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第三节 聚落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中图版的义务教育地理八年级上册中的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三节内容《聚落》。课标要求是:第一,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第二,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它是在学习“什么是聚落”、“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差异”的基础上,从“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出发,进一步探究影响聚落形成的主要自然环境因素。从本节的授课内容来看,没有太难理解的东西,关键是启发学生结合身边的所见所闻,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所以,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有很大的伸缩空间。
就这一节课的教学安排,我认真研读课标,通过与教研员及中心组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和本校教研组多次共同研讨,修改完善共形成4稿。现就研讨过程呈现如下:
第2稿的修改主要是试讲后从教学思路和从教案和课件的规范性、美观性等方面着手。课件包括字体、图片与文字的搭配、图片大小、字体颜色与课件背景色匹配等;教案包括字体、字号、格式、语言的规范性等。使课件更加清晰美观、教案更加规范。
为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采取播放视频导入新课。然而为了充分利用引入,提升学生的认识,在本节课最后增添一张地球夜景的图片(第2稿),由此回扣开始视频,让学生应用总结的规律,从高空看聚落在灯光上亮度面积分布有什么特点。
然后根据教材中聚落的定义,通过网络搜集了建筑、道路交通、百货商店、工业活动、农田等反映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景观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聚落都包括什么,进而通过景观图片的比较将聚落分类。由于这部分主要是通过观察大量的景观图片,分析比较景观之间的差异最后得出结论,那么对图片所反映的景观要素具有一定的要求,在选取图片时要求较高,因此将一张能同时反映两种及以上要素的景观图片替换掉(第3稿),为了更好的比较乡村和城市交通景观差异,突出体现乡村和城市交通的整体景观,在第4稿中采取利用昌平和十三陵地区的卫星图像,让学生感受地理与网络结合。同时为了体现新课程的一个突出理念——课程要面向学生,面向生活。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活”的地理,生活中“真”的地理,感受生活中地理的“实”,课前让几位同学拍摄了自己所居住的地方的道路、超市等实景图片(第3稿),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就在身边。
为了使学生更深切的体会城市与乡村的差异,制作表格包括房屋建筑、道路的数量、类型,商店、学校、医院等设施的齐全程度等,在这一问题的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感受,填写表格。然后思考为什么景观会存在这么大的差异,然而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生产方式这一词的概念并不是理解,不能直接说出生产方式的不同,那么在第2稿中修改了教学思路,先是让学生比较城市和乡村的景观差异,然后学生带着问题“为什么景观会存在这么大的差异?”进行下面的学习——生活在乡村和城市聚落中的人们,主要从事哪些工作呢?最后归纳总结出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是生产方式的不同。讲解从事哪些工作的同时,说出了乡村的类型(为了让学生更直观的体会到劳动生产方式的不同,第4稿将景观图片替换为带有人进行生产劳动场景的景观图片)和城市职能不同。通过共同研讨,城市职能这一部分与教学目标联系不紧密,考虑此部分与后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联系不大,第4稿决定删除此部分。最后以板书的形式总结以上内容,落实了课标一的要求。
在探讨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时,由于初二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掌握了自然环境要素都包括哪些内容,采取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为了使问题设置更具有指向性,甲乙丙三地进行选择时,第4稿将“请说出理由”改为“请说出主要自然因素”。以大庆和北京为例,探讨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但考虑城市的发展除了与自然环境有关外,还更多的受社会、经济、政策等人文活动的影响,故将此处2个例子去掉(第4稿)。
结合聚落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城市的分布和形态,围绕着“世界主要特大城市和城市密集带分布图”设置问题串(第3稿):找出并圈出城市集中连片的地区;自西向东分别说出它们各位于哪个大洲或国家;指出它们海陆位置的共同特点是什么。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回答问题,进而总结说出世界上大城市密集带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最初的思路只考虑了自然因素与乡村聚落形态的关系,那么对城市形态也是有影响的,第4稿中增添了自然因素与城市聚落形态的关系,以条带状的兰州为例。以上落实了课标二。
本节与我们的实际生活较贴近,因此以运用大量的景观图片,引导学生比较城市和乡村的差异,探究影响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提高学习热情。通过学生自主观察学习及小组合作探究,去发现和分析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了解了不同环境下的聚落景观是有很大差异。现就在教学过程中所思所得总结如下:
本节课基本达到的预期目的,根据课标要求制定教学重难点,并围绕重难点设计活动进行突破。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读图、析图,比较归纳城市与乡村在建筑、交通、生产设施等方面存在的差别,拉近了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至于“聚落与环境的关系”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我通过设计了首领寻找理想的居住地,世界主要特大城市密集分布带问题串的设置,再在加上分析乡村聚落形态和城市(兰州市)聚落形态的形成具备的条件,一环紧扣一环,让学生能从活动中极容易地掌握重点和突破难点,从而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一些缺憾:1、视频灯光的导入欠妥当,忽略了视频是没有晨昏线的拼接视频,应在教学过程中提示学生。2、教学过程中细节问题,如图片的选取(昌平城区和十三陵的卫星图的比列尺、兰州市比例尺等);语言表述的规范性,对学生的评价应由鼓励性评价多向专业评价改进,培养学生用专业的地理术语回答问题等;问题串的设置应更加严谨,一环扣一环,避免问题重复,以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缜密性。