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甘肃省嘉峪关六中九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列代表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期的是( )
①干栏式房屋 ②半地穴式房屋 ③绘有稻穗纹的陶器 ④人面鱼彩陶盆。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2.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从社会进程的发展来看,其最主要的表现是( )
A.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B.促进了封建化进程
C.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 D.加速了民族间的融合
3.“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与这一言论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4.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朝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中外文化双向交流、共享繁荣,下列事件能佐证这一现象的是( )
①文成公主入藏 ②鉴真东渡 ③玄奘西行 ④遣唐使来访。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如图为水下打捞出的辽宁“丹东一号”清代沉船“致远舰”舷窗图片,提到此舰,我们会联想起一百二十多年前那场激烈的海战,更不会忘记那场海战中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 )
A.林则徐 B.李鸿章 C.左宗棠 D.邓世昌
6.历史学家陈旭簏指出:“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文中的“这场战争”是指(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24
7.“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上述材料反映了( )M
A.洋务运动中的新气象T
B.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变化8
C.民国初年的社会风貌7
D.中国共产党建立带来的社会变化M
8.按照历史发展的因果关系来看,下列中外历史事件之间属于果关系的是( )y
A.官渡之战﹣﹣三国鼎立I
B.俄国十月革命﹣﹣中国共产党成立/
C.内燃机发明﹣﹣汽车、飞机N
D.明治维新﹣﹣珍珠港事件I
9.中国近代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曾经屡遭失败,这一局面彻底扭转的标志是( )3
A.北伐战争的胜利 B.抗日战争的胜利i
C.解放战争的胜利 D.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h
10.“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三农”问题。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而采取的措施( )B
A.l950﹣﹣l952年的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i
C.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D.农业社会主义改造V
11.我国外交成就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V
①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b
②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q
③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4
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i
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④①③② D.④②③①A
12.“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天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对联中两次“分田”指的是( )=
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社=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C.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
D.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3.中共十八大指出,五十多年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地走自己的道路,最终取得了革命、建设的伟大胜利.下列史实符合这一论述的有( )
①南昌起义 ②遵义会议 ③重庆谈判 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4.有人说英国“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这表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 )
A.君主专制 B.君主立宪制 C.总统制 D.民主共和制
15.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明确提出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分立的原则.集中体现这种思想学说的历史文献是( )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独立宣言》
C.美国1787年宪法 D.法国《人权宣言》
16.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 )
A.英国宪章运动 B.第一国际成立 C.俄国十月革命 D.巴黎公社成立
17.埃博拉病毒在非洲的肆虐已经夺取了很多人的生命,在近代历史上曾导致非洲丧失大量人口的罪恶事件是( )
A.新航路开辟 B.三角贸易
C.经济大危机 D.第二次世界大战
18.1938年9月,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达成协议,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这一事件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顶点.据此推断,“这一事件”是指( )
A.慕尼黑阴谋 B.日军偷袭珍珠港
C.德国入侵苏联 D.意大利进攻法国
19.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的趋势是( )
A.美国的单极格局
B.以美、德、中、俄日为主导的五极格局
C.以一些国家和国家联盟为主导力量形成的多极化格局
D.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日益减弱
20.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各国人民生活在“地球村”里.下列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经济全球化主要推动力是科技革命
B.全球化给世界各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C.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公正合理的保障机制
D.全球化有利于世界各国发挥自身优势
二.读图题
21.对外交往伴随着历史发展的始终,历史因交往而跌宕起伏、异彩纷呈。
(1)图1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图1所示路线的开创者是谁?当时政府设置什么机构使它保持畅通?
(2)图2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实现环球航行的是哪位航海家?
(3)图3反映的历史事件最远到达的范围是?有何历史影响?
三.材料解析题
22.材料一:史学家布克哈特在评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时说:“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神学纱幕最先在意大利烟消云散了。”
(1)材料一中的“思想文化运动”是指14﹣17世纪欧洲的哪场运动?其核心思想是什么。
材料二:铁路两旁人山人海,许多人跟着火车跑,另外一些人骑在马上,沿路旁跟随着火车。在临近达林敦的路上有一个大斜坡,史蒂芬孙决定在这个地方试验火车头的速度,他发出警告清除道路,加快行进,速度达每小时十五英里(二十四公里)。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2)材料二中的火车以什么作为动力?这一动力的广泛应用得益于谁的创新?
材料三:
(3)材料三展示的成果分别是哪次科技革命中取得的?这两次科技革命分别将人类带入什么时代?
