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必修一 政治史)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课件 (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人教(必修一 政治史)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课件 (共1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0-29 15:25: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6张PPT。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一、五四运动一)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材料一:1912年~1919年,全国田赋增加了七倍;盐税、烟税、
酒税增加了三倍;印花税增加了六倍。材料三:1916年~1919年5月,北洋政府共借外债100多次,权
国包括:日、美、英、法、德、俄、比、荷等国,以中国的银
行、矿山、交通、税收、国库券、期货为担保。材料二:北洋军阀统治下的中国社会:一、五四运动一)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根本原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激化了社会矛盾。二)经过二)经过结合课本内容完成下表:5月4日
-6月4日学生北京示威游行(罢课)外争主权
内惩国贼等6月5日起上海工人阶级工人罢工
学生罢课
商人罢市取得初步胜利第一阶段:第二阶段:为什么说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胜 利初 步释放 罢免 拒绝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山东的状况提出的口号没有完全实现三)意义性质:
特点:
作用:
影响:
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工人中去,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 五四精神

是爱国、民主、进步、科学的精神
是敢为天下先,永不低头的精神 正是在对五四生生不息的纪念中,我们感受到一个民族的不屈与奋进,人的一生只能享受一次青春。青年时期就把自己的奋斗与国家、民族、人民的最大利益联结在一起,将赢得永恒的青春。当这种人生追求成为一代青年的孜孜实践,迎来的,就是生机盎然的青春中国 。 (引文〈人民日报〉)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之比较三民主义马列主义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都是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2、中共一大的召开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 3、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1、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和
工人运动的发展—— 阶级基础 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思想基础 3、共产国际的帮助 ——外部条件历史条件: 4、陈、李的早期建党活动 ——组织条件中共“一大”的召开地点: 代表: 内容:1921年7月23日上海时间——嘉兴南湖13人决定建党并通过党纲 确定党的中心任务选举中央领导机构 意义: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合作原因共产国际的帮助中共认识到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孙中山希望与共产党合作1923年中共“三大”确定合作方针 实现标志:合作基础:新三民主义合作方式:“党内合作” 影响: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展开国共合作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历史意义:(1)基本结束了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2)动摇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基础北伐战争目的:
对象:
经过:
打倒列强除军阀
吴佩孚 孙传芳 张作霖
1926.7---1927.初经过及标志:“失败”的含义:
(1)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统一中国的革命任务;
(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失败的原因:
4、北伐战争的失败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主观客观(1)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2)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 中共坚持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放弃对革命和军队的领导权;“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