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九年级(下)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一、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3分,共75分)
1.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民族,下列被尊奉为中华民族共同祖先的是( )
①炎帝 ②黄帝 ③尧 ④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这种制度的重要特征是( )
A.国家一切大权都集中在皇帝手中
B.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C.统一度量衡
D.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失
3.汉武帝为实行“大一统”采取了许多措施,其中整理财政的措施是( )
A.断绝研读儒家以外学说的人求取功名利禄之路
B.招收“弟子员”、铲除“异姓王”
C.国家统一铸币,盐铁官营
D.颁布推恩令,设河西四郡
4.观察图,政权“魏”的建立者是( )
A.曹操 B.刘备 C.孝文帝 D.曹丕
5.贞观年间,家境贫寒、学富五车的张三赴京赶考,金榜题名,踏上仕途.张三的时来运转主要得益于( )
A.分封制度 B.宗法制度 C.禅让制度 D.科举制度
6.“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这首诗描述了宋代哪一节日的气氛?( )
A.元宵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元旦
7.明朝中期,倭寇疯狂进犯浙东沿海.率军九战九捷,荡平当地倭寇的民族英雄是( )
A.文天祥 B.郑和 C.戚继光 D.郑成功
8.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是( )
A.
赵州桥 B.
秦兵俑 C.
故宫 D.
长城
9.如图,图片选自同一本著作,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些图片出自( )
A.《水经注》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资治通鉴》
10.如图是南京下关静海寺内悬挂的警世钟,其警世意义缘自170年前在此地订立《南京条约》.出自该条约的是( )
A.割香港岛给英国 B.割台湾给日本
C.赔款白银4.5亿两 D.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11.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最主要的依据是( )
A.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
B.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创办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C.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D.对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12.图片是形象的史料。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的是( )
①泸定铁索桥②南昌起义指挥部③北伐军进攻武昌④遵义会议会址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13.1938年1月11日,日本外相广田弘毅在电文中称:“据可靠的目击者直接计算及可信度极高的一些人来函,充分地证明:日军的所作所为使不下30万的中国平民遭杀戮.”这场惨绝人寰的杀戮发生在( )
A.上海 B.北平 C.南京 D.天津
14.1898年,作为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清政府在北京设立了一所新式学堂”广育人才,讲求实务“.这所新式学堂是( )
A.万木草堂 B.京师大学堂 C.清华大学 D.复旦大学
15.下图是一幅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创作的宣传画,从中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有( )
①该宣传画创作的时间应该是1958年﹣1960年
②该面反映了我国人民要求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
③通过该画可知当时存在浮夸风现象
④该画内容充分说明“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6.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对这句话最完整、最本质的理解是( )
A.改革就是第二次民主革命 B.改革就是加快经济建设
C.改革就是加强法制建设 D.改革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7.周思来与印度、缅甸总理共同倡导,被大多数国家接受,并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基本准则的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求同存异” D.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18.邓小平说:“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保障中国“十亿人口”基础教育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C.863计划
D.《中华人民共和圉民法通则》
19.公元前430年,希米奥30岁,他是一个普通商人家庭中的男主人.有一天,他去参加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并在会上发言和表决,还领取了一份国家发放的津贴.这一情景应出现在( )
A.古代雅典 B.古代中国 C.古代印度 D.古代罗马
20.1271 年,有位17岁的青年离开祖国,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在中国生活了17年后,又返回到家乡.他的经历和见闻被人写成书,在欧洲广为流传,他是( )