四.简答题
23.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是我国的四个直辖市,他们见证了近现代中国的荣辱兴衰,请回答:
(1)北京城在19世纪中期的哪一次侵华战争中遭到洗劫?经过中国人民的努力,北京以新的姿态站在世人面前,什么事件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
(2)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激起了北京学生掀起了哪一场爱国运动?这场运动有何历史意义?
(3)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标志着哪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这场运动的旗帜是什么?
(4)在20世纪50年代,中美在哪一场战争中兵戎相见?20世纪70年,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哪一个文献,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5)解放战争时期,哪一场战役解放了天津?1984年,国家开放天津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此政策是哪一次会议的决策?
(6)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在重庆进行谈判,毛泽东等人赴重庆谈判的目的是什么?
2015-2016学年甘肃省嘉峪关六中九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列代表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期的是( )
①干栏式房屋 ②半地穴式房屋 ③绘有稻穗纹的陶器 ④人面鱼彩陶盆。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考点】河姆渡的原始农耕;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分析】本题考查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期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的半坡原始居民,是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种植蔬菜,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因而②④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注意掌握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文明.
2.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从社会进程的发展来看,其最主要的表现是( )
A.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B.促进了封建化进程
C.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 D.加速了民族间的融合
【考点】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知识点.
【解答】通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秦国逐步建立起封建制度.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影响的理解能力.
3.“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与这一言论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考点】新文化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
【解答】新文化运动是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1915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故选D.
【点评】重点识记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影响.
4.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朝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中外文化双向交流、共享繁荣,下列事件能佐证这一现象的是( )
①文成公主入藏 ②鉴真东渡 ③玄奘西行 ④遣唐使来访。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考点】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了唐朝对外交往.
【解答】文成公主入藏是中华民族内部的民族融合事件,不属中外交往,据此可排除所有含①的BCD三个选项.
故选A.
【点评】解答组合选择题,排除法是比较好用的,一般题目排除一个即可获取正确答案.
5.如图为水下打捞出的辽宁“丹东一号”清代沉船“致远舰”舷窗图片,提到此舰,我们会联想起一百二十多年前那场激烈的海战,更不会忘记那场海战中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 )
A.林则徐 B.李鸿章 C.左宗棠 D.邓世昌
【考点】甲午中日战争.
【分析】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知识.
【解答】题干图片有“致远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领全舰官兵英勇抗敌,在舰艇受重创的情况下,他下令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号冲过去,全舰将士壮烈牺牲.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熟练掌握课本知识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6.历史学家陈旭簏指出:“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文中的“这场战争”是指(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考点】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
【分析】本题注重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影响的理解和掌握.
【解答】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所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故答案选A.
【点评】本题重在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影响的理解与掌握能力,较为简单.
7.“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上述材料反映了( )
A.洋务运动中的新气象
B.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变化
C.民国初年的社会风貌
D.中国共产党建立带来的社会变化
【考点】近代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分析】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为本题主要考查点.
【解答】依据材料中“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说明民国初年政府颁布实行公历,而民间依然有实行农历过年的,反映了民国初年的社会风貌.
故选C.
【点评】本题掌握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8.按照历史发展的因果关系来看,下列中外历史事件之间属于果关系的是( )
A.官渡之战﹣﹣三国鼎立
B.俄国十月革命﹣﹣中国共产党成立
C.内燃机发明﹣﹣汽车、飞机
D.明治维新﹣﹣珍珠港事件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知识点.
【解答】第二次科技革命中,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了内燃机,内燃机的出现,导致了飞机、汽车的发明.汽车和飞机都是以内燃机产生的动力为动力的.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
9.中国近代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曾经屡遭失败,这一局面彻底扭转的标志是( )
A.北伐战争的胜利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解放战争的胜利 D.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考点】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历史意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解答】据所学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屡败的局面;洗涮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故选B.
【点评】识记抗日战争的经过和胜利的重大历史意义.
10.“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三农”问题。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而采取的措施( )
A.l950﹣﹣l952年的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C.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D.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考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解答】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实现了土地集体所有,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重大失误,我国的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国家和人民遇到了建国后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大失误与挫折.C项不属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而采取的措施.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而采取的措施.
11.我国外交成就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②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③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④①③② D.④②③①
【考点】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的外交成就.
【解答】①发生在1955年,②发生在1972年,③发生是在1971年,④发生在2001年.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知识识记能力.
12.“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天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对联中两次“分田”指的是( )
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社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C.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
D.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考点】土地改革的意义;农村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分析】本题考查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答】第一个“分田”是指土地改革.1950﹣1952年,我国开展土地改革,使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第二次“分田”是指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民创造了“包产到户”这一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它使农民获得土地的使用权,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故选D.
【点评】本题掌握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关知识.
