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2张PPT。蜡烛-----------------西蒙诺夫(苏联)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1945年)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所进行的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造成破坏最大的全球性战争。
战争最高峰时期,全球有61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有17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交战双方是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法国等国组成的反法西斯同盟与以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国组成的法西斯国家轴心国集团。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火遍及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及大洋洲五大洲;交战双方同时也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及北冰洋四大洋展开战斗。
尽管在1939年9月前,中国的抗日战争,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战争等反法西斯的抵抗已经开始,但一般认为战争从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开始,到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国投降而告结束。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西蒙诺夫,苏联俄罗斯作家。生于军官家庭。1934年开始写作。1938年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
1939年任军事记者,以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创作。剧本《我城一少年》,《俄罗斯人》、《俄罗斯问题》长篇小说《日日夜夜》。《我城一少年》《俄罗斯人》《日日夜夜》《俄罗斯问题》均获斯大林奖金。
《战斗的中国》一书,描写中国人民进行的解放战争。1959至1971年发表的三部曲《生者与死者》(《生者与死者》《军人不是天生的》《最后的夏天》),读准这些字音契(qì)柯(kē)拉耶夫 瓦砾(lì) 地窖(jiào) 揣(chuāi)在怀里?
匍(pú)匐(fú) 腋(yè)窝
僵(jiāng)硬 颤(chàn)巍巍
肃穆(mù) 解下列词语的意思①企图:图谋,打算。
②匍匐:爬行。
③精疲力竭: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
④颤巍巍:抖动摇晃(多用来形容老年人的某些动作)。
⑤肃穆:严肃安静。课文的层次结构第一部分(1—7段):写苏联红军要偷袭桥头堡时,有一位战士牺牲了。
第二部分(8—13段):写老妇人育乞西亲眼目睹这位战士牺牲的经过。
第三部分(14~31段):详写老妇人育乞西置生死于度外,安葬红军烈士,还在坟堆上点上藏了45年的结婚喜烛。
第四部分(32~44段):写苏联红军寻找战士尸体时,却发现坟堆、老妇人和烛光。思考探究本文为什么要以蜡烛为题?烛光是红军烈士生命之光,烛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烛光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1、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从她那黑色的大围巾底下,摸出她离开地窖的时候揣在怀里的东西,这是一支大蜡烛,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问题]:为什么要对这支蜡烛的来历做补充说明? 补充说明这支蜡烛非同寻常的意义,表现了老妇人给红军烈士献出的是一份最珍贵的感情。2、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
[问题]:这里又提到围巾的颜色,有什么特殊的意味? 黑色,表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这一着色,渲染了肃穆气氛,表达了老妇人的哀悼之情。 3.“方场的一边,离其他的房屋几步的地方,高高地耸立着一堆瓦砾,它的本来面目简直一点也看不出来了。”
[问题]:句中“耸立”是什么意思?用在这儿有什么作用 ? “耸立”是高高直立的意思。“耸立”在这里表明瓦砾堆之高,表明战争的残酷和严重的破坏性。4.“他们小声地谈论着,似乎怕惊扰那肃穆的空气,他们穿过方场,走过桥,赶上他们的连队,投入战斗。”
[问题]:你能体会出句中蕴含的深意吗? 红军士兵们被老妇人的行动和感情深深感动,并从中感受到一种巨大的动力。5、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珍爱的东西──她的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
[问题]:这段文字如果写成“在方场上,老妇人的蜡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契柯拉耶夫的坟头”,同原句比较一下,说说原句好在哪里? 原句勾画了经战争破坏后的环境,勾画了烛光的背景,“炮火烧焦了的土地”,“炸弯了的铁器”,“烧死了的树木”,控诉着法西斯强盗对人类文明的践踏。原句再次点出这支蜡烛是结婚的花烛,是老妇人惟一珍爱的东西,点出非同寻常的意义,足以表现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至高无上的感情。原句不写老妇人和烈士的名字,而说“南斯拉夫母亲”和“一个苏联青年”,揭示这种感情的意义,是两国军民感情的集中表现,这种感情达到了母子情深的境界。文章第二部分,多次写到炮火在离老妇人很远的地方响起来,试着在课文中找出这些句子,并体会它们的特殊意义 这些句子突出了老妇人在炮火中种种行为的感人力量。几乎隔几行就写炮火。这样写,渲染了环境的危险,叫人一直为老妇人的安危担心,老妇人在炮火之中的种种行为就格外感人。同时,炮火在离老妇人很远的地方响起,似乎也喻指法西斯的炮火在反法西斯各国同盟的友谊的巨大力量面前也望而却步了。文中第17段中关于“她”的动作描写的词语有哪些?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感情?穿,翻,看见,理,弯,坐 反映的感情:对年轻战士的哀怜、叹息。老妇人能够舍身掩埋红军战士的动机是什么?动机:痛恨法西斯,热爱自己的祖国。(红军战士是为解放南斯拉夫而牺牲的,他牺牲在南斯拉夫的土地上。坟堆是南斯拉夫老妇人育西乞为他堆的,她不忍心红军战士暴尸战场,她要让红军烈土安息在南斯拉夫国土上。)最后两句话是什麽意思?结尾两句话讴歌南斯拉夫母亲对苏联红军烈士最崇高最热烈最诚挚的感情。这种感情不分国界,情同母子。这种感情建立在正义的反侵略的基础上,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