3、环节设置“原始部落”小游戏,应注意时间点的表述,“文明社会”之后,另外对于学生选择的答案,应及时给予引导,进而得出结论,切记直接总结。4、注重教案和课件的规范性,教案在学生活动这一栏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加学生在每个环节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表现(如解决了什么问题,可能还存在什么困惑)等。5、每个环节思路要清晰,适当进行小结和板书的呈现。6、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对于城市与乡村应同等对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7、需进一步提高地理专业素养,提高课堂驾驭能力,课堂教学互动,要注意互动过程的引导和指导,让学生有更多发表见解的过程,并给予及时的评价,引导教学过程,体现学习过程和落实过程,学生思维和能力提升过程。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今后我将继续努力,克服苦难,虚心学习,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一步一个脚印,发挥自己的优势,摈弃不足,创设更好更优质的地理课。
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第三节 聚落
(第1课时)
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第三节 聚落
课 题
聚落
授课人 王兆芳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景观图,说出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异。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概括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环境因素。
重难点
重点:1.观察景观图片,描述出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在交通、建 筑、生产方式等方面的差别。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概括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环境因素。
难点:如何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概括影响聚落形成 和发展的环境因素。
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授法、对比分析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景观图片
教学过程(第1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为主的活动
学生为主的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播放视频】美国航天局拍摄的地球夜景视频
【提问】刚才我们看到的时而星星点点,时而簇拥成团有亮光的地方是什么?
【小结】有亮光的地方是我们人类的居住地。今天我们学习第三章第三节—聚落。
观看视频,回答问题。
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新授
【提问】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聚落里,说说你所生活的聚落都包括什么?
【讲解】(出示景观图片)聚落是人类的居住地,除了包括房屋以外,还包括道路交通、水电管网、耕地等生活和生产设施。
【小结】聚落是人的居住地,是人类为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集聚定居的场所。包括房屋,以及与居住活动直接有关的道路、商店、水电管网等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
学生试着简单的描述。
学生倾听。
【提问】请大家观察幻灯片中景观图片,找出景观之间的异同,并将它们归类。
【小结】2、3、5景观图片为一类,为乡村聚落;1、4、6、景观图片为一类,为城市聚落。综上聚落分为两大类,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
【提问】
1、描述两幅景观图在建筑上有什么差别?
2、描述两幅景观图在交通上有什么差别?
【小结】
乡村聚落道路较窄,曲折幽静,房屋低矮;城市聚落道路宽阔畅通,纵横交错,房屋为高楼大厦林立。
【提问】进一步认识乡村与城市的差别,完成下列表格。
【小结】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在景观上存在一定差异。接下来我们共同进行探讨一下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
【提问】出示6张乡村景观图片,观察并说出生活在乡村中的人们,主要从事哪些工作呢?
学生观察并回答。
学生倾听。
学生观察并回答。
学生倾听。
学生填表。
学生倾听。
学生思考回答。
【小结】乡村中的人们为满足生活的需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等生产劳动,无论哪种劳动生产方式它们都属于农业活动。我们把以耕作为主要生产活动的乡村称为农村,把以放牧为主要生产活动的乡村称为牧村,把以捕鱼为主要生产活动的乡村称为渔村。
【小结】乡村的生产方式不同,乡村的类型不同。也就是说同为乡村景观也是有差异的。
【提问】下面观察并说出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主要从事哪些工作呢?(出示城市景观图片)
【小结】城市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聚集的居民点。城市生产方式主要以非农业活动为主。
学生倾听。
学生倾听。
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倾听。
逐步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比较分析能力和思考问题循序渐进的思维能力。
【板书小结】
学生倾听。
巩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过渡】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它们都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形成的,那么它们与自然环境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讨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学生倾听。
【提问】如果你是几千年前的一个原始部落的首领,带领人们寻找一个理想的居住地,甲乙丙三地你会选择哪里?请说出主要自然因素。【反馈小结】根据同学们的发言,了解到在选择居住地时要考虑地形、水源、气候等条件,自然因素会影响聚落的选址。
学生合作交流、共同思考。
学生倾听。
【过渡】结合聚落影响因素,我们来看看城市的分布。
【提问】大家观察世界主要特大城市和城市密集带分布图,思考以下问题。(出示世界主要特大城市和城市密集带分布图)
1、找出并圈出城市集中连片的地区。
2、自西向东分别说出它们各位于哪个大洲或国家?
