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和尚 教学设计
执教课题
音乐欣赏——三个和尚
研 究 设 想
一、研究专题: 民乐合奏的教学探索
二、课 题:人教版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动画城——音乐欣赏《三个和尚》
三、教材分析:
《三个和尚》是选自幽默讽刺动画片《三个和尚》的音乐作品。这部20世纪80年代初的动画片,巧妙地借用“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民间谚语,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个人与集体、个人利益与社会共同利益的关系思考,辛辣地讽刺了推卸责任的社会现象。
? ? 这首乐曲运用中国民间乐器音色变化刻画不同人物形象,这种不改变旋律,改变音色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十分简朴有效,易儿童接受。段落与段落衔接处,或者几声打击乐器的敲奏,或是一件独奏乐器简短的经过句,手法简洁,音乐流畅,浑然一体。
四、教学对象分析: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没有对结构形式的理解,音乐在头脑中就可能是混沌一片。所以,我会配合故事情节,巧妙地借助民间乐器不同的音色欣赏,吸引学生,展开音乐欣赏教学。
五、落实课标理念:
(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体验到:音乐带给我们如此丰富的形象;音乐是我们的好朋友;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之情,利用音乐教育挖掘孩子们人性的可爱与纯真。
(二) “过程与方法”目标
教学过程与方法:由浅入深的教学环节,且层层相扣。设计不同形式的听辨活动,有乐曲听辨过程中的乐器演奏模仿;利用Powerpoint 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力求从听、动、辨、感等教学活动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
(三) “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初步识别三种民族乐器:板胡、坠胡、北方管子,在聆听乐曲时,能够模仿其演奏姿势,并且记忆音乐所表达的人物形象。
六、探索高校课堂(设计思路):?
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态度。本节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主要根据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听赏民乐的兴趣。我围绕三个维度教学目标设计本课:
首先,开门见山出示课题,和孩子们一块儿,以“三个和尚”为主题,听儿歌,做律动。
其次,介绍民乐合奏,完整听赏民乐合奏曲《三个和尚》。给学生展示本曲的完整音乐形象。
然后,分段欣赏时,将每一件民族乐器分别介绍给孩子,播出这个乐器所表现的音乐旋律,通过让孩子们模仿乐器演奏的姿势以及模仿不同的音乐情景,可以使孩子们记忆乐器音色以及所表达的人物性格特点。当孩子们再次完整听赏乐曲的时候,孩子们就可以记忆主题,并表现音乐了。
最后,让孩子们的思维创造得以升华,给他们创造表演的机会,孩子们乐于接受,乐于表现,轻轻松松达成目标,从而获取高效的音乐课堂。
七、预测教学效果?:
通过欣赏乐曲,能让低年级学生形成良好的聆听音乐的习惯,并能记忆乐曲中不同乐器所表现的不同人物形象。
教 学 设 计
教学目标:
1、聆听木鱼、铜锣在《三个和尚》前奏中的表现,从而认识和记忆乐器演奏的音色。
2、初步识别板胡、坠胡、北方管子三种民族乐器的音色,记忆它们分别表现的不同人物形象。
3、引导学生欣赏音乐并能为《三个和尚》旋律进行生动形象的模仿表演。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生对乐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识别民族乐器(木鱼、铜锣、板胡、坠胡、管子)的有关知识。并结合乐曲让学生感受不同乐器所表现的音乐形象,以及乐器的音色。
教学准备:视频课件、木鱼、铜锣。
教学过程:
导入
1、听儿歌《三个和尚》。
2、做律动《三个和尚》。
认识民乐合奏,完整听赏民乐合奏曲《三个和尚》
教师简单介绍什么叫民乐合奏。
请学生安静聆听乐曲。
3、请学生说说乐曲当中出现的所熟悉的乐器名字。(木鱼、锣……)
三、分段欣赏乐曲音乐,分别介绍木鱼、锣、板胡、坠胡、北方管子。
1、出示木鱼和锣,聆听由木鱼和锣所表现的《三个和尚》前奏部分。
2、出示板胡,聆听板胡演奏的“小和尚”形象,并请学生模仿板胡演奏的姿势。
3、出示坠胡,聆听坠胡演奏的“瘦和尚”形象,并请学生模仿坠胡演奏的姿势。
4、出示北方的管子,聆听北方管子演奏的“胖和尚”形象,并请学生模仿北方管子演奏的姿势。
5、播放三个和尚争吵的音乐部分,并请学生模仿争吵的动作。
师:三个和尚都来到了庙里,水被喝完了,可谁也不想去打水,于是争吵了起来……
6、播放三个和尚救火的音乐部分,并请学生模仿泼水救火的情景。
师:一天夜里,雷电交加,小老鼠打翻了烛台,使整个庙宇被烧了起来,三个和尚齐心协力把大火扑灭……
再次完整听赏音乐
1、 师:刚才我们分别听赏了不同的音乐部分,现在请同学们再次完整聆听整首曲子,在表现不同音乐形象时,请做出相应的姿势,好吗?
