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6张PPT。狭义:
广义:辛亥革命的概念指19世纪90年代到1912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制度的一系列革命活动发生于旧历辛亥年(1911年)
的武昌起义资产阶级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是历史
的必然吗?改革行不行? ——必然性
如果革命是必然,那需要哪些准备呢?
——可能性
革命的关键节点,锁定在1911年的武昌,
这里又有怎样的偶然性呢? ——偶然性
背景篇:山雨欲来风满楼必
然
性资本主义发展要求冲破封建束缚
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
必须推翻
改良道路的一再失败资产阶级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是历史的必然吗?改革行不行? 可
能
性1、政治准备
2、思想准备
3、军事准备革命已是必然,还需要哪些准备呢?1、政治准备:
资产阶级力量增强,并且组建了自己
的革命团体和政党。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时间、地点、领导、性质) 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这是中国
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时间、地点、组成团体、纲领、刊物、性质等)2、思想准备:
b 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思想a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2中心,3人物)3、军事准备:
湖北新军,……共有官兵一万六千人左右。事发前,除被端方带往四川和瑞澂派外各地的以外,剩下八千多人。这八千人中,纯粹的革命党人,有两千多;同情革命的,四千多;坚决“反革命”的,只有一千余人;其余,基本属于摇摆分子。
——《铁血华年--辛亥革命那一枪》 a 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形势,积累经验b 革命党人深入湖北新军宣传革命偶然性四川保路运动为武昌起义
提供了机遇革命的关键节点,锁定在1911年的武昌,这里又有怎样的偶然性呢? 必然性与偶然性必然性:历史发展不可改变的趋势
偶然性: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不确定因素两者的关系:
没有完全的必然性
——没有完全设计好的辛亥革命
也没有纯粹的偶然性
——没有对湖北新军的革命动员, 就不会有武昌起义
必然性与偶然性是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思考:武昌起义有没有建立全国性的政权?过程篇:武昌起义谱春秋桂林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武昌起义后全国
15个省宣布独立成就篇:立国行宪废帝制1、立国:
2、行宪:
3、废帝制:
建立中华民国
(时间、政府、定都、国旗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内容、性质、意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性质:1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2 、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关于国民权利的规定
3、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4、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可决弹劾之主权在民平等自由防止专制
维护民主三权分立1、立国:
2、行宪:
3、废帝制:
建立中华民国
(时间、政府、定都、国旗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内容、性质、意义)问题探究:
提出主权在民的意义是什么?
孙中山期望的政体是什么?
为什么特别实行责任内阁制?
1、立国:
2、行宪:
3、废帝制:
建立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问题探究:
是谁直接终结了清王朝的统治?
那为什么称其为是“辛亥革命最重要的贡献”呢?
革命过程中又表现出哪些危机?结局评价篇:有花无果恨悠悠结局:
辛亥革命的结局是什么?(在教材中找到表述)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为什么被窃取?(结合革命过程中隐藏的危机)环环相扣清政府被迫重用帝国主义列强支持 军事进攻
政治欺骗
军事威胁外交孤立经济封锁革命党人立宪派和旧官僚施压妥协退让逼宫辛亥革命期间各方力量的关系结局:
辛亥革命的结局是什么?(在教材中找到表述)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为什么被窃取?(结合革命过程中隐藏的危机)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主观因素还是客观因素)那么辛亥革命到底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判断的依据是什么?革命任务是否完成——反帝反封建,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环环相扣如何评价辛亥革命?
——“有花无果恨悠悠”1、何为 “有花”?
2、何为“无果”?
3、何为“恨悠悠”?
革命之花除了政治方面“立国行宪废帝制”之外,还表现在哪些方面?
材料一: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草草收场。
材料二:“中国处在大规模的工业发展的前夜,……再过五十年我们将有许多上海。”
材料三:辛亥革命后,民众都把辫子看成是甘心作清朝奴隶的标志,纷纷自行剪去;当时流行的服饰:中山装、西装、领带、皮鞋、礼帽……
请回答:
以上三则材料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评价辛亥革命的?如何评价“有花无果恨悠悠”?1、意义
2、局限
3、教训
结束两千多年的……
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推动风俗文化的近代化a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没有改变社会性质
b没有建立资产阶级专政,没有真
正实现民主共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政治:
经济:
思想:
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