A.哥伦布 B.中臣镰足 C.马可?波罗 D.伯利克里
21.法国史学家米西勒认为,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这两个“发现”对世界历史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
A.传播了人文主义 B.发现了美洲大陆
C.把世界开始连为一体 D.促进了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
22.在美国内战中,美国黑人宣言:“如果我们不参加战斗,就是背叛了上帝、背叛了祖国、背叛了种族、背叛了我们自己。”美国黑人发出上述宣言的背景是( )
A.林肯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B.《独立宣言》发表
C.林肯就任美国总统
D.林肯遭到刺杀
23.如图是福特汽车的标志,由于创建人亨利?福特喜欢小动物,所以标志设计者把英文Ford设计成像一只奔跑的小白兔图案。福特先生被称作“为世界装上轮子”的人,这是因为他发明了( )
A.汽车装配生产线 B.汽车
C.内燃机 D.蒸汽机
24.1921年列宁对党内的同志说:“我们在夺取政权后就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的现成办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验做出判断.”列宁进行的比较成功的“实验”是( )
A.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B.实施战时共产主义
C.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D.实施新经济政策
25.据统计,目前右图这只无数小企鹅﹣﹣腾迅OO聊天用户已突破1亿四千万!QQ聊天成为年青人生活的一部分,这得益于( )
A.航天技术的发展 B.电话的发明
C.新材料技术的应用 D.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步
二、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学者威尔斯说: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兼收并蓄而积极探求的。”唐都长安,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最为繁华、最为富庶和文明的城市,其博大的气概,壮美的景观,发达的经济和光辉灿烂的文化艺术,使当时欧洲人心目中像天堂一样富丽堂皇和繁荣的巴格达、拜占庭都难以望其项背,更不用说当时的巴黎、伦敦、威尼斯、佛罗伦萨了。当时的长安也是世界各国人民向往的地方,大量的日本人、新罗人、骠国(缅甸)人、真腊(柬埔寨)人、天竺人、狮子国人、波斯人、大食人等长期居住在中国,经商、生活,甚至参加科举,在唐政府任官。
﹣﹣摘自中学历史教师用书
材料二:中国一直是对外贸易的出超国,有发展贸易的有利条件。但清政府害怕国内人民和外国人勾结“滋事”,实行闭关政策,千方百计限制商人出海贸易。如康熙时上海大商人张元隆想打造100 艘远洋帆船,与外国商船竞争,即被诬为结交海盗。雍正帝曾说“此辈多系不安本分之人,若听其去来任意,伊等益无顾忌,轻去其乡而漂流外国者益众矣。”
材料三:中国日报2016年3月7日电:随着中国推出鼓励企业海外扩张的政府政策,中国企业不分大小,也无论私企还是国企都竞相投入到海外并购的热潮。今年开年以来中资企业海外并购之势风起云涌。最近,青岛海尔以54亿美元收购通用电气家电业务、中联重科33亿美元收购美国工程机械巨头特雷克斯公司(Terex Corporation)、清华紫光拟收购美国西部数据(Western Digital Corporation)、中国化工拟以440亿美元收购瑞士农业巨头先正达(Syngenta)、海航集团拟以60亿美元收购美国IT产品服务分销商英迈(Ingram Micro).李克强总理被戏称为“中国高铁推销员”,近期与国外达成数项高铁建设合同。走向世界,已成为中国发展的“新常态”!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唐都长安的国际地位如何原因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清朝实行闭关政策的原因及后果
(3)从唐朝的对外开放与清朝的闭关政策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4)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建议。
27.亚太地区是亚洲地区和太平洋沿岸地区的简称。近年,亚太地区局势持续紧张,引起全世界的关注。美国插手南海问题,不断兴风作浪。3月7日,美国约翰?斯坦尼斯号航空母舰抵达南海进行所谓“定期巡航”。有关报道称,北京不会对此听之任之,并作好了应对一切挑战的准备。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列强为缓和在亚太地区的矛盾,通过华盛顿会议对亚太地区进行了“安排”。
(1)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哪一条约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就开始了战略重心东移的进程。当时的美国国务聊希拉里如此诠释美国未来10年的亚太战略:“把外交、经济、战略和其他方面大幅增加的投入锁定在亚太地区”。
(2)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什么趋势?请写出一例美国为称霸世界挑战这一趋势的典型事例。
材料三:“中国崛起而带来的挑战,是美国在21世纪前期面临的最重大的挑战之一”……“中国已经拥有战略核武器库,尽管不很多,但足以打到美国本土”……“强大的中国将根据自己的利益来调整地区力量结构,并不惜冒险与邻国及本地区以外的强国发生冲突。”
﹣﹣摘自美国国防部《东亚﹣﹣太平阳地区安全战略报告》
(3)你是否同意材料二中提出的中国崛起会对美国产生威胁的观点?试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理由。
材料四: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于3月8日10时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外交部长王毅答记者问时强调,“航行自由并不等于横行自由,如果有人想把南海搅浑,把亚洲搞乱,中国不会答应,本地区绝大多数国家也不会允许”。
(4)结合所学知识,为维护当今世界和平提出你的建议?