3、指出它们海陆位置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承转】世界上大城市分布密集带与自然环境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提问】(出示世界地形图)
1、大城市分布密集带主要是哪种地形类型?
(出示世界年平均气温图)
2、大城市分布密集带的年平均气温数值范围是多少?
(出示年平均降水图)
3、大城市分布密集带的降水数值范围是多少?
【小结】地形较为平坦、气温适宜、降水适中、沿海地区等是世界主要特大城市和城市密集带分布地区。
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倾听。
【过渡】世界上的自然环境千差万别,影响着聚落的分布,那么对聚落形态是否有影响?(出示团块状和条带状聚落形态景观图)
1、该聚落分布分别呈什么形状?
2、同为乡村聚落,为什么会出现以上聚落形态差异?
【小结】地形对聚落形态有影响。【承转】自然环境对乡村形态有一定的影响,那么对城市形态是否有影响?
【提问】(出示兰州城区景观图)
1、读图观察并说出兰州聚落呈什么形态?
2、兰州城区沿黄河谷地延伸,它与自然环境有什么样的关系?
【小结】在山区,河谷地区地形相对平坦,淤积有肥沃的土壤,水源也相对丰富,适合于聚落的发展。可见,除地形外,水源对聚落形态也有一定影响。
【总结】回到这节课开始我们所观看的视频当中,我们观察到的时而星星点点,时而簇拥成团的灯光,在亮度、面积大小以及分布上各不相同,也就是说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聚落的形态、数量、分布具有很大的差别。因此聚落在选址上应根据当地自然环境特点因地制宜的进行选择。
学生思考并回
答。
学生倾听。
学生倾听。
板书总结
根据板书将整节课的内容串联起来。梳理巩固新知识,加深理解。
练习巩固
1.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聚集的居民点,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是 ( )
A、农村 B、山村
C、城市 D、乡村
2.下列地区中聚落分布密集的是( )
A.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
B.高山地区
C.荒原地区
D.冰原地区
3.思考:观察并说出中国特大城市分布密集带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课件展示)
4.塔里木盆地聚落的空间分布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课件展示)
学生作答。
巩固所学知识,落实课标一和二。
课件26张PPT。第三节 聚落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聚落包括什么? 聚落是人的居住地,是人类为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集聚定居的场所,包括房屋,以及与居住活动直接有关的道路、商店、水电管网等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1观察景观图片,找出景观之间的异同,将它们归类。42563描述上面两幅景观图在建筑上有什么差别?描述上面两幅卫星图在交通上有什么差别?根据日常生活经历,进一步比较城市和乡村在哪些方面有差异,完成下列表格。多楼房、密度大多平房、密度小多公路、数量多、密度大多小路、数量少、密度小数量多、类型全数量少、类型不齐全程度低程度高生活在乡村中的人们,主要从事哪些工作呢?耕作放牧捕鱼农村牧村渔村乡村的生产方式主要以农业活动为主。乡村的生产方式不同,
乡村的类型不同。小结同为乡村景观也是有差异的。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主要从事哪些工作呢? 城市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聚集的居民点。城市生产方式主要以非农业活动为主。乡村城市景观差异一、聚落的分类小结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不同聚落的分类 如果你是几千年前的一个原始部落的首领,带领人们寻找一个理想的居住地,甲乙丙三地你会选择哪里?请说出主要自然因素。?山地沙漠海洋河流活动:走进自然,选择理想的居住地水源充足 气候适宜地形平坦归纳:影响我们选址的环境因素有哪些?1、找出并圈出城市集中连片的地区。
2、自西向东分别说出它们各位于哪个大洲或国家?
3、指出它们海陆位置的共同特点是什么?世界地形图大城市分布密集带主要是哪种地形类型?大城市分布密集带的年平均气温数值范围是多少?大城市分布密集带的年降水数值范围是多少?小结 地形较为平坦、气温适宜、降水适中、沿海地区等是世界主要特大城市和城市密集带分布地区。世界地形图说出世界上大城市密集带与自然条件的关系。说出该聚落分布呈什么形状?团块状形态说出该聚落分布呈什么形状?条带状形态同为乡村,为什么会出现以上聚落形态?团块状条带状在一些平原地区,地形平坦,面积较大,房屋密集。在山区,有的聚落沿山麓、谷地延伸成条带状。形态读图观察,说出该聚落呈什么形状?条带状兰州是一座沿河流分布的聚落。兰州城区沿黄河谷地延伸,它与自然环境有什么样的关系? 在山区,河谷地区相对平坦,淤积有肥沃的土壤,水源也相对丰富,适合于聚落的发展。巩固练习思考:观察并说出中国特大城市分布密集带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思考:观察并说出塔里木盆地的空间分布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巩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