13.中共十八大指出,五十多年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地走自己的道路,最终取得了革命、建设的伟大胜利.下列史实符合这一论述的有( )
①南昌起义 ②遵义会议 ③重庆谈判 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考点】遵义会议;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
【分析】本题考查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关内容.
【解答】1935年1月,中共在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符合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地走自己的道路的论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把全党工作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实现了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使重新确立的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有了组织上的保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也符合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理念.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注意识记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14.有人说英国“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这表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 )
A.君主专制 B.君主立宪制 C.总统制 D.民主共和制
【考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知识点.
【解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斯图亚特王朝统治英国,实行封建君主专政制度.资产阶级革命后,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利,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有关知识的理解能力.
15.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明确提出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分立的原则.集中体现这种思想学说的历史文献是( )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独立宣言》
C.美国1787年宪法 D.法国《人权宣言》
【考点】美国1787年宪法.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正确理解1787年宪法的内容.
【解答】本题考查的是三权分立原则,由所学内容来可知,《权利法案》体现了资本主义对王权的控制;《独立宣言》宣告了美国的独立;《人权宣言》表现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的思想;而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正好表现出三权分立的原则,总统、国会、议院相互牵制.
故选C.
【点评】正确理解三权分立的原则在美国1787年宪法中的体现.
16.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 )
A.英国宪章运动 B.第一国际成立 C.俄国十月革命 D.巴黎公社成立
【考点】巴黎公社.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巴黎公社的掌握情况.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巴黎公社是用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反动统治后,建立起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对宪章运动、第一国际、巴黎公社、十月革命的性质和地位区分掌握.
17.埃博拉病毒在非洲的肆虐已经夺取了很多人的生命,在近代历史上曾导致非洲丧失大量人口的罪恶事件是( )
A.新航路开辟 B.三角贸易
C.经济大危机 D.第二次世界大战
【考点】三角贸易.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三角贸易”的知识点,应把握“三角贸易”的有关知识.
【解答】在三角贸易中,欧洲殖民者从欧洲出发,到非洲掳获黑人,运往美洲,卖给美洲的种植园主.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熟记三角贸易的有关内容.
18.1938年9月,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达成协议,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这一事件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顶点.据此推断,“这一事件”是指( )
A.慕尼黑阴谋 B.日军偷袭珍珠港
C.德国入侵苏联 D.意大利进攻法国
【考点】绥靖政策和慕尼黑会议.
【分析】本题考查慕尼黑会议.
【解答】通过题干中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是:慕尼黑会议(慕尼黑阴谋).1938年9月底,英法德意四国在慕尼黑举行会议,并签署《慕尼黑协定》.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和与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割让给德国,捷方应于10天之内从上述领土撤退完毕;英法对捷克斯洛伐克的新边界安全给予国际保证.《慕尼黑协定》是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慕尼黑会议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及影响.
19.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的趋势是( )
A.美国的单极格局
B.以美、德、中、俄日为主导的五极格局
C.以一些国家和国家联盟为主导力量形成的多极化格局
D.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日益减弱
【考点】世界格局多极化.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解答】据所学知,1991年两极格局瓦解后,美国成为了唯一的超级大国,企图建立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单极世界,但遭到其他几个力量中心的抵制,在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等力量中心的推动下,世界格局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多极化只是一个趋势,还没有最终形成.
故选C.
【点评】识记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是多极化.
20.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各国人民生活在“地球村”里.下列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经济全球化主要推动力是科技革命
B.全球化给世界各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C.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公正合理的保障机制
D.全球化有利于世界各国发挥自身优势
【考点】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解答】据所学知,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两极格局的瓦解,经济的全球化发展趋进一步加强,这主要得益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迅速发展,以及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加速了世界经济发展和繁荣,有利于世界各国发挥自身优势,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发达国家凭借自身的优势,成为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由此判断ABD三项正确.
故选C.
【点评】识记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及其影响.
二.读图题
21.对外交往伴随着历史发展的始终,历史因交往而跌宕起伏、异彩纷呈。
(1)图1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图1所示路线的开创者是谁?当时政府设置什么机构使它保持畅通?
(2)图2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实现环球航行的是哪位航海家?
(3)图3反映的历史事件最远到达的范围是?有何历史影响?
【考点】材料解析题;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新航路的开辟;阐述见解题.
【分析】(1)本题考查丝绸之路.
(2)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
(3)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的相关知识.
【解答】(1)观察图1,从“西汉”“长安”“玉门关”以及路线向西等信息,可判断出该路线是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后促进了西汉和西域地区的交往,丝绸之路逐渐形成.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保护丝绸之路上往来的商人、客旅.