2015-2016学年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九年级(下)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3分,共75分)
1.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民族,下列被尊奉为中华民族共同祖先的是( )
①炎帝 ②黄帝 ③尧 ④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考点】华夏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
【分析】本题考查了华夏族的形成.
【解答】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共同祖先.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华夏族的形成.
2.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这种制度的重要特征是( )
A.国家一切大权都集中在皇帝手中
B.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C.统一度量衡
D.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失
【考点】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分析】本题考查秦朝创立的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特征,应把握秦始皇在政治上的统治措施.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秦王嬴政陆续兼并六国,于公元前221年,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他们互不统属,都对皇帝负责.地方上推行郡县制,设郡、县两级,各级官员都由中央任免.这样,国家的一切大权都集中在皇帝手中.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注意理解中央集权制.
3.汉武帝为实行“大一统”采取了许多措施,其中整理财政的措施是( )
A.断绝研读儒家以外学说的人求取功名利禄之路
B.招收“弟子员”、铲除“异姓王”
C.国家统一铸币,盐铁官营
D.颁布推恩令,设河西四郡
【考点】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
【解答】A.断绝研读儒家以外学说的人求取功名利禄之路,属控制思想文化措施.
B.招收“弟子员”、铲除“异姓王”,属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C.国家统一铸币,盐铁官营,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属整理财政措施.
D.颁布推恩令,设河西四郡,属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故选C.
【点评】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使西汉国力强盛,达到鼎盛.
4.观察图,政权“魏”的建立者是( )
A.曹操 B.刘备 C.孝文帝 D.曹丕
【考点】三国鼎立的形成.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三国鼎立,识记三国的建立者.
【解答】通过观察题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作出判断.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建立魏,占据着黄河流域.
故选D.
【点评】注意历史知识和历史地图的对应识记.
5.贞观年间,家境贫寒、学富五车的张三赴京赶考,金榜题名,踏上仕途.张三的时来运转主要得益于( )
A.分封制度 B.宗法制度 C.禅让制度 D.科举制度
【考点】科举制的创建及影响.
【分析】本题难度适中,属材料分析型选择题,应注意把握材料中的关键词.
【解答】由材料中的关键词:赶考、金榜题名、仕途,可知张三的时来运转得益于科举制度.分封制是一种地方行政制度,宗法制度和禅让制度是传承制度,都与材料无关.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需理解和掌握科举制度.
6.“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这首诗描述了宋代哪一节日的气氛?( )
A.元宵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元旦
【考点】宋代的社会生活.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宋代的社会生活,识记宋代的传统节日.
【解答】宋代人们生活气象万千,丰富多彩.题目诗句描述宋代的春节,即元旦.
故选D.
【点评】识记宋代出现的传统节日.
7.明朝中期,倭寇疯狂进犯浙东沿海.率军九战九捷,荡平当地倭寇的民族英雄是( )
A.文天祥 B.郑和 C.戚继光 D.郑成功
【考点】戚继光抗倭.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戚继光抗倭.
【解答】A.文天祥是南宋著名的抗元将领.
B.郑和在明朝率船队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交流.
C.戚继光在明朝中后期率戚家军荡平了东南沿海的倭寇.
D.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台湾.
故选C.
【点评】中国古代史中的历史名人要重点掌握他们的主要历史事迹及所生活的时代.
8.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是( )
A.
赵州桥 B.
秦兵俑 C.
故宫 D.
长城
【考点】北京紫荆城和明长城.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故宫.
【解答】北京城有三重,由外向里依次是京城、皇城、宫城.宫城位于北京城的中轴线上,旧称紫禁城,现在称为故宫,是明清两朝的皇帝居住的地方.故宫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建筑群,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需要准确识记故宫的历史地位.