2、学生聆听并表现。
五、创造表演“三个和尚”。
1、学生尝试自己创造表演“三个和尚”。
2、观看动画片《三个和尚》。
3、学生再次表演“三个和尚”。
五、课后小结:
? 同学们,今天我们聆听的《三个和尚》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乐曲以简单的三件乐器描绘了生动的三个人物形象,展现了忙碌的劳动情景,大家可以从中体会音乐所表达的不同情绪,想象所表现的不同内容。它生动、有趣。让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学会互相帮助,团结。
六、板书设计: 三个和尚
金复载
民 乐 合 奏
《三个和尚》课后反思
民乐合奏《三个和尚》是选自幽默讽刺动画片《三个和尚》的音乐作品。这首乐曲运用中国民间乐器音色变化刻画不同人物形象,这种不改变旋律,改变音色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十分简朴有效,易儿童接受。段落与段落衔接处,或者几声打击乐器的敲奏,或是一件独奏乐器简短的经过句,手法简洁,音乐流畅,浑然一体。
为了更好的落实课标理念,真正的做到化难为简,提升课堂的效率,让孩子们把一首具有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特色的民乐欣赏课上得更加生动、有趣,我做了许多方面的准备。尤其是我在课件制作上是比较有想法的,它使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分段听赏环节显得比较出色。现将本节课所围绕的几个部分开展活动做一个回顾:
第一,开门见山出示课题,和孩子们一块儿,以“三个和尚”为主题,听儿歌,做律动。
第二,介绍民乐合奏,完整听赏民乐合奏曲《三个和尚》。给学生展示本曲的完整音乐形象。学生在此环节中摇头晃脑地聆听音乐,说明孩子对乐曲的旋律已有所感染。
第三,分段欣赏,我认为这是本节课的亮点环节。我通过视频,将每一件民族乐器分别介绍给孩子,让孩子们聆听这个乐器所表现的音乐旋律,并让孩子们模仿乐器演奏的姿势以及模仿不同的音乐情景。此环节,孩子们好奇心重,很感兴趣,孩子们基本上都能表现出来,完全和我一块儿投入到聆听、模仿与表演当中。
第四,再次完整听赏乐曲,并表现音乐。这个环节,孩子们在分段听赏时,已经有了音乐记忆,所以在此环节,孩子们能在相应的乐器出现时做出相应的动作,并能模仿部分音乐情景,表现音乐,效果是比较不错的。
最后,创造表演。我为了让孩子们的思维创造得以升华,给他们创造表演的机会,特意设计了这个环节,先让几个孩子尝试表演,再让孩子们观看动画片的表演,最后升华了创作表演的效果。
总的来说,本节课上,孩子们是乐于接受,乐于表现的,能投入到整个音乐学习的活动中来,并且也记忆和认识了本节课所应掌握的民族乐器知识,但是,我本人在组织语言和措词上是很欠精炼和妥当的,在总结环节,如果能画龙点睛,扣题,说明问题就更好了。
课件10张PPT。民乐合奏三个和尚民 乐 合 奏 三个和尚板胡:声音清脆、响亮,表现了“小和尚”蹦蹦跳跳,左顾右盼,一副天真、灵活、勤快的模样[ 坠胡:声音柔和、有弹性,表现出“瘦和尚”幽默、诙谐的形象。北方管子:声音高亢、明亮,属于一种双簧管乐器,表现出“胖和尚”小心、谨慎的形象。 民 乐 合 奏 三个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