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工业革命完成后,资本主义进人蒸汽时代,资产阶级政治统治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进一步巩固与扩大,其主要方式是革命和改革。19世纪中期,俄国和日本均进行了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从历史的角度看,本课内容属于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范围内扩大的表现。从现实的角度看,通过本课学习,感悟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发展,要吸收和借鉴全人类的文明成果。本课分两目内容:第一目:俄国废除农奴制;第二目日本明治维新。两目内容讲述两国改革的背景、改革的措施以及改革对两国的历史影响。
【知识梳理】
俄1861年改革
原因
19世纪中期,俄国的资本主义工业有了发展,但农奴制的存在阻碍了它的发展
人物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内容
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法令。法令宣布:(1)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2)农民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列宁(因为农民赎买份地的赎金比当时的地价还高)
性质
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农奴制的废除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但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日本明治维新
时间
1869年,明治天皇政府从京都迁到东京,实行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
内容
①在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藩指大名的领地)②在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③在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影响
明治维新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亚洲唯一通过改革摆脱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危机的国家),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但是,这次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日本强大起来,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启示
①加强政治体制改革,改革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结合国情;②实行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外国先进技术。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重点、难点讲解】
一、教学重点:俄国1861年改革及其历史意义,日本明治维新及其历史意义。
知识链接:
1、俄国1861年改革及其历史意义
(1)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农奴暴动严重威胁着沙皇和贵族地主的统治。
(2)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目的:,维护地主阶级利益,挽救统治危机。
(3)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内容: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法令。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3.南北战争的影响
(4)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5)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意义: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教师点拨:
1、对俄国农奴制改革要明确以下二个方面内容:一方面俄国资本主义工业有了初步发展,但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还非常落后;另一方面农奴制的严重阻碍还表现在农奴没有自由,使资本主义工业缺乏大量的自由劳动力;还有沉重的封建剥削下,农奴无力购买工业品,影响国内市场的扩大。
2、俄国1861年改革虽然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典例说明】
例1:从客观上讲,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它没有改变
,所以俄国的资本主义发展仍然相当缓慢(
)
A.沙皇的专制统治
B.奴隶的法律地位
C.封建生产关系
D.俄国社会性质
【答案】A
【解析】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方法总结】分析选择法是解答选择题的一种有效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认真分析题目含义,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2、日本明治维新及其历史意义
(1)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因①19世纪中期的日本,仍是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②天皇大权旁落,实权掌握在幕府将军手里,幕府统治腐朽。③外族入侵,国内矛盾激化,幕府统治岌岌可危。④中下级武士接受西方先进技术和思想,主张以武力推翻幕府统治,并取得成功。外因①1853年,一支美国舰队闯入日本港口,要求谈判“通商”。第二年,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同意开放港口。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提出同样要求。②外族侵略,民族危机加深。
(2)明治维新的目的:摆脱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
(3)明治维新的内容: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4)明治维新的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5)明治维新的意义:明治维新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教师点拨:
1.
明治维新前国内矛盾的激化,一方面统治阶级内部的中下级武士成为倒幕的领导者、支持者,另一方面也透露了日本国内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但受了封建幕府统治的阻碍。
2.
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时间较晚,其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日本通过狂热运用对外侵略、掠夺和杀戮等血腥手段,补充本国资源和资金的不足,很快成为亚洲强国。
【典例说明】
例2.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
A.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B.废除八股,开设学堂
C.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D.实行征兵制,建立西方化正规军
【答案】B
【解析】
是B。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无产阶级的斗争和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方法总结】直接选择法是解答选择题的一种有效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根据题目意思,直接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二、教学难点:两场改革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即进步性和局限性。
知识链接:
(1)两场改革的进步性:共同点是都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都是本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不同点是日本通过改革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独立国家。
(2)两场改革的局限性:共同点是两次改革都不彻底,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不同点是日本强大后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教师点拨:
1、俄国1861年改革产生局限性的原因:①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摆脱农奴制危机,巩固贵族地主统治。②改革是由代表贵族地主利益的沙皇实施的。③改革的前提是维护地主利益。
2、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有哪些共同点?
(1)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方式: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3)作用:都使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4)局限:都留下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典例说明】
例3.19世纪中期俄国的改革和日本的明治维新均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主要依据是(
)
A.两国的改革都是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进行的
B.两国的改革都是采取自上而下的形式
C.改革使两国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D.改革使两国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答案】D
【解析】
【方法总结】比较分析法是解答比较类选择题的一种有效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先分析题干要求,然后通过分析找出正确的选项。
【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