9.如图,图片选自同一本著作,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些图片出自( )
A.《水经注》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资治通鉴》
【考点】明朝三部科学巨著.
【分析】本题考查了《天工开物》的内容.
【解答】题目给出的三幅图片分别为织布、农耕和炼水银、朱砂工艺示意图,据此可判断这些图片出自《天工开物》.明朝宋应星编写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和自然力相配合,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水经注》是地理学著作,《齐民要术》是农学著作,而《资治通鉴》是史学巨著.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天工开物》的作内容.
10.如图是南京下关静海寺内悬挂的警世钟,其警世意义缘自170年前在此地订立《南京条约》.出自该条约的是( )
A.割香港岛给英国 B.割台湾给日本
C.赔款白银4.5亿两 D.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考点】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南京条约》的内容.
【解答】《南京条约》的签订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的标志.主要内容有: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在五处通商口岸派驻领事;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由两国商定.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
11.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最主要的依据是( )
A.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
B.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创办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C.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D.对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考点】洋务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洋务运动的理解和掌握.
【解答】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需理解和掌握洋务运动.
12.图片是形象的史料。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的是( )
①泸定铁索桥②南昌起义指挥部③北伐军进攻武昌④遵义会议会址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考点】红军长征.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红军长征的相关知识.
【解答】1935年,红军在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重要的历史纪念地,显然①入选,南昌起义是1927年,没到红军长征,排除②,北伐是1926年﹣﹣1928年,时间不符,排除③,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错误而召开的,④入选,答案是①④.
故选B.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
13.1938年1月11日,日本外相广田弘毅在电文中称:“据可靠的目击者直接计算及可信度极高的一些人来函,充分地证明:日军的所作所为使不下30万的中国平民遭杀戮.”这场惨绝人寰的杀戮发生在( )
A.上海 B.北平 C.南京 D.天津
【考点】南京大屠杀.
【分析】本题考查了南京大屠杀的相关史实.
【解答】题干材料中说:“日军的所作所为使不下30万的中国平民遭杀戮”,设问考查这场惨绝人寰的杀戮发生地点.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后,在南京及附近地区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三十万人以上.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总数.
14.1898年,作为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清政府在北京设立了一所新式学堂”广育人才,讲求实务“.这所新式学堂是( )
A.万木草堂 B.京师大学堂 C.清华大学 D.复旦大学
【考点】戊戌变法.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时期京师大学堂的建立.本题解题的关键是“1898年”“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在北京设立了一所新式学堂”.
【解答】戊戌变法时期,作为“新政”,创办了新式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故选B.
【点评】读懂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5.下图是一幅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创作的宣传画,从中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有( )
①该宣传画创作的时间应该是1958年﹣1960年
②该面反映了我国人民要求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
③通过该画可知当时存在浮夸风现象
④该画内容充分说明“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考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出现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知识点.
【解答】①该宣传画创作的时间应该是1958年﹣1960年,正确.②该面反映了我国人民要求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正确.③通过该画可知当时存在浮夸风现象,
正确.④该画内容充分说明“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错误.宣传画得出的历史信息有①②③.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出现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知识点的识记能力.
16.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对这句话最完整、最本质的理解是( )
A.改革就是第二次民主革命 B.改革就是加快经济建设
C.改革就是加强法制建设 D.改革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考点】改革开放的成就和意义.
【分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的意义.
【解答】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改革目的要从根本上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具体制度、管理方式和思想观念,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从而极大地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工作方式和精神状态的一系列深刻变化,就其变化的领域的广度与深度来看,完全称得上是一次革命.因此,可以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故选D.
【点评】熟记改革开放的意义.
17.周思来与印度、缅甸总理共同倡导,被大多数国家接受,并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基本准则的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求同存异” D.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考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答】1953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同印度政府代表的谈判中,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应邀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同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印、缅等国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基本准则.
故选A.
【点评】对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要掌握其提出的过程、内容和影响.
18.邓小平说:“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保障中国“十亿人口”基础教育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C.863计划
D.《中华人民共和圉民法通则》
【考点】中国近现代科技 教育 文体事业的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解答】根据题干中“基础教育”的要求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保障基础教育发展的法律.《劳动和社会保障法》是保障就业的法律,863计划是科技发展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是民主法制建设方面的.