(2)观察图2,从路线中可以看出是新航路的开辟路线图,反映的是新航路的开辟.从1519﹣1522年,麦哲伦完成了环球航行,用事实证明了地球是圆的.
(3)观察图3,反映的事件是郑和下西洋.据所学知,从1405至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他从刘家港出发,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故答案为:
(1)丝绸之路,张骞,西域都护.
(2)新航路的开辟,麦哲伦.
(3)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点评】识记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新航路开辟的相关知识.理解丝绸之路的开通、郑和下西洋、新航路开辟都加强了世界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使世界由孤立、隔绝逐渐走向整体.
三.材料解析题
22.材料一:史学家布克哈特在评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时说:“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神学纱幕最先在意大利烟消云散了。”
(1)材料一中的“思想文化运动”是指14﹣17世纪欧洲的哪场运动?其核心思想是什么。
材料二:铁路两旁人山人海,许多人跟着火车跑,另外一些人骑在马上,沿路旁跟随着火车。在临近达林敦的路上有一个大斜坡,史蒂芬孙决定在这个地方试验火车头的速度,他发出警告清除道路,加快行进,速度达每小时十五英里(二十四公里)。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2)材料二中的火车以什么作为动力?这一动力的广泛应用得益于谁的创新?
材料三:
(3)材料三展示的成果分别是哪次科技革命中取得的?这两次科技革命分别将人类带入什么时代?
【考点】文艺复兴运动;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及其核心思想.
(2)本题主要考查火车的动力及这一动力的发明.
(3)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科技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
【解答】(1)据材料一“思想文化运动”“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神学纱幕最先在意大利烟消云散了.”可知,这是14﹣17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文艺复兴运动是14世纪到17世纪的一场欧洲思想文化运动.最先在意大利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其核心是人文主义精神,强调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
(2)1785年,瓦特改良了蒸汽机,使机器获得了持续而稳定的动力,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使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利用蒸汽机发明了火车机车,1825年,这列名为“旅行者号”的机车在英国试车成功,此后,铁路交通迅速发展,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3)汽车是第二次科技革命中的重要科技成果,电子计算机网络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重要科技成果.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由于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广泛使用,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电力逐步取代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历史进入了“电气时代”.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人类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标志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
故答案为:
(1)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2)蒸汽机;瓦特.
(3)第二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电气时代,信息时代.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和三次科技革命,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四.简答题
23.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是我国的四个直辖市,他们见证了近现代中国的荣辱兴衰,请回答:
(1)北京城在19世纪中期的哪一次侵华战争中遭到洗劫?经过中国人民的努力,北京以新的姿态站在世人面前,什么事件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
(2)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激起了北京学生掀起了哪一场爱国运动?这场运动有何历史意义?
(3)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标志着哪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这场运动的旗帜是什么?
(4)在20世纪50年代,中美在哪一场战争中兵戎相见?20世纪70年,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哪一个文献,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5)解放战争时期,哪一场战役解放了天津?1984年,国家开放天津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此政策是哪一次会议的决策?
(6)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在重庆进行谈判,毛泽东等人赴重庆谈判的目的是什么?
【考点】阐述见解题;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新中国成立;对外开放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中美建交.
【分析】(1)本题考查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及新中国成立的史实.
(2)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及意义.
(3)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内容.
(4)本题考查中美外交关系的发展变化.
(5)本题以天津为切入点考查了三大战役与对外开放的内容.
(6)本题考查了我党参加重庆谈判的目的.
【解答】(1)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劫掠著名皇家园林圆明园中的珍宝并放火烧园,宏伟华美的圆明园变成了一片废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
(2)1919年,由于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中国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这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并显示了巨大的力量.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3)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这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兴起.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他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进行了一次猛烈的扫荡,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青年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
(4)19050﹣﹣1953年,为保家卫国,抗美援朝,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后发表中美《上海联合公报》,这一文件的发表标志着中国和美国的外交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5)根据已学知识可知,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中的平津战役解放了天津;1984年,国家开放了天津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此政策是得益于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6)根据已学知识可知,1945年8月,为了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争取国内和平,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的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故答案为:
(1)第二次鸦片战争;新中国的成立.
(2)五四运动;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并显示了巨大的力量.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3)新文化运动;旗帜:民主、科学.
(4)抗美援朝战争;《上海联合公报》.
(5)平津战役;十一届三中全会.
(6)为了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争取国内和平.
【点评】本题以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个直辖市为切入点,考查了发生在这四个地点的近现代史上的重要的史实.这需要考生平时对某一地点发生的史实准确的归纳并识记.
2016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