理?完整聆听歌曲,边听边思考:这首歌曲分为几段?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请聆听录音范唱(第一、二段歌词)。猴子得到一袋米,去请小狗来磨米,请了几趟请不到,唉!只好自己去磨米。猴子就要蒸粉糕,去请小狗来蒸糕。请了几趟请不到,哎!只好自己来蒸糕。请听第一段、第二段录音,听一听:这两段的旋律相同吗?随录音轻声哼唱第一、二段歌词。同学们想一想:当小狗连续两次拒绝小猴子的请求时,小猴子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和表情?同学们在演唱时怎么做才能表现出小猴子的这种心情呢?失望、伤心努力、加油——请同学们跟着录音,带着小猴子的心情演唱第一、二段歌词。请听第三、四段录音,想一想:小狗与小猴子的心情和表情应该是什么样的?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与动作来表现小狗与小猴子?请聆听歌曲范唱(第三、四段歌词)。猴子把糕刚蒸好,小狗来向猴子讨:“猴哥哥,可怜我,我的肚子饿极了,给我吃个饱。”猴子听了笑一笑,一面又把小狗叫:“请你做工你不到,不做工的吃不到,吃不到!”请模仿小狗与小猴子的语气随录音哼唱第三、四段歌词。随录音有表情地完整演唱歌曲,演唱时,请注意小狗与小猴子不同的心情与语气。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设计伴奏节奏型边唱边伴奏。分组表演歌曲:选出两位同学扮演小狗与小猴子,其余同学随录音边唱歌曲边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