故选A.
【点评】注意准确识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9.公元前430年,希米奥30岁,他是一个普通商人家庭中的男主人.有一天,他去参加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并在会上发言和表决,还领取了一份国家发放的津贴.这一情景应出现在( )
A.古代雅典 B.古代中国 C.古代印度 D.古代罗马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
【分析】本题考查了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
【解答】根据题干材料中“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和领取国家发放的津贴”等内容可判断这一情景应该出现在古代雅典.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战争等重大问题,为保证公民能积极参加城邦政治活动,国家为担任公职,参与政治事务的公民发放津贴.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本题需要注意题干材料中的“公民大会”和“国家发放的津贴”.
20.1271 年,有位17岁的青年离开祖国,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在中国生活了17年后,又返回到家乡.他的经历和见闻被人写成书,在欧洲广为流传,他是( )
A.哥伦布 B.中臣镰足 C.马可?波罗 D.伯利克里
【考点】马克波罗东行与《马可波罗行纪》.
【分析】本题考查了马可?波罗来华的相关史实.
【解答】根据题干材料中“1271 年、来到中国、在中国生活了17年和他的经历和见闻被人写成书,在欧洲广为流传”等内容可知他是马可?波罗.1271年马可?波罗起程前往中国,到达中国以后,马可?波罗一行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赏识,被留在元朝朝廷中任职.他曾奉命外出视察,长城内外,大江南北,都留下他的足迹.马可?波罗等在中国生活了17年后,从海路回到意大利.记述了马可?波罗经历和见闻的《马可?波罗行纪》一书,后来在欧洲广为流传,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华的相关史实,题干信息较多,单凭一至两个即可确定正确选项.
21.法国史学家米西勒认为,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这两个“发现”对世界历史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
A.传播了人文主义 B.发现了美洲大陆
C.把世界开始连为一体 D.促进了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运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对新航路开辟和文艺复兴影响的比较.
【解答】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国与世隔绝的状态,通过新航路的开辟,人们之间的交往密切了,世界各大洲之间也有了联系,世界各地的商品在欧洲市场上都能买到,所以新航路的开辟也被称为“世界被发现的时代”,同时期的文艺复兴运动宣传人文主义,被称为“人被发现的时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是文艺复兴的影响,B、C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和文艺复兴都促进了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
故选D.
【点评】新航路开辟和文艺复兴影响的比较的内容的识记.
22.在美国内战中,美国黑人宣言:“如果我们不参加战斗,就是背叛了上帝、背叛了祖国、背叛了种族、背叛了我们自己。”美国黑人发出上述宣言的背景是( )
A.林肯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B.《独立宣言》发表
C.林肯就任美国总统
D.林肯遭到刺杀
【考点】《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分析】本题考查《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相关知识.
【解答】据所学知,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林肯于1862年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主张所有美利坚联邦叛乱下的领土之黑奴应享有自由,《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促使大批黑人加入反抗南方叛军的行列,战争局势倾向北方,所以出现了材料中美国黑人宣言的现象.
故选A.
【点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是考查的重点知识,应注意识记其颁布的背景、内容及作用.
23.如图是福特汽车的标志,由于创建人亨利?福特喜欢小动物,所以标志设计者把英文Ford设计成像一只奔跑的小白兔图案。福特先生被称作“为世界装上轮子”的人,这是因为他发明了( )
A.汽车装配生产线 B.汽车
C.内燃机 D.蒸汽机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分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发明成果.
【解答】题干讲到的是福特先生的发明和创造.汽车和内燃机都是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的,蒸汽机是瓦特改良的.福特发明了汽车装配生产线.
故选A.
【点评】本题图文结合,较好地考查考生理解能力,及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
24.1921年列宁对党内的同志说:“我们在夺取政权后就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的现成办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验做出判断.”列宁进行的比较成功的“实验”是( )
A.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B.实施战时共产主义
C.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D.实施新经济政策
【考点】苏俄新经济政策.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准确识记.
