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的高低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音的高低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6-10-29 11:21: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音的高低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音乐
第三册
《音的高低》
教材分析
《音的高低》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上册第一课中的一节知识类综合课。本课设置的音乐活动,主要通过生活中高低不同的各种声音及其他各种乐器声音的对比,使学生初步感受音的高低,并能听辨感受生活中的声音。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对音的强弱、音的长短有了一定认识和感知的基础上安排的。同时,本课用柯尔文手势辅助学习音符的唱名,体验音高位置的变化。本课内容,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在音乐知识学习上的一个重要环节。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身心可塑性强。此年段学生,注意力时间较短,特别是对第一次接触的知识,不大容易理解。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多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理解教材中比较抽象的内容,建立音乐知识的概念。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学习、玩中创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听辨生活中各种声响,初步了解声音的高低变化;(2)认识7个音符唱名。过程与方法:以听辨高低音、哼唱音符音高、做柯尔文手势、玩游戏等音乐活动,贯穿学习认识和感受音的高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创设情境、师生律动、听辨游戏等音乐活动,激发音乐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感受声音有高低之分;(2)认识7个音符的唱名,初步建立音高概念。
教学难点
听辨、哼唱、手势三合一,把握音的高低。
教学准备
电子白板、课件、电子琴、评价栏、头饰等。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律动导入1.师生律动。师:今天陈老师想带大家到音乐城堡作客,你们准备好了吗?2.引入课题。在音乐中,声音不但有长有短,有强有弱,还有高和低。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探索音的高低。【设计意图:师生律动,营造活跃的开课气氛,凸显音乐活动课的特点。】二、听一听
辨一辨1.音乐源于自然——“动物之家”(1)听辨小鸟、牛的叫声。
师:是小鸟发出的声音高,还是牛发出的声音高?(2)听辨老虎、小猫的叫声。师: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来对比老虎和小猫的叫声。(3)强调声音的强弱与高低无关。小结高低声音的特点。2.音乐源于生活——“玩具超市”师:玩具超市里的玩具能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我们来分分类吧!对比圣诞爷爷、洋娃娃的声音高低。①听辨,用手势表示。②将玩具放入相应购物车。(2)对比小汽车、大货车的声音高低。①听辨,用手势表示。②将玩具放入相应购物车。3.
乐器表现音乐——“乐器小屋”(1)对比小提琴、大提琴的声音高低。①第一组学生代表操作,听辨。②学生将乐器放入相应方框。(2)对比笛子、大号的声音。①第二组学生代表操作,听辨。②学生将乐器放入相应方框。【设计意图:从大自然、生活中的声音引入,初步认识高音、低音的特点。最后听辨乐器发出的乐音,听辨声音的高低。】三、敲一敲
比一比1.用水杯琴对比音的高低。(1)学生试敲两个杯子,感受水杯发出的声音高低。(2)一名学生和老师各敲一个杯子,大家听辨高音。(3)两名学生各敲一个杯子,大家听辨低音。师:你们发现了吗?这些杯子的水越少,敲出的声音越?(高)
【设计意图:用“会唱歌的水杯琴”激发学习兴趣,使枯燥的听辨音的高低充满趣味性。】2.
演奏《小星星》部分旋律,引出音符。【设计意图:由熟悉的旋律,引入旋律是由不同音高、不同节奏组合而成,为后面学习音符作铺垫。】四、唱一唱
学一学师:一段美妙的旋律是由不同节奏、不同音高的音符组合而成的,这些音乐小精灵都有不同的名字,咱们一起来认识它们吧。1.
认识唱名
do,re,mi,fa,sol,la,xi.(1)读“音符精灵”名字(2)跟琴唱准音高2.
学习柯尔文手势。(1)前4个手势老师教。(2)后3个手势学生看图做。【设计意图:柯尔文手势辅助学习,加深对音符的记忆,从而更好的理解音高的位置变化。】3.
学生体验,练习手势。师:现在,大家自己看图做一做7个音乐手势,也可以跟身边小伙伴一起练习。【设计意图:学生练习做手势唱音名,教师辅助指导,给学生创设自主体验和学习的空间。】4.
完整边唱边做手势,音阶上行、下行。五.找一找
比一比1.
扮演“小精灵”。①认识自己扮演的“精灵”名字和手势②带上头饰2.
游戏“找朋友”。(1)认识游戏规则。①当音乐停止时,请找到朋友并安静站好。②两个朋友对比音的高低,用手势、身体动作来表示高低。(2)师生做游戏“找朋友”。①教师示范寻找1个朋友,用手势对比音的高低。②部分学生寻找朋友,用手势或身体动作对比音的高低。③全班参加找朋友游戏,找到朋友用手势或身体动作对比音的高低。小结:在音乐中,正是这些高低不同的音乐小精灵,组成了许多优美的旋律和动听的歌曲。【设计意图:用头饰等道具辅助音乐活动,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体验和表现音的高低,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学生在游戏中提升了对“音的高低”的认识,初步建立音高概念,最终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六、律动结课1.跳“音乐精灵舞”。2.课堂小结。【设计意图:在律动舞蹈中感受音乐学习的乐趣,巩固对音符唱名和手势的认识,在愉悦的气氛中结束本课。】
跟老师随音乐做律动听辨小鸟、牛的叫声。模仿声音。听辨动物声音的高低,找出辨别高低声音的方法。学生操作播放声音、分类。根据乐器的音色,听辨声音的高低。用动作表示高、低音。从“水杯琴”探索音的高低对比、听辨高低音。师生合作操作。欣赏由“水杯琴”演奏的旋律《小星星》。认识7个音符唱名。唱准音符音高。跟老师学做手势。自主学习。自主体验、练习哼唱、手势结合。跟音乐,边唱音阶边做柯尔文手势。带“音乐精灵”头饰。随音乐找朋友,感受“对比高低音游戏”的乐趣。用科尔文手势跳舞。伴随音乐有秩序离开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