【解答】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另外我们还要注意:列宁制定新经济政策中体现出来的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带有原则意义的理论和实践,至今仍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因而应重点复习.要把握该政策实施的背景、时间、主要内容、重要意义.
25.据统计,目前右图这只无数小企鹅﹣﹣腾迅OO聊天用户已突破1亿四千万!QQ聊天成为年青人生活的一部分,这得益于( )
A.航天技术的发展 B.电话的发明
C.新材料技术的应用 D.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步
【考点】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发展特点及用途.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应重点掌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解答】依据题干“QQ聊天”判断是网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当代计算机技术与先进通信技术的结晶,是电子信息时代的产物.计算机网络技术以电子计算机的不断普及与不断升级为前提,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最为突出的核心技术,也是信息社会到来的主要标志之一.
故选D.
【点评】本题把第三次科技革命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要注意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
二、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学者威尔斯说: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兼收并蓄而积极探求的。”唐都长安,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最为繁华、最为富庶和文明的城市,其博大的气概,壮美的景观,发达的经济和光辉灿烂的文化艺术,使当时欧洲人心目中像天堂一样富丽堂皇和繁荣的巴格达、拜占庭都难以望其项背,更不用说当时的巴黎、伦敦、威尼斯、佛罗伦萨了。当时的长安也是世界各国人民向往的地方,大量的日本人、新罗人、骠国(缅甸)人、真腊(柬埔寨)人、天竺人、狮子国人、波斯人、大食人等长期居住在中国,经商、生活,甚至参加科举,在唐政府任官。
﹣﹣摘自中学历史教师用书
材料二:中国一直是对外贸易的出超国,有发展贸易的有利条件。但清政府害怕国内人民和外国人勾结“滋事”,实行闭关政策,千方百计限制商人出海贸易。如康熙时上海大商人张元隆想打造100 艘远洋帆船,与外国商船竞争,即被诬为结交海盗。雍正帝曾说“此辈多系不安本分之人,若听其去来任意,伊等益无顾忌,轻去其乡而漂流外国者益众矣。”
材料三:中国日报2016年3月7日电:随着中国推出鼓励企业海外扩张的政府政策,中国企业不分大小,也无论私企还是国企都竞相投入到海外并购的热潮。今年开年以来中资企业海外并购之势风起云涌。最近,青岛海尔以54亿美元收购通用电气家电业务、中联重科33亿美元收购美国工程机械巨头特雷克斯公司(Terex Corporation)、清华紫光拟收购美国西部数据(Western Digital Corporation)、中国化工拟以440亿美元收购瑞士农业巨头先正达(Syngenta)、海航集团拟以60亿美元收购美国IT产品服务分销商英迈(Ingram Micro).李克强总理被戏称为“中国高铁推销员”,近期与国外达成数项高铁建设合同。走向世界,已成为中国发展的“新常态”!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唐都长安的国际地位如何原因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清朝实行闭关政策的原因及后果
(3)从唐朝的对外开放与清朝的闭关政策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4)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建议。
【考点】盛唐的社会气象;闭关锁国政策;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1)本题考查盛唐的社会气象.
(2)本题考查清朝闭关政策.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4)本题考查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解答】(1)材料一对唐都长安国际地位的表述是“唐都长安,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最为繁华、最为富庶和文明的城市”.其形成原因有:①经济繁荣,国力强盛;②政治清明,社会安定;③科技发达,文化昌盛;④政策开放,中外交往频繁;⑤商业发达,对外贸易兴盛等.
(2)材料二对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的原因表述是“清政府害怕国内人民和外国人勾结滋事”.除此之外,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的原因还有统治者盲目自高自大,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需与外国互通有无.闭关政策造成的后果:丧失对外贸易主动权,损害了经济发展,禁锢了人民的思想,阻碍了生产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如:开放带来繁荣,闭关导致落后;坚持对外开放,引进外国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国家不论先进还是落后,只有在相互交往中才会有更快的发展进步.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如: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积极走向世界;学习世界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力提高本国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积极参与世界性或者区域性的经济组织,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等.
故答案为:
(1)地位: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最为繁华、最为富庶和文明的城市.原因:①经济繁荣,国力强盛;②政治清明,社会安定;③科技发达,文化昌盛;④政策开放,中外交往频繁;⑤商业发达,对外贸易兴盛.(答出3点即可)
(2)原因:①害怕国内人民和外国人勾结“滋事”;②统治者盲目自高自大.后果:丧失对 外贸易主 动权,损害了经济发展,禁锢了人民的思想,阻碍了生产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3)启示:开放带来繁荣,闭关导致落后;坚持对外开放,引进外国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国家不论先进还是落后,只有在相互交往中才会有更快的发展进步.
(4)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积极走向世界;学习世界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力提高本国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积极参与世界性或者区域性的经济组织,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等.(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点评】本题以唐朝的开放和清朝的闭关政策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7.亚太地区是亚洲地区和太平洋沿岸地区的简称。近年,亚太地区局势持续紧张,引起全世界的关注。美国插手南海问题,不断兴风作浪。3月7日,美国约翰?斯坦尼斯号航空母舰抵达南海进行所谓“定期巡航”。有关报道称,北京不会对此听之任之,并作好了应对一切挑战的准备。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列强为缓和在亚太地区的矛盾,通过华盛顿会议对亚太地区进行了“安排”。
(1)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哪一条约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就开始了战略重心东移的进程。当时的美国国务聊希拉里如此诠释美国未来10年的亚太战略:“把外交、经济、战略和其他方面大幅增加的投入锁定在亚太地区”。
(2)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什么趋势?请写出一例美国为称霸世界挑战这一趋势的典型事例。
材料三:“中国崛起而带来的挑战,是美国在21世纪前期面临的最重大的挑战之一”……“中国已经拥有战略核武器库,尽管不很多,但足以打到美国本土”……“强大的中国将根据自己的利益来调整地区力量结构,并不惜冒险与邻国及本地区以外的强国发生冲突。”
﹣﹣摘自美国国防部《东亚﹣﹣太平阳地区安全战略报告》
(3)你是否同意材料二中提出的中国崛起会对美国产生威胁的观点?试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理由。
材料四: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于3月8日10时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外交部长王毅答记者问时强调,“航行自由并不等于横行自由,如果有人想把南海搅浑,把亚洲搞乱,中国不会答应,本地区绝大多数国家也不会允许”。
(4)结合所学知识,为维护当今世界和平提出你的建议?
【考点】华盛顿会议和华盛顿体系;世界格局多极化;科索沃战争;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世界史重要国际会议华盛顿会议的知识点.
(2)本题考查世界政治格局呈现的趋势.
(3)本题考查中国崛起对美国产生威胁的认识.
(4)本题考查维护当今世界和平的认识.
【解答】(1)依据已有知识可知,一战后1921﹣1922年召开的召开的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损害了中国的权.
(2)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20世纪90年代后,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终结,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维护人权的旗号,发动的对南联盟的战争,科索沃战争爆发.科索沃战争是美国对世界多极化的挑战.1999年科索沃战争之后,科索沃最终宣布独立,这是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体现,美国已不能独霸世界.
(3)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中国的“一路一带”战略有利于发展中国与邻国的友好关系;尽管中国已经拥有战略核武器库,但中国的核武器的使用原则是“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所以中国的崛起不会对美国产生威胁.
(4)为了避免战争,国与国之间应当和平共处,人类应该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反对霸权主义、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秉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与地区国家持久和平相处、维护发展中国家正当合法权益等.
故答案为:
(1)《九国公约》.
(2)多极化或一超多强;科索沃战争.
(3)①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②中国 的“一路一带”战略有利于发展中国与邻国的友好关系 ③尽管中国已经拥有战略核武器库,但中国的核武器的使用原则是“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所以中国的崛起不会对美国产生威胁.
(4)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反对霸权主义、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秉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与地区国家持久和 平相处、维护发展中国家正当合法权益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华盛顿会议、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中国崛起对美国产生威胁的认识等的掌握情况.解答此题时,向学生说明,我们要反对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加强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在今后的发展中,尽量用和平方式解决各国的争端,还要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